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深圳5月23日電(記者 鄧霞)吸睛的巨幅裸眼3D視頻、數字化復原的摩崖石刻高清圖像、融合紙質書籍形態與數字屏幕科技的“電子書屏”……在23日啓幕的第二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上,湖南館利用數字化的展現手法,打造“文化和科技融合”下充滿現代感、時尚感的湖南新形象。

巨幅裸眼3D視頻。鄧霞 攝

湖南館以“融合育新質·三湘湧新潮”爲主題,劃分爲“主形象區+活動區”“文化+科技展區”“文化+旅遊展區”三大板塊。從右側進入展區,巨幅“7”字形屏幕展示的馬王堆T形帛畫數字化採集和互動、記錄片《中國》、電視劇《問蒼茫》、綜藝《聲生不息·寶島季》等作品吸引不少參觀者駐足欣賞。

今年是馬王堆漢墓考古發掘50週年。除數字化的馬王堆T形帛畫外,湖南博物院和馬欄山文化數字化創新中心合作推出的數字文博IP品牌“數字漢生活”也亮相文博會。

深圳文博會湖南館。鄧霞 攝

馬欄山文化數字化創新中心執行祕書長孔皓向記者介紹,“數字漢生活”以豐富的館藏文物數字化成果爲依託,從“穿漢服”“享漢樂”“食漢宴”“用漢方”“寫漢字”“購漢禮”六個維度,將馬王堆文化轉變爲“可體驗、可消費”的漢代生活方式。“‘數字漢生活’的線下空間有望今年暑假亮相湖南博物院。”

輸入一段文字,就能獲得一段高清視頻;上傳一張照片,可得到一段立體變幻的特效視頻……萬興科技最新推出的音視頻多媒體大模型萬興“天幕”,展示了文生視頻、圖生視頻等創新能力。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萬興“天幕”具備近百項音視頻原子能力,文生視頻已實現不同風格、豐富場景及主題的連貫性,且一鍵生成時長支持60秒以上。

湖南館現場展示的“數字浯溪”項目。鄧霞 攝

數字化是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的重要方式。位於湖南永州祁陽市的浯溪碑林,是中國最大的露天摩崖石刻,集中保存了唐朝至民國書畫摩崖石刻505方,是稀有的書法石刻寶庫。歷經風雨侵蝕,摩崖石刻表面出現不同程度風化,有些已無法用肉眼辨認。

同樣由馬欄山文化數字化創新中心打造的“數字浯溪”項目,可運用“數字化”手段讓石刻煥發新生。“一塊石碑,從八個方位,要採集上百張圖像;然後通過圖像疊加、圖形渲染等多個步驟,最終完成全細節立體成像,令肉眼看不清的摩崖石刻文字重現於世。”孔皓說。

當天,粵港澳大灣區遊戲企業暨湘商投資馬欄山懇談會在深圳舉行,約30位粵港澳大灣區遊戲企業相關負責人、湘籍企業家相聚一堂,共探湖南遊戲產業發展方向。(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