來源:RMB觀察

強化監管科技運用 增強監管穿透力 打造監管千里眼、順風耳

金融監管總局科技監管司黨支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金融事業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把我們黨對金融工作本質規律和發展道路的認識提升到了新高度,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於金融問題的重要創新成果,爲新時代新徵程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科技監管司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按照金融監管總局黨委工作安排,加快推進監管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助力金融監管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一、提高政治站位,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明確要求金融監管要廣泛應用金融科技,提高數字化監管能力和金融消費者保護能力。金融監管總局黨委高度重視監管數字化轉型,成立以李雲澤同志爲組長的監管數字化轉型領導小組,制訂了金融監管總局監管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實施方案。科技監管司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金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下一步將在金融監管總局監管數字化轉型領導小組帶領下,錨定落實強監管嚴監管要求總目標,統籌組織推進實施方案落地實施,爲全面加強金融監管、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提供有力支撐,爲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積極貢獻力量。

二、推動監管流程數字化再造,提升監管流程標準化水平,提高監管決策科學化水平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強化監管科技運用,增強監管穿透力,打造監管千里眼、順風耳。

金融監管總局積極探索監管數字化轉型,建設監管大數據平臺多視角分析被監管機構和主要客戶融資、財務及風險概況,推動監管流程標準化,實現銀行評級和預警工作全流程線上運行。下一步,將持續推動同類業務監管標準統一,強化監管流程硬約束,開發智能輔助工具,實現准入工作關鍵環節人機協同。建設稽查檢查智能管理平臺,提高稽查檢查效率與精準制導能力。全面推進非現場監管流程標準化、數字化,實現非現場監管流程框架一致、規範透明。同時對監管大數據平臺全面升級,建設“智慧監管平臺”,爲全系統監管人員提供“一站式”工作臺,支持對金融機構全週期、金融風險全過程、金融業務全鏈條動態監管。

三、研發智能識別工具,提升監管穿透能力,增強風險識別預警前瞻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準確預判風險是防範化解風險的基礎和前提。金融風險隱蔽性、突發性、傳染性強,必須藉助先進技術開展前瞻發現和預警。近年來,金融監管總局利用圖數據等新技術開展了一些積極探索,下一步將繼續加大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創新應用力度,豐富穿透式監管工具手段並嵌入監管流程。對股東身份、入股資金、對外投資、股東行爲和資金流向等進行穿透分析,強化對股東及其關聯方的穿透式監管。優化監測指標和評估模型,強化對非法金融活動的監測。建立模型共建共享共治機制,支持金融風險防範抓早抓小治未病。

四、推進監管大數據建設,深化監管數據治理,夯實“五大監管”數據基礎

數據作爲新型生產要素,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明確要求,要依法打擊會計造假、審計造假,確保金融數據真實性。金融監管總局將進一步加強監管數據質量源頭管控,建立數據質量協同監督機制,建設監管數據資產地圖,充分發揮監管數據價值,爲監管能力全面提升注入強大的數字動力。依託監管“一表通”體系設計和可信區建設,以機構底層業務明細數據按需加工取代傳統的報表報送,提高監管數據完整性、準確性、及時性。同時,豐富外部數據採集,整合匯聚各類數據資源,實現對企業主體和金融機構精準“畫像”,強化風險研判和監測預警。

五、加強監管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數字化監管人才隊伍,構建良好監管科技生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強化能力建設,提升監管科技水平,補齊監管短板,加強金融監管幹部隊伍建設。金融監管是系統工程,要加強監管協同。一是夯實基礎設施底座,打造“數雲網”一體融合的監管雲平臺體系,充分發揮局管單位監管支持作用,面向全系統提供綠色集約、安全可靠的一體化算力服務。二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懂監管業務、懂科技、懂數據的複合型人才。強化全系統數字化培訓,提升監管人員數據挖掘、數據分析和智能工具使用能力。三是構建良好生態,充分發揮銀行保險機構技術優勢,形成監管科技、金融科技、合規科技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指導建設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支持與地方黨委政府央地監管協同,多方共建數字化、智能化、開放式監管科技生態。

首席金融評論:

金融監管總局要打造監管千里眼、順風耳

中國金融網首席金融評論員 大河

近年來,隨着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和變化,金融監管工作也面臨着新的挑戰和機遇。爲了適應金融領域的變革和提升監管水平,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積極推動科技監管應用,致力於打造監管千里眼、順風耳,以更好地維護金融市場秩序,防範金融風險,促進金融高質量發展。

政治站位提升,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得到強調。金融監管總局黨委組建了監管數字化轉型領導小組,制定了實施方案,推動監管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高層領導對金融事業發展作出重要論述,引領金融工作認識提升,指導新時代金融高質量發展。

監管流程數字化再造,提升了監管流程標準化水平和決策科學化水平。金融監管總局探索建設監管大數據平臺,實現全流程線上運行,統一監管標準,提高監管流程硬約束,推動非現場監管流程標準化、數字化,構建智慧監管平臺,實現全系統動態監管。

通過研發智能識別工具,金融監管總局提升了監管穿透能力和風險識別預警前瞻性。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加強對股東及其關聯方的穿透式監管,優化監測指標和評估模型,建立模型共建共享共治機制,支持金融風險防範。

監管大數據建設深化,監管數據治理得到加強,爲“五大監管”數據基礎夯實。金融監管總局加強監管數據質量管控,建設監管數據資產地圖,充分發揮監管數據價值,提高監管數據完整性和準確性,豐富外部數據採集,強化風險研判和監測預警。

加強監管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數字化監管人才隊伍,構建良好監管科技生態。金融監管總局夯實基礎設施底座,培養複合型人才,構建監管科技生態,推動監管協同,形成良好局面。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致力於打造監管千里眼、順風耳,不斷提升監管能力,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爲金融市場穩定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在新時代的征程中,金融監管將以更加智能化、數字化的手段,加強監管,保障金融體系的安全穩健運行,爲建設金融強國貢獻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