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23日,特斯拉公佈2024財年第一季度財報,實現營收213.01億美元,同比下降9%;歸屬於特斯拉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爲11.29億美元,同比下降55%。

截至發稿,特斯拉今年以來股價累計跌幅達41.8%。

值得注意的是,21日起,特斯拉Model 3/Y/S/X全系在中國大陸地區降價1.4萬元。然而就在不久前,特斯拉還將Model Y全系售價上調了5000元。

這讓很多人迷惑,才說Model Y漲價,轉頭又降回來了,這是唱的哪一齣?但轉過頭看看特斯拉今年一季度慘淡的交付量,似乎又可以理解。

很明顯,這次特斯拉急了!

“藥效”下降

先說說過去一段時間特斯拉的調價操作。

衆所周知,在特斯拉宣佈降價的背後,是汽車市場激烈的價格戰。

今年2月中下旬,比亞迪打響“第一槍”後,自主、合資汽車品牌與“新勢力”紛紛入局;進入3月,車企降價促銷覆蓋的車型也從新能源汽車蔓延至燃油車,部分車型甚至出現了“一天一個價”的現象;到了4月,隨着小米SU7上市,參與價格戰的車型普遍中高端化,售價大多在20萬-30萬元區間。

同時,新能源汽車也正在超越燃油車,成爲中國市場的主角。乘聯會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4月上半月,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爲50.39%,新能源汽車批發滲透率爲50.19%。

在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沃達福數字汽車國際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翔看來,特斯拉此輪降價與裁員的目的就是在降本增效的同時,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

“早期(特斯拉)一家獨大的形勢已經變了,產品供過於求。”張翔認爲,降價是應對市場競爭正常舉措。

但問題是,特斯拉降價的效果越來越不明顯。

以Model 3標準版爲例,該車型的售價從2021年1月的24.99萬元,經過5次降價,現已降至23.19萬元。同樣,2021年7月發佈的Model Y標準版,經歷了多達7次的降價,其價格從最初的27.6萬元,逐步降至24.99萬元。

整體來說,現在的價格確實是歷史低位沒錯,老款Model 3最低價出現過22.99萬元,差距並不大。

但消費者對特斯拉的降價策略似乎已逐漸產生“耐藥性”,不再如以往那般對價格下調反應激烈,瘋狂搶購的情形已不復見。

具體看一下數據,2022年3月,特斯拉通過降價,讓當季度銷量同比增加了39020輛,換算下來,每降價1萬元,銷量便能增加26013輛。

然而,到了同年10月,這一數據只有1951輛。

進入2023年1月,每降價1萬元,新增銷量7566輛,雖然這一數據看起來還行,但這可是特斯拉中國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降價。到了今年1月,即便特斯拉Model3 煥新版和Model Y一同降價,當季度銷量居然還下滑了。

還有一個直觀的對比:

從2019年到2023年,特斯拉全球單車均價從5.6萬美元降低到4.35萬美元,年銷量從36.8萬輛增長到180.9萬輛,22%的降幅換來了銷量增長392%。

同樣的時間,比亞迪乘用車單車均價從17.2萬人民幣降低到16.0萬人民幣,年銷量從22.95萬輛增長到302.4萬輛,7%的降幅換來了銷量增長1217.8%。

也許直接對比並不恰當,降價絕對不是比亞迪銷量增長的唯一因素,但很顯然,消費者對特斯拉的降價是越來越麻木。

因爲總有一批消費者會擔心自己成爲韭菜,就像現在還有多少人會相信街邊“最後一天,賣完回老家”的廣告呢。

不必看衰
 

雖然降價似乎“藥效”漸衰,但因此說特斯拉的定價手段無效,甚至說其產品失去競爭力,無疑也是不客觀的。

還是以特斯拉的老對以比亞迪爲例吧。比亞迪旗下“海豹”產品定位幾乎全線對標Model。2022年8月初上市之後,海豹EV一度也實現了產品力和價格上的雙重優勢,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激烈搏殺,在2024年特斯拉的上一次降價中(降價之後Model3起售價仍比海豹高),再次敗下陣來。

Model 3與海豹系列的“隔空”對決說明,雖然特斯拉產品已經發布多年,並且在很多細節上存在短板,但憑藉諸如品牌價值等軟實力加持,它們依然有市場競爭力。

並且,在今年一季度,特斯拉還是再次超越比亞迪,重新奪回了全球最大電動汽車製造商的頭銜。特斯拉,依然是任何競爭對手不敢掉以輕心的存在。

另一方面,特斯拉發佈的Q1財報,其實與市場預期基本一致。但業績公佈後,特斯拉稱,將加速推出更實惠的車型,加快新車型的推出速度,令公司股價盤後再度走強。

而且說到做到,特斯拉馬上發佈了其緊湊型轎車Model 3的新款高性能版,售價爲52990美元。馬斯克宣稱,Model 3車速超過保時捷911。目前這款車型已經開始接受預定。

