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帐里书写“巾帼”故事

——记中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某保障队总工程师尹璐

■中国军网记者 张晓君 通讯员 庄彦 张立培 张文诗

从1993年开始,她曾五赴朱日和,先后完成奥运安保、“ 9·3”胜利日大阅兵,沙场阅兵、上合联演、全军联训等20多项重大演训任务,承担了数十项科研课题,荣获19项军队科技进步奖,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中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某保障队总工程师尹璐

她叫尹璐,现任中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某保障队总工程师。

初见尹璐的第一印象,个头不高,齐肩短发,两片厚厚的镜片,如果不是领口的大校军衔,和一身干练的迷彩服,我想绝大部分人会和我有一样的错觉——这是位教书育人的老师。然而,就是这位“老师”,她用自己瘦削的肩膀扛起了中军帐里的“决策”制定,书写了属于她的强军故事!

何为联合作战?

尹璐说:就是将几个鸡蛋打开到碗里,还要融合在一起

华北某地,中部战区组织指挥的一场诸军种防空联合作战实兵演习正紧张进行。

突然,多批次“敌”飞机和舰船向我战略目标袭来。

“敌”飞机是什么类型?各有多少架?舰船是什么类型各有多少艘?我有多少应对兵力、兵器……

情况万分紧急,时间在一秒秒地流逝。由战区组成的联防指挥部各要素高速运转进行情况判断。

大家知道,“敌”来势汹汹,我作战筹划和指挥稍有不周和纰漏,就可能造成败局。

极短时间内,尹璐带领保障组借助指挥信息系统和分析工具,经过一番查阅、精算细算,迅速对“敌”进行目标判证、企图分析和威胁评估等,很快给我指挥部“前台”,推送出由各方“信息流”融合的“战场情况图”,这幅图上实时变化的“敌”我战场态势,支撑战区多军种力量联合对“敌”开展了有力反击。

现场指挥员高兴地为尹璐伸出了大拇指。

无战不联,无联不胜,联合作战已是现代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世界上近期几场典型的高技术战争,使尹璐受到的“联合”冲击越来越强烈。

可是联合又谈何容易,在记者问到:“什么是联合作战?能否用最简单的话描述一下?”

尹璐回答说:“联合简单的讲,就是将几个鸡蛋打开放到一个碗里。把几个鸡蛋打在一个碗里容易,但怎么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做出一道好菜可不容易。面对着各军种信息系统互不兼容、作战样式大相径庭、指挥需求各有侧重等多种困难,又无经验参考,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

早在战区尚在筹建时,尹璐就开始思考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陆军出身的尹璐每天通宵达旦补习联合作战和军兵种知识,钻研各军种各领域信息系统建设情况,短短半年就啃下数百万字的资料,写下十几万字的笔记。

那段时间,尹璐白天深入探索战场信息内涵外延、形成路径、保障模式,晚上研究创新自动化处理与人工干预校准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没有节假日和午休,夜以继日攻关。

超强的工作能力以及不达目的不松懈的拼搏劲头,让尹璐声名远播。在战区成立的时候,几个单位领导为了尹璐能到自己单位,还在战区联合参谋部党委会上“拍起了桌子”。

成功的感觉是什么?

尹璐说:成功,只是开始了一个新的起点

看到尹璐取得的这么多成绩,研究的课题几乎都被全战区,全军区推广,记者由衷感叹:“这样的成绩,对您来说您的军旅路可以用成功来概述吗?”

尹璐却说:谈不上成功。成绩,不过是又一个开始。套用网络上一句流行语,这仅仅只是一个小目标的实现。很多人的关注点是别人取得的成绩,而我们的关注点是这个项目完成后,对另一个项目有什么作用和帮助。

那年,军区卫生及工程系统高职评审工作运用了《军队专业技术干部培训考核信息系统》,成功实现自动抽题、难度划分、辅助评判等功能,大大减少考核中的人为因素,确保了客观公正、真实可靠,数十名评委和上百名参评人员均给予高度评价。

在参评人员都对《军队专业技术干部培训考核信息系统》大加赞扬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的是,研发该系统时尹璐已经怀有身孕。

