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嘯天按:本文原爲胡言老師以明清小說的視角進行的專業解讀,胡言老師是國內專治明清小說研究的博士,是專業領域的大拿。本文是她的牛刀小試,寫的很精彩。本不敢插言,不過近日本站幾位作者一起討論了下《血觀音》

李嘯天按:本文原爲胡言老師以明清小說的視角進行的專業解讀,胡言老師是國內專治明清小說研究的博士,是專業領域的大拿。本文是她的牛刀小試,寫的很精彩。本不敢插言,不過近日本站幾位作者一起討論了下《血觀音》,從政治的角度分別給出了一些意見,爲偷懶故,不再單寫一篇文章,就將這些討論的要點由我整理一下,附在胡言老師文章的後面,算是狗尾續了個貂。參與討論的包括月下槳聲、埃德蒙、綠流、胡言、狐小仙、島上的心臟科醫生幾位老師及我,各位的觀點與意見一併收了,在此感謝!


本文作者:胡言 李嘯天



《血觀音》是本屆金馬獎的大贏家。看過之後,有失望有驚喜。驚喜更大,所以,先說失望。

如果按照李漁的戲劇理念,《血觀音》確是部嚴絲合縫密針線的影片。林氏滅門案就是笠翁口中的那“一事”,前面爲此事鋪墊,後面爲此事收拾戰場。然後,由此一事,勾連出臺前人等的幕後種種,背景線既有時間的跨度,也有空間的廣度,還隱隱透出歷史的深度。場景設色都緊緊呼應以上各個維度。導演更是熟練運用草蛇灰線等中國傳統敘事技巧,精心鋪墊線索,密集、含蓄,甚至讓充分挖掘片中各個暗示已成了觀衆一大樂趣。

劇本與拍攝的以上種種,使影片情節連貫節奏緊張,可稱一氣呵成。而塵埃落定,謎底公佈的時候,劇本最大的漏洞顯現:棠夫人如此陰狠的目的是什麼?影片給出的解釋是她與另一位候選人馮祕書長的私情關係。這個理由牽強到無法用分析那些暗示鏡頭的態度來對待。

首先,從本片的風格而言,這個鏡頭之前沒有任何暗示有關此二人之間的關係,因此,也就沒有任何可以幫助理解他們關係是何種性質,尤其是真假程度的信息;其次,以棠夫人已經表現出的個性與心機,無法使人接受與此人的情感關係便是她的人生目標。畢竟,爲了這個謎底她結果了所有與自己有關係的人,——除了已經變成另一個她的棠真之外——她完全孤家寡人。而如若拓展另一個理解角度:棠夫人已經陷入金錢與權力的自循環,純粹以追求金錢與權力爲樂,則又更加無法從已有情節中獲得支持。

懸疑片的謎底是一切合理性的來源,也是深化人物與主題的又一途徑。由此而觀,《血觀音》的遺憾就是無法輕輕帶過,有這個“謎底”做映襯,前面的緊張就難免虛張聲勢,所有刻畫的努力也有了崩塌的危險。

還好,這部影片真正想講的其實是家庭,最終打動了觀衆的也是那三個母女之間的關係。所謂政商暗黑不過是一個幌子,或者說是不那麼成功的線索,片尾關於愛的結語,纔是它的焦點。

所以,本片最大的驚喜就是這三位女主演,尤其是小小的棠真。

整部影片幾乎都在棠真的眼睛中看出,她自始至終參與,一直在其中成長。這就是一部“棠真養成記”。

中學生棠真,既是棠寧口中那個“不懂事的小孩子”,也是棠夫人拉來進入府中各類社交場的被催促成長的一份子。隨着她的社交日繁,棠真瞭解到的祕密愈多。成長的歷程非常痛苦,棠真遇到的挑戰又出奇的多。她該如何應對呢?

