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文化中轉站" 的文章

中醫、道醫、易醫有何不同? 中國傳統醫學起於易,隱於道,顯於醫,所以中醫和道醫有極深淵源。二者區別主要在於: 道醫,形成於上古時期。它是上至道家,下至宮觀大德道士在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累積,道醫是以《道德經》中的“道”和《黃帝內經》爲基本理論及陰陽五行學說爲辨證施治手段,以形神兼治爲手段的醫學及發展出來的“道醫學”流派。道醫是道教在以醫傳教的宗教活動和追求長生成仙的修煉過程中,通過對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認識和體悟,形成的一套具有宗教色彩或民俗文化性質的心身醫學體系。 中醫,則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依據《黃帝內經》及陰陽五行學說爲辨證施治手段。 道醫的主要目的是爲了淨化身心,返本歸元;幫助修行者更好的完成修煉的過程,了道成仙。 中醫的目的更多是幫助病患免除痛苦,助其享受生活。 道醫多有真傳、祕傳,所學一般都會明師或玄師的傳承,所傳的內容不會隨便公開; 中醫可從普及性的醫書去學習提升,一般沒有祕傳的部份。 中醫治病,一般立足於形而下的器質。如經脈、血氣、臟腑等,是可以看得見摸的着的物質存在。 道醫治病,則會在形而上的精氣,元神等基礎上綜合考量。在疾病的診斷上,除了是否存在外感內傷、情志不暢、飲食起居等原因,還會考慮到命運,鬼神風水等原因。 (就是說看病人所以得病的原因,是否存在流年不利,註定有此一劫難?是否是冤家債主來討債?或者是邪妖克害所致?抑或是家宅、陰宅風水不吉導致的?這些在具體判斷過程中都是需要考慮。 比如從風水角度來說,如臥牀在橫樑之下,造成橫樑壓頂的煞局,就會多夢、驚悸、精神壓力大等。在具體的治療方法上,道醫除了中醫的鍼灸、湯藥、金石、推拿、按摩之外,還要考慮禳星延壽,驅邪治病、風水調理、符鎮等。) 道醫是道教在以醫傳教的宗教活動和修行者在追求長生成仙的修煉過程中,通過對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認識和體悟。道醫通常有一定層次上的特異感知能力因此往往能準確地診斷、但卻不能向病人直說診斷的方法; 道醫,古代稱“大醫”。孫思邈祖師指出:“凡欲爲大醫,必須諳素問、甲乙黃帝針經、明堂流注、十二經脈、三部九候、五臟六腑、表裏孔穴、本草藥對張仲景、王叔和、阮河南、範東陽、張苗、靳邵等諸部經方。又須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並須精熟。如此,乃得爲大醫,次須熟讀此方,尋思妙理,留意鑽研,始可與言於醫道者矣。又須涉獵羣書。何者?若不讀五經,不知有仁義之道;不讀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讀《內經》,則不知有慈悲喜捨之德;不讀《莊》、《老》,不能任真體運,則吉凶拘忌。觸塗而生。至於五行休王,七耀天文,並須探賾。若能具而學之,則於醫道無所滯礙,盡善盡美矣。” 道醫以道爲本,除了要求爲醫者醫術精湛,更要求爲醫者具有很高的道德修養有一顆濟世仁心。 “凡大醫治病,必富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 中醫一般不具備特異能力,其中許多人甚至根本就否認有特異能力的診斷方法完全靠經驗、理論的積累和分析,因此失誤明顯地多得多。

文化中轉站 5年前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