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启智润心,践行“悦和教育”之路

让教学相长成为精彩的“金口故事”

武汉市江夏区金口初级中学校长郑信华和学生们在实验室里。

校长名片:

郑信华,武汉市江夏区金口初级中学校长。武汉市优秀共产党员,江夏区数学学科带头人,区优秀教师。

□ 武汉市江夏区金口初级中学校长 郑信华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武汉市江夏区金口初级中学位于长江江畔,龙床矶旁,有着金口古镇的历史厚重,亦有着江夏新区的拼搏锐气。作为一所新建农村学校,不仅要解决“有学上”的问题,还必须解决“上好学”的问题。什么是“好学”?在我看来,首先是教育质量过硬,其次是教学教研有特色。一句话:让老百姓满意!

为了让老百姓满意,我们广泛地开展访谈,请知名专家把脉,向同行求教,构建了学校、社会、家庭深度融合的智囊,将学校历史融入做长,将地域文化融入做美,把时代风尚融入做新,把师生共识融入做实,把社会期盼融入做真,力促从里到外让学校办成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好学校。因此,学校确定了“把每位师生都变成精彩的‘金口故事’”的办学理念,并开始践行“悦和教育”的特色之路。

■ 注重德育队伍建设

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保障体系

何谓“悦和”?“悦和”是“喜悦”“怡悦”“悦纳”“赏心悦目”与“和睦”“和谐”经过整合后的简称。文化内涵的打造首先需要一支成熟的教师队伍。然而,我们的教师团队是以“90后”“00后”为主的年轻人,需要榜样的引领,时间的磨砺,才能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教师观、教学观及教育观。作为一校之长,我责无旁贷。

虽说是学校的“一把手”,我仍旧带着九年级一个班的数学课,安排好学校事务,还要静下心来研究教学,通常一忙就到了深夜……对此,身边有朋友不理解,可我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我把三件事融入日常,即:深入课堂,把握教学第一手资料;亲历课堂教学,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贴近教师,体验教学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做一个全心全意的教研工作者。

一名班主任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于是,学校从三个方面提升班主任的综合素养。

启动“青蓝结对”。为新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配“导师”,让有丰富经验的“老”班主任与年轻班主任“结对子”,鼓励优秀班主任分享管理经验,与新班主任交流管理方法和管理心得,快速提升年轻班主任的综合素养与管理水平。目前,青年教师涂秀已经成为了区“百优班主任”。

以考核促培训。学校紧紧围绕“德、能、勤、绩”,先后拟定和更新了《班级量化管理细则》《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等班主任评选考核制度,通过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的考核办法,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平时与期末等手段,进行多维度立体式的考核与培训,把班主任工作的追求点转移到教育和管理的过程、细节、效益上。

启动“3834工程”。第一个“3”,指的是3句话: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首席工作特色;用一句话揭示班集体文化的特点;用一句话归纳班集体精神的主核。“8”是8种不同的教育活动:一次别开生面的见面仪式;一次生动深刻的生命教育;一次贴近学生心灵的主题班会;一次民主和谐的干部选举;一次扎实细致的留守子女(学困生)自助活动;一次科学缜密的质量分析;一次心贴心的家长联席会议;一次体贴周到的家庭访问。第二个“3”是指:一篇上佳的主题班会课案、班主任工作叙事报告、班主任工作总结。“4”是指:一本集体秩序台账;一本班干部履职台账;一本留守子女跟踪教育台账;一本班级学生安全跟踪台账。

■ 坚持全面落实

努力保证课堂教学的严谨性

课堂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学校始终把育人目标放在课堂教学的核心地位,抓实抓细过程管理。

我们坚持教学常规备课组每周查、教研组双周查、教务处每月查、教职工和家委会代表每学期查等系列制度,推动课堂教学向实向好发展。

学校班子成员坚持“推门听课”“学科诊断听课”,定期与不定期抽查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了解教情和学情,收集意见与建议,及时制定出具体的教研工作目标和任务,稳步推进、精准落实,确保课堂教学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鼓励大胆创新。学校初步形成了以“十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悦和教学特色”,即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教学特色;一件课案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一节课展示自己的教学特色;一次反思审视自己的教学特色;一种活动拓展自己的教学特色;一篇论文说明自己的教学特色;一份试卷检测自己的教学特色;一次质量分析核对自己的教学特色;一个微型课题提升自己的教学特色;一个微博(微信博客)推介自己的教学特色。

■ 借助心理健康教育

为学生的快乐成长搭建最佳平台

2023年1月,学生刚刚结束网课,返校备考,不太适应,压力颇大。恰逢武汉下了第一场雪,“90后”教师秦梦依嘱咐了相关安全事项后,答应了学生们玩雪的请求。那天,师生一起在操场上堆雪人、打雪仗,压力和疲惫消弭在欢快的气氛中……

近几年来,学校围绕“悦和教育”的育人目标,依照《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全面部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尤其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加强学生心理状况科学监测,落实常规教学,不仅坚持每周一节心理健康课,而且还进行教学研讨。学校坚持建好用好心理辅导室。学校心理辅导室功能齐全,设有心理放松区、个别辅导区和心理档案与资料室,对学生心理辅导档案及时存档。同时,相关教师利用心理辅导室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在教师心理维护方面,学校也采取了很多举措。每年利用节假日开展教师活动,如迎春徒步、户外拓展、远足拉练等,深受教师欢迎。在此基础上,带动家、校、社区三个面,积极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螺旋式上升。

■ 坚持有效教改

努力追求教学研究的实效性

来自福建厦门的青年教师徐佑男,在学校“悦和教育”的浸润下,已经把武汉视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曾几何时,徐老师也困惑过: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如果教师在日复一日的雷同中停滞不前,得不到延展,那么生活将变得虚无。

于是,她用自我更新和发展去创造出更多美好的可能。哪怕教了三年八年级语文,她依然选择在每次上课之前重新备课,通过查找最新的教学论文和观看名师课程获取全新灵感、设计亮点,刷新教学思路。这些思考,变成一堂堂让学生喜欢的课。

不同层面的教师,有着不同的专业发展需求。学校根据教师教学素养摸底调研情况,以“问题导向”和“价值导向”为原则确定了“8+1”教研模式,每学期形成一整套全科教研资源库。为更好地使教研落地实施,学校还通过“教研首席负责制”和“教研成果资源包”进行两端双向管理。

高质量的教研氛围下,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2022年江夏区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中,徐佑男、李程两位青年教师荣获特等奖,秦梦依老师获得一等奖,涂秀、郑畅等教师获得二等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这个漫长艰辛却又充满浪漫的灵魂工作,需要热忱与爱的坚守。相信有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有学校上下的精诚团结和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逐步建成金口地区独有的高质量品牌学校,让教师成为“悦和教师”,让学生成为“悦和少年”,让课堂成为“悦和课堂”,让班级成为“学习乐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