查閱資料可知,這款新車型是在去年推出的Model 3更新版本基礎上開發的。與以往的性能版相比,特斯拉在這款新車型上做出了更多升級和改進。之前的性能版通常是通過軟件解鎖的Model 3長續航雙電機車型,並配備更好的剎車和車頂擾流板。

外觀上看,該新款車型在車身上進行了改動,包括新增的前脣和後擾流器,這些改變不僅提升了車輛的空氣動力學性能,也賦予了它更加動感的外觀。與標準版Model 3相比,這款車的外觀更具攻擊性。

加速性能方面,特斯拉宣稱,其0至60英里每小時的加速時間僅爲2.9秒,加速性能顯著提升。無論是在紅燈啓動,還是在高速公路上超車,新款Model 3 Performance版爲駕駛者提供了令人激動的加速體驗。

定價方面,特斯拉確認新款Model 3 Performance優惠前價格爲52990美元,不含稅費。

續航能力方面,特斯拉宣稱,一次充電的的美國環保署(EPA)續航里程爲296英里(約476公里),這一性能比Model 3的續航里程低了近50英里。20英寸的鍛造輪轂是導致續航里程降低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296英里的續航能力已經足夠滿足日常需求。

充電速度方面,充電15分鐘內最多增加142英里的續航里程。

綜合各方信息,這款新車在客戶重視的各個方面都有明顯提升,也難怪美國消費者對此不吝好評,甚至稱之爲“第一款真正被視爲高性能車輛的 Model 3/Y。”

知名電動車新聞網站Electrek也對特斯拉最新發布的Model 3 Performance版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爲這款新車的更新足夠有意義,現有Model 3車主可能會考慮升級。

迴歸初心纔是王道

苛刻地說,在新車型推出前,特斯拉的主要銷售車型如Model 3/Y/X/S,相比競爭對手,已無太多過人之處。如今純電動車已經滿地跑,過去特斯拉電車領先的地方大多已經不再領先,如果不是憑藉從前積攢下來的用戶口碑和品牌知名度,特斯拉的全球銷量可能更不樂觀。

換言之,過去特斯拉所取得的成績,很大程度上是源自於“過人的技術”,而在諸多的新鮮技術中,無疑FSD(Full-Self Driving,完全自主駕駛)是最具顛覆性的。

簡單來說,FSD的領先優勢體現在“底層技術”和“綜合體驗”上。“底層技術”是指,特斯拉FSD幾乎可以視爲全球智能駕駛的技術風向標,現在我們知道的大多數智駕技術都是由FSD首發。

如果論絕對的技術高度,特斯拉FSD憑藉Dojo超算系統、“端到端”技術等依然能夠保持領先,但需要強調的是,智駕是需要和當地實際場景強結合的技術,也就是說哪怕FSD在美國表現出色,也不可能平移到中國市場就能萬無一失。

種種跡象都在說明,智駕在中國市場以飛快的速度普及,早就褪去了神祕感。中國市場的內卷遠遠超出特斯拉的想象,如果FSD一成不變地進入中國市場,似乎很難再掀起太多水花。

但我們仍應該對特斯拉抱有熱情的期待。

衆所周知,對“第一性原則”的推崇貫穿馬斯克的整個職業生涯,現在分析特斯拉的困境(即使是暫時的),我們不妨也回到“第一性原則”上面來。

特斯拉當年爲什麼能夠席捲全球,成爲純電動車的代表?很可能只有兩個原因:

首先,特斯拉向全球展示了純電動車在基礎體驗上的“遙遙領先”,比如說“馬力平權”和一些智能化的功能,都是過去燃油車無法提供,或者是需要極高代價才能體驗得到。所以對電動車來說,電機功率肯定越高越好、電壓平臺肯定越高越強,基礎體驗要能讓消費者確切感受到“遙遙領先”,他們纔會心甘情願購買電動車。

其次,是FSD帶來的領先體驗,較明顯的改變了消費者對“汽車”的想象。他們怎麼也想不到原來車子真的能自己控制速度、自主變道,能夠避讓行人規避風險最終把人送到目的地……技術的領先,由始至終都是特斯拉最核心的競爭力。

千言萬語總結成一句話,如果特斯拉不再銳意進取、追求極致的科技優勢,那麼銷量下滑就會成爲必然。

作爲特斯拉的主心骨乃至“靈魂人物”,馬斯克如果能夠把足夠多的精力放回到特斯拉和技術研究上,下定決心對內部不合理的制度進行改革,真正迴歸到“第一性原則”去思考,相信特斯拉的復甦會來得非常快。

好在,目前特斯拉似乎也意識到這一點,迅速推出的新車型讓人重新升起期待。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車百智庫”(ID:EV100_Plus),作者:車百智庫,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