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千億白馬,陷入“窘境”

來源:尺度商業

文 | 楊萬里

4月25日晚,通策醫療發佈了2023年年度報告,業績呈現“增收不增利”特徵。去年,該公司實現營收28.47億元,同比增長4.7%;實現歸屬淨利潤約5億元,同比下滑8.72%。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通策醫療歸屬淨利潤同比下滑21.99%,2023年是繼2022年後的又一次下滑。

通策醫療是一家以醫療服務爲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是國內口腔醫療服務龍頭。在資本市場上,通策醫療是被資金抱團的成長股,於2021年6月份總市值一度突破1300億元,有“牙茅”的稱號。

時過境遷,受業績等因素影響,通策醫療的市值縮水嚴重。截至4月26日收盤,通策醫療的股價爲60.44元,總市值爲193.8億元,相較昔日高點總市值蒸發超千億。

從2023年業績數據和目前的二級市場數據來看,通策醫療陷入了窘境。

通策醫療經歷了什麼?

9成收入依賴浙江,

淨利再度下滑

通策醫療2023年的業績數據,沒有達到實控人、前董事長呂建明的預期。

在《致通策醫療全體股東的公開信》中,呂建明稱他們去年初過於樂觀,原本預計公司可以增長25%,但只錄得了4.7%的收入增長。

呂建明還表示,集採後公司的種植牙數量有明顯提升,但沒有料到的是,一些機構開啓流水線種植模式,極端地偏離了種植牙的醫療本質,以消化絕大部分新增的、對價格極度敏感的、缺乏醫療知識的消費羣體。

從呂建明的表態來看,他認爲一些機構爲了搶市場,擾亂了價格體系,從而影響了公司的業績表現。

從營收區域來看,通策醫療依賴浙江省內。

在2023年年報中,通策醫療表示,公司創設並堅持“區域總院+分院”的發展模式,在全國佈局口腔醫院集團,在浙江、江蘇、湖北、陝西、雲南、湖南、河北建設80餘家口腔醫院。

數據顯示,從2020年至2023年,浙江省外的營收佔比分別爲10.02%、10.01%、8.06%、9.32%;浙江省外的利潤佔比分別爲6.30%、7.73%、4.79%、6.03%。

從過去四年的營收、利潤佔比看,浙江省外對通策醫療的業績貢獻幾乎都在9成以上,其他省份的業績沒有明顯增長,這限制了業績規模進一步打開。

2023年,通策醫療的營收增速不及呂建明預期,但畢竟是增長的,而歸屬淨利潤再度下滑8.72%。相比2022年21.99%的下滑幅度,2023年的歸屬淨利潤降幅有所縮小。

其他盈利指標看,2023年,通策醫療的毛利率、淨利率爲38.53%和20.32%,均創下近五年階段新低。

隨着牙科行業環境變化,通策醫療的盈利模型被重塑,因此這兩年出現了業績與股價雙殺情形。通策醫療的股價自2021年6月份衝高至421.99元后,隨即進入了深度調整階段,當前股價低於70元。

全國化難:

通策醫療的幾道關

全國化難在哪?

一方面,管理成本和行業競爭激烈制約公司擴張。

通策醫療實控人、前董事長呂建明曾公開表示,“醫院擴張無法像快消行業一樣迅速星火燎原,如果通策醫療27.8億元(2021年總營收)的收入分散在全國各地,增加巨大的管理成本不說,每一處都不是別人的對手。”

據瞭解,通策醫療曾在武漢、重慶、西安、成都建立4家大型口腔醫院,但出省之路坎坷,重慶、成都的兩家三級口腔醫院因“房租嚴重偏離市場價格”被關停。

與此同時,隨着種植牙市場的不斷擴大,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早在2022年,國內口腔醫院數量增長至1086家,當前已上市公司的口腔醫療機構包括瑞爾集團、通策醫療等。今年4月份,《2024中國口腔診所影響力指數報告》發佈,內容顯示瑞爾齒科、佳美口腔、美維口腔、通策醫療位列排行榜前四,通策醫療位居第四位。

在2023年年報中,通策醫療也提示風險稱,“低價市場競爭最爲激烈......低價市場進入較晚,目前佔有率仍不高,且公司對於低價市場的戰略仍處於探索深入階段,因此,在該領域的增長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國內口腔行業有一大瓶頸--口腔醫生供給不足。

券商分析師曾在研報中指出,口腔醫院對醫生的依賴度顯著高於其他專科醫院,醫生供給無法跟上診所擴張的速度。我們關注到,國內口腔醫師的工作負擔更重,以2017年至2020年一組數據爲例,國內專科醫院醫師日均負擔患者分別爲6.1人、5.9人、5.9人和4.8人,口腔類專科醫院醫師日均負擔患者分別爲7.0人、6.9人、7.1人和5.8人。

券商研報在還提到,目前口腔治療仍是以手工操作爲主,機器難以替代人,且口腔治療兼具美觀需求,較爲依賴醫生的主觀判斷、沒有標準化的治療流程。以正畸治療爲例,耗時1-2年,治療的所有步驟中醫生爲主要實施者。

當然,通策醫療一直沒有放棄對外擴張,該公司在2023年年報中提到將持續堅持浙江戰略與全國戰略。通策醫療還表示,通過全國戰略做廣度,公司的口腔版圖不會僅靠自建醫院完成,更多通過收購優質性價比的口腔標的和加盟完成。

在最新一次接受特定對象調研活動中,通策醫療明確表示,併購加盟一定是以後公司主要的擴張方式,併購標的考慮的因素有“影響力”、“運營時間較長”、“持續盈利”“較好的團隊”等。

過去,通策醫療比較重視自建醫院。自建擴張模式具有一些優勢如標準化高、管理統一等,但劣勢也明顯,包括對資金需求高、業績實現週期較長等。而隨着通策醫療轉變擴張方式,該公司拓展省外市場的效果如何有待觀察。

值得關注的是,通策醫療實控人、前董事長呂建明在年報中稱“通策醫療一直是個好公司,對通策醫療的發展無須擔憂”。二級市場是一臺稱重機,通策醫療需要拿出成績證明自己。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