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廣州日報

圖@視覺中國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張青梅 通訊員李暘、張燦城)《2021中國高尿酸及痛風趨勢白皮書》數據顯示,我國高尿酸血癥患病率達到了13.3%。其中近60%是18~35歲的年輕人,整體呈現出年輕化趨勢。在臨牀營養科的日常工作中,醫生常常發現中老年人羣對高尿酸、痛風的關注度及自行膳食調控更爲重視,他們通常會主動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但由於一些傳統觀念和社會共識,仍然存在一些認知誤區,比如,高尿酸患者不能喫豆製品。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且聽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營養科葉豔彬主任醫師來分解。

植物蛋白不會增加痛風風險

每100g新鮮黃豆的嘌呤含量爲137mg,屬於中等嘌呤含量食物,過往有研究指出短期攝入豆製品可升高血尿酸,因而都會要求高尿酸血癥患者儘量少喫甚至不喫豆製品。

據葉豔彬介紹,近年大規模隨機的臨牀試驗結果已推翻了過往研究,連續6個月攝入豆製品人羣的血尿酸水平反而下降了4.9%,這可能是由於豆製品中蘊含的大豆異黃酮抑制了尿酸的形成。此外,植物蛋白無論嘌呤含量多少都被證實可以增加機體排泄尿酸,所以豆製品非但不會誘發痛風,還是高尿酸血癥的保護性膳食因素。

如果仍然對豆製品中的嘌呤含量有所擔憂,可以選擇嘌呤含量較低的豆製品進行食用。豆製品根據加工方式的不同,其嘌呤含量會大幅下降,比如干黃豆的嘌呤含量爲218mg/100g,而豆乾、豆腐、豆漿則分別爲66.5mg/100g、55.5mg/100g、27.75mg/100g。簡而言之,含水量越高的豆製品,其嘌呤含量就越低。葉豔彬提醒,對於已經確診高尿酸血癥或痛風急性期的患者,也可以適量攝入低嘌呤的豆製品和奶製品,以增加每日優質蛋白質的攝入,避免過度控制飲食導致肌肉減少症或營養不良。

高嘌呤食物切莫“一刀切”

關注痛風的人們往往對高嘌呤食物談之色變,能避而遠之就避而遠之。

但您有關注過食物中的嘌呤種類嗎?食物嘌呤的種類實際上與血尿酸的升高也是密切相關的,常識中認爲的高嘌呤食物其實並不都會誘發痛風。

葉豔彬介紹,食物中的嘌呤種類主要有腺嘌呤、鳥嘌呤、次黃嘌呤和5’單磷酸次黃嘌呤等,不同的嘌呤對升高尿酸的作用是截然不同的,其中腺嘌呤和鳥嘌呤並不具有改變血尿酸水平及影響尿酸排泄的作用。經測定,穀類、豆類、大豆製品、海藻、乳製品和蔬菜中的嘌呤超過60%爲腺嘌呤、鳥嘌呤,而金屬色的魚中也具有較高的鳥嘌呤與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因此進食這些食物非但不會誘發痛風甚至還可降低心腦血管病風險。

形成科學飲食習慣最重要

飲酒會引發痛風人盡皆知,但其實糖和調味料升高尿酸的作用毫不遜色。目前廣泛應用於飲料以及食品加工的果糖、果葡糖漿是已知的唯一具有升高尿酸作用的碳水化合物,其可以驅動嘌呤核苷酸降解、增加嘌呤合成以及形成胰島素抵抗減少尿酸排泄,從多個環節促使血尿酸水平升高。

此外,重口味烹飪過程中大量使用的醬油、高湯等調味品也是升高尿酸的元兇之一,因爲這些調味品的鮮味來源於5’單磷酸次黃嘌呤,而次黃嘌呤是升高尿酸作用最強的嘌呤,因此越鮮美的調味品越容易誘發痛風。

葉豔彬指出,絕對的低嘌呤飲食並不是防治痛風的理想方式,合理膳食輔以增加飲水量、運動並改善生活方式纔是科學正確的做法。應當在充分考慮食物嘌呤含量與種類的前提下,適量進食豆製品、蔬菜、菌菇、雞蛋、乳製品、海藻、金屬色的魚等,纔可以在預防痛風的同時極大降低因蛋白質、微量元素攝入不足而誘發的營養不良,避免進一步誘發其他疾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