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今晚報

和平區西寧道社區組建普法志願服務隊

下沉法治資源 源頭化解隱患

本報訊 人民調解工作是維護和保障社會穩定的基石,也是基層治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和平區南營門街西寧道社區堅決落實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打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全面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和水平。

爲確保普法工作有力持續推進,社區成立了法律宣傳領導小組,組建普法志願服務隊,深入居民家中宣傳政策法規,同時瞭解居民的家長裏短、鄰里糾紛等問題。

近日,社區工作人員在走訪中瞭解到,吉利花園居民張某因鄰居家裝修沒有在規定時間內進行,與之發生糾紛摩擦。張某患有心臟病和高血壓,裝修噪聲影響其正常生活和休息,雖曾私下多次找鄰居協商,但均無進展。雙方因此爭執不休,問題也遲遲得不到解決,影響了鄰里關係。

社區第一時間帶領普法服務隊分別來到當事人雙方家中進行調解,並將他們約到居委會的小會議室裏坐下來聊聊。調解員像嘮家常一樣緩緩道來,漸漸緩解了雙方的激動情緒,氣氛也不再劍拔弩張。見雙方能心平氣和地協調溝通了,調解員抓準時機提出解決方案並得到了認可。雙方隨後簽署了調解協議,一場風波至此平息。

社區堅持以基層黨建爲總抓手,建立起黨員帶頭、居民參與、同頻共振的“大黨建”格局。社區建立網格管理團隊,片區網格長、網格員、居民小組長、樓門長均由黨員代表擔任,大力倡導服務精神。居民有難題,一個電話就能得到幫助。從普法宣傳到法律服務,社區處處有網格管理團隊的身影。

結合實際情況,社區還經常開展法治宣傳活動,邀請南營門派出所民警到社區進行法治宣傳及電信詐騙知識宣傳,通過案例向居民講解如何使用合法手段和途徑維護自身權益,社區近400名居民因此獲益。

社區普法志願服務隊通過社區宣傳欄、微信公衆號、居民微信羣等平臺,廣泛宣傳普及法律知識、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進一步讓法律政策深入居民心中,提高居民對法律的認知和理解。

羣衆利益無小事,爲居民辦實事、辦好事是社區基層治理工作的出發點。社區調委會積極推動“楓橋經驗”與日常工作融合,深化各類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力求從源頭處化解風險隱患,使社區居民的生活更具幸福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