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台州日报

初心载“本心”

天台新农人挖掘农业“新玩法”

台传媒通讯员王丽娜

“现在是一天一片叶的速度往上长,再过20天,就能长到桌子这么高。”在浙江本心农业的美特丝瓜大棚内,葛浩亮正蹲在地上,仔细观察丝瓜苗的长势。

葛浩亮是浙江本心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也是300多亩大棚的“总管家”。2015年,他带着一颗初心,回乡创办本心农业,成立“葛浩亮农艺大师工作室”,投资9000多万元发展现代农业,引入先进连栋智能玻璃温室,测试垂挂种植成功并大面积推广西红柿、黄瓜、丝瓜、茄子、太空椒、尖椒等品种,在他的种植基地里,黄瓜采摘期有6个月,丝瓜、茄子可全年采,充分发挥了蔬菜大棚的经济效益。

种植有巧招 一体化水肥灌溉更有方

“我们严格遵循一花一果的原则,通过打顶、留侧枝,最大限度延长每根藤的生长周期,同时确保每一根丝瓜都有足量的叶片为它提供营养。”

正如葛浩亮所说,在大棚吊蔓栽培技术下,这批丝瓜植株将重复循环爬高、生长、开花、结果,原本3—4个月的成熟采摘期,能足足延长至12个月,贯穿全年连续上市。据统计,该品种丝瓜亩产可达4.3万斤。稳定的供给加上优良的品质,“本心”赢得了省内外客户的大片好评。

如此喜人的成绩,依靠的是园区内“不起眼”的水肥一体项目。和各种科技量满满的智能设备不太一样,葛浩亮的水肥一体项目既简单又高效。

屋顶变水池,坡度化动力。葛浩亮将灌溉水池,“搬”到办公区的屋顶上,由于高度差带来的自然压力,位于高处的水通过管道自动流向周边的33个大棚。巧妙的是,葛浩亮在管道前端放置了一台注入肥料的动力泵,在灌溉时,根据不同大棚不同作物的养分所需,定时定量调节水肥浓度。

因此,在每个大棚中间的过道上,都能看到两条直径十余厘米的输水管,它们平行铺开直到大棚另一端,管道上的孔洞对准着两侧延伸开来的沟渠。只需拧开阀门,经过配置的水肥便从孔洞一涌而出,顺着“中间高、两头低”的沟渠,巧妙“路过”每一棵作物,让灌溉更轻松。

“水肥一体化项目的设计成本并不高,但真正做到了花小钱办大事。”葛浩亮说,“目前,我们有工作人员90余人,流转土地1300余亩,共带动周边470多户村民增收。”

垃圾变产品 新农人挖掘秸秆新价值

“光会种地还不够”,在葛浩亮心里,一位新时代农人,还要主动寻找农作物生长和生产之间的结合点,进一步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

秸秆综合利用这阵风吹起了葛浩亮心中的一个念头,“我要把无用的秸秆,变成有价值的产品。”说做就做,2023年,他带领本心农业团队一股脑扎进了秸秆堆,寻找秸秆高质化利用的方法。

从秸秆破碎、发酵,到产品配比、包装,再到最终的产品营销,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和团队一路试、一路行。

“秸秆粉碎后,填充到镁泥里面增加透气性,这种花盆能让植物更好呼吸。”“这是花卉型、番茄型、多肉型、兰花型的专用营养液,都添加了秸秆发酵后的液体,含有植物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像营养土,里面既有发酵后的秸秆,也有直接破碎后的秸秆,让土壤更蓬松。”

看着这些新产品,葛浩亮仿佛有说不完的话。现下,本心农业生产的以秸秆为原料的产品已有32种,包括营养土、营养液、控释营养粒、植物快速生根剂、粘虫板等等,基本涵盖了家庭园艺、园林绿化中所需的方方面面。

凭借做通讯行业时互联网销售的敏锐思维,葛浩亮还在各大互联网购物平台开店设点,创建了秀尊、本心人家等园艺品牌。如今,营养液仅单店日销售量就能达到1700余单,镁泥花盆在一天内卖出2000余只,原本一文不值的秸秆,“摇身一变”成为了种植爱好者争相抢购的“香饽饽”。

“这款营养土里的秸秆占比超过55%,有通用型、花卉型和果蔬型,大家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直播间内,主播正在介绍秸秆原料产品的种种特点。

“我们接下来计划制作一款秸秆大量元素砖,继续拓宽秸秆变废为宝的‘增值之路’,进一步完善农业循环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葛浩亮说,这是自己的新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