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3月22日】105年前的今天,馬上就要當總理的國民黨黨魁宋教仁被刺身亡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湖南桃源人,筆名漁父。華興會和同盟會的革命元老,籌建了國民黨。當國民黨在國會大選中,大獲全勝,將要組織內閣時,在上海火車站,被搶手刺殺而死,年僅31歲。孫中山認爲,宋教仁“乃爲中國憲法而犧牲之第一人”。

【討論時政的狂妄學生】

1882年4月5日,宋教仁出生於湖南省桃源縣的一家書香門第。1899年3月(17歲),進入桃源漳江書院,不喜歡讀經書,卻愛討論中西政治得失,古今用兵成敗。大家都視他爲狂妄學生,不予接近,宋教仁視而不見,不久離開。1901年,考中秀才。

1902年,赴武昌考入美國聖公會中國差會文華書院(現華中師範大學)。在校期間,他參與吳祿貞等人組織的革命團體聚會,議論時政。8月,黃興到武昌,兩人相識。不久,黃興因激烈的反清言論,被驅逐出武昌,回到長沙。宋教仁也回到湖南。

【驅除韃虜的華興會】

1904年2月25日,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政治口號,正式在長沙成立華興會,黃興擔任會長,宋教仁爲副會長。不久,宋教仁回到武昌,組織成立科學補習所。

11月,爲籌集款項,宋教仁回到長沙,卻發現華興會已被政府查封。宋教仁只好追隨黃興,逃亡到日本。

(1905年,日本東京華興會部分成員合影。黃興(前排左一)、宋教仁(前排左四))

【滲透長江流域的同盟會】

1905年,他與友人合辦刊物《二十世紀之支那》,入讀日本法政大學。8月,支持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但任司法部檢事長。11月,創立《民報》,爲中國同盟會機關報。

同盟會在組織多次起義失敗後,1911年,宋教仁與譚人鳳、陳其美等在上海組建同盟會中部總會,將革命勢力往長江流域發展。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與此有相當的關聯。

(油畫:同盟會成立)

【第一大黨的國民黨】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成立,宋教仁但任法制局局長,起草了一部憲法草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法》。4月,出任唐紹儀內閣的農林總長。7月,因不滿袁世凱破壞《臨時約法》,辭去農林總長之職。

7月,中國同盟會舉行全體大會,宋教仁當選爲總務部主任幹事,主持同盟會工作。8月,他聯合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共和實進會、國民公黨等,成立國民黨。宋教仁當選爲理事,並代理理事長。國民黨成爲第一大黨。

【即將上任的內閣總理】

宋教仁主張“責任內閣制”,認爲“內閣不善而可以更迭之,總統不善則無術變易之,如必欲變易之,必致動搖國本”。他極力推崇議會制度,當時政壇上都給他取了個綽號爲“議會迷”。

1913年,國會大選,國民黨大獲全勝,獲壓倒性多數席次。按照“內閣制”慣例,宋教仁將以黨魁身份組閣,成爲民國內閣總理。

【上海火車站的槍擊事件】

3月20日晚上10點,受袁世凱邀請,宋教仁與若干國會議員打算北上北京,在步入上海車站(老北站,現上海鐵路博物館)時,遭殺手襲擊,腰部中彈,兇手開槍後逃逸。

在火車站送行的黃興、于右任、廖仲愷等,將宋教仁送往滬寧鐵路醫院急救。在醫院他授意黃興電報袁世凱,原文如下:“北京袁大總統鑑:仁本夜乘滬寧車赴京,敬謁鈞座。十時四十五分在車站突被奸人自背後施槍彈,由腰上部入腹下部,勢必至死。竊思仁自受教以來,即束身自愛,雖寡過之未獲,從未結怨於私人。清政不良,起任改革,亦重人道、守公理,不敢有毫權之見存。今國基未固,民福不增,遽爾撒手,死有餘恨。伏冀大總統開誠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權;俾國家得確定不拔之憲法,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臨死哀言,尚祈見納。宋教仁。”

3月22日凌晨4時48分,宋教仁不治身亡,年僅31歲。

(宋教仁的赤身遺照)

(宋教仁的正裝遺照)

【自下而上的兇手嫌疑人】

案發後,上海各地懸賞緝捕。3月23日,古董字畫商王阿法到英租界捕房報稱:一週以前因賣字畫曾去巡查長應桂馨家,應桂馨拿出一張照片,要他謀辦照片上的人,願出酬金1000元。照片上的人正是宋教仁。

搜查應桂馨家宅,又搜得手槍一柄,槍內餘彈兩枚,經檢驗與宋教仁體內取出的彈頭匹配。並捕獲開槍兇手武士英(真名吳福銘)。並查獲他與國務總理趙秉鈞的祕書洪述祖之間的電報往來,如:“毀宋酬勳,相度機宜,妥籌辦理。”

由此,洪述祖、趙秉鈞和袁世凱成爲幕後兇嫌。

(應桂馨向洪述祖報告任務已完成的密電)

(宋教仁墓)

【死無對證的意外死亡】

5月1日,趙秉鈞被迫辭去國務總理一職,改任直隸都督(駐天津)。經和英法領事交涉,應桂馨、武士英從上海公共租界移交到國內監獄。不久,武士英喫了毒饅頭,暴斃獄中。而應桂馨在一次劫獄事件逃出,到青島躲避。

國民黨討袁的二次革命失敗後,應桂馨開始顯露行跡,公開發出請“平反冤獄”的通電,公然從青島到達北京。1914年1月,在開往天津的火車上,應桂馨被京畿軍政執法處人員亂刀砍死。一個月後,趙秉鈞在天津督署內突然暴斃。從此,死無對證。

關於兇手,全國議論紛紛。黃興寫有輓聯:“前年殺吳祿貞,去年殺張振武,今年又殺宋教仁;你說是應桂馨,他說是趙秉鈞,我說卻是袁世凱。”孫中山認爲,宋教仁“乃爲中國憲法而犧牲之第一人”。

(上海《民主報》發表的孫中山電文)

(宋教仁書法:浩蕩扁舟遠,蒼茫萬里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