尹璐从空军指挥学院研究生队毕业后,分到军区自动化站,参加了《首长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课题开发。不久,上级又决定让她负责《军队干部考核试题自动生成及评定网络系统》软件的开发,任务双管齐下,偏在这个时候,她怀孕了。要孩子吧,课题要求高、任务急,耽搁不起;不要孩子吧,自己又舍不得。正在两难之际,尹璐做了一个令大家很意外的决定:课题要参加,孩子也要生。办法只有一个:和时间赛跑,抢在孩子出生前完成软件开发设计工作。

尹璐的母亲曾多次要求她注意身体,可她始终没有离开岗位。直到孩子出生前两天,各种程序和数据完整地摆在专家组面前,她才放心地走进医院。

尹璐出生在军人家庭,身为军人的父母教会了她用冲锋的姿态面对一切,凡事都要冲在最前头。

别看外表柔弱,尹璐的内心却似一团火,她把自己的全部都扑到了事业之中。她时常对人说两句话,“你能给单位带来什么”“如果是打仗,应该怎么办”。

没人会想到,在工作时,一个扛着大校军衔的女军官,会亲自跪在地上用牙咬线头,用胶布粘线路。

那年,在执行“9·3”阅兵训练保障任务时,尹璐创新研发了移动端指挥信息系统,这是全军首次开发军用某新型手机应用与固定终端软件相结合的指挥信息系统。使得阅兵各级组训人员一机在手,就能实时直观掌握训练场情况,实施指挥,既便捷又精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成功的背后,是她和团队长达四个多月的昼夜奋战。适逢炎夏,在阅兵训练基地这个蚊子多到能“吃人”的地方,尹璐和她的同事们常常加班到三四点,累了几个桌子一拼就昏昏沉沉地睡倒了下去。等到五六点起来,才发现浑身都是蚊子叮出的包。

她以队为家,以事业为家,以战斗力生成保障为信仰的精神,感染了很多人。但在她的心中,家庭依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为工作关系,尹璐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很难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孩子中考时,正值部队接受全军试点任务,进行系统演练,尹璐实在是走不开,家庭和工作难以周全。直到孩子最后考试那两天,放心不下的尹璐才对领导开了口,申请休假两天,回去陪着孩子中考。

军队人才需要的是什么?

尹璐说:需要的是一个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尹璐是远近闻名“金牌教官”。近年来,她先后为6000多名指挥员、参谋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授课教学,现场或电话指导部队解决系统建设及运用中的技术难题上万次。她的学生在全军各个岗位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联合制胜,胜在人才。战区成立后,面对前所未有的全新保障模式和联合作战人才稀缺,尹璐急得常常彻夜难眠,天天琢磨着如何选调和培养人才。

近两年,40多名来自各军种和院校学信息技术专业的年轻博士、硕士充实到她的麾下,但他们彼此之间的思维习惯、工作思路、技术基础差异很大,面对新体制新职能新环境,能够顶得上去的技术骨干不多。

良驹多挨鞭,方能显神骏。这些出校门不久的高智商信息新兵,肚子里理论一大套,但如何向联合作战保障能力转化,尚摸不清路数。

那些日子,尹璐循着技术干部成长的特点与规律,思考究竟该如何发挥好集体智慧,推进战区指挥信息系统建设。

面对面研思路、键对键授技艺、手把手传帮带……在尹璐悉心培育下,这批信息领域的“新兵”,很快变成了能独立承担值班和科研任务的“技术尖兵”。

当被记者问到:“在部队对于人才的保留,尤其是对于高学历人才的保留方面,您有什么看法或者好的建议吗?”

尹璐回答说:“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高学历人才,价值取向多元,但从院校来到岗位,理论和实践的巨大落差让他们容易迷失自我。我们需要给他们一个施展的平台,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这需要一个过程,能让人才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适应部队,也能让部队逐渐适应人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尹璐直接帮带的上百名人员,也全部成为了联合作战指挥和保障的过硬尖子,被战区表彰为优秀教练员。

战区首长高兴地说:“娇柔‘弱女子’,带出了一群指挥打仗和用信息流支撑打仗的‘钢铁汉’!”

尹璐五年前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我的五十六个记忆》,讲她参军三十多年来,参加大大小小演习一共收获了五十六个证章,从最早93年时在朱日和参加演习时的臂章,到如今的臂章,在其中的变化中,联合的意味愈渐清晰,也能逐渐看出科技发展的力量。

现在,埋在尹璐心中的强军种子已经生根发芽,然而她仍未停下脚步,证章的数量仍在增加,也意味着她仍将不断突破,不断在让自己的强军之路更加流光溢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