家中只有三人,她有兩個榜樣。

“媽媽”棠夫人永遠笑臉盈盈。無論社交場合狀況難堪,還是唯三人相處,面對棠寧的“叫囂”,一貫如此。多少劍拔弩張,多少黑暗驚魂,都被這張笑臉輕鬆化解。棠夫人還雙眼明亮,總能看到棠真些微的波動,或輕柔或堅定,握住她的手,三言兩語傳給她面對挑戰的真經。棠夫人從未有躁急,從來周全、體面,從來成功。

“姐姐”棠寧永遠叼着煙。她的面貌多樣。社交場上她有光閃閃的眼神和嬌俏的脣角,或嗔或笑或者突然深情,搖擺的身姿,飄忽遊走,好似蝴蝶遊戲園中。私下裏,她卻只有悲哀空洞可憐可笑的身形,暴躁激烈,毫無顧忌,甚至以棠真從未想到的模樣,出現在她意料之外的地方。棠寧沉醉菸酒藥品,是大家嘴裏的太妹,說出口的笑柄。

這兩個人差別太大。陡然之下,要以誰爲路標,幾乎是不言自明。但棠真跟着二人迎來送往,端茶倒水時沒耳朵的習慣還未完全養成。陽光下的罪惡,暗室裏的密謀,樁樁件件都在眼裏,既不能與主謀者討論,也不願跟可憐人爲伍。

曾經,也有過一個年紀相仿的“朋友”。和這位翩翩小姐在一起時,棠真才一露小女兒的模樣,可以亂彈琴,可以互相塗抹奶油,嘻嘻哈哈,頑皮自在。

但實際上,她和翩翩如此相近,只是獲得了相殺的機會而已。第一場戲裏,只有林翩翩和棠真一起看到了不該看到的一幕,而翩翩滿臉司空見慣,毫無震驚,甚至連好奇也沒有。一路相隨,又只見神色間的調笑,並無隻言片語的安慰。來到屋門口,倨傲的林翩翩明知棠真方寸已亂,卻仍站在原處,直等棠真醒悟,返身給她取來拖鞋,這才和她一起進屋。而面對棠夫人和自己父母,她一提一壓的回話,更是不啻於對棠真的刻意折磨。

類似的狀況不斷地出現在她們獨處或大人缺席的場景中。於翩翩而言,棠真不過是個同齡的陪伴,是可以隨意踐踏的空氣般存在。

影片抓住了這個敏感的關係,讓這個最有可能溫暖棠真的互動一直閃着寒光。正是在這個同齡人身上,棠真才真正地感受到了“寂寞”,看清了自己的處境,真所謂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無人可交結的沉默的小姑娘,睜大了眼睛,繃緊了嘴脣,獨自揣摩,心裏暗流湧動。

這部影片幽閉的環境、遺老的背景設置都讓人想起張愛玲的小說。而棠真的視角則是對這環境中的色彩呈現非常重要的補充。在這個被迫奔跑着選擇未來道路的少年人眼中,纔看到了獨屬於她的殘酷的青春與愛情,以及那密不透風的深淵一般的家庭對她的毀傷。

相較而言,棠真是片中非常不好駕馭的角色。她不似棠夫人作爲主謀,自在自爲;也不似棠寧個性佻蕩、脆弱,起落表達餘地寬大;更不如林翩翩地位優越,盡享青春的恣肆。棠真是屈辱的承受者,黑暗的觀察者,沒有長大的傻瓜,只有默默將所有化進血肉中,才能迎來自己的“新生”。

片中,棠真幾乎沒有主動表達,因爲無人需要了解她。只有眼睛和表情在顯示這個女孩子的成長。這雙眼睛裏既然能承得下棠夫人血淋淋的暗黑,也就必然厭棄動輒歇斯底里的軟弱的母親棠寧。沒人給她示範過真正的愛,她見過的都是表演出來的愛——無論是哪一種。她當然有過脆弱的時刻,但事實說明那屬於求不得。棠真狠狠地報復了自己,然後,帶着傷疤重歸舊路。

都說棠真是小棠夫人,其實,她哪裏有棠夫人的長袖善舞左右逢源。她只有一顆棠夫人那樣狠硬的心,但卻從來沒有觀衆,一直孤獨。因此,就連瞎眼的婆婆都知道,棠真知道她人生唯一的觀衆就要離開時,一定喊的是“救救她”!

其實,救救誰呢?

最慘的棠真,如果棠夫人死掉了,她真的是不知道活這一趟究竟爲什麼了!

多一句:文琪果然驚豔,絲絲入扣,異常完美!


---------------- 我是分割線 ------------------


1.剛看完《血觀音》,感覺棠寧之死,更像棠夫人的斷臂求生,她的背後還有一個看不見的黃雀。殺人案、爆炸案,都非棠夫人能力所及,她也只是一枚棋子。對的,所謂的黃雀,影片沒有過多展現,只在臺詞中有提及,最後在片尾閃了一下身,即馮祕書。


影片的故事背景是立法院王院長與國民黨中央馮祕書長之間的選戰。針對影片直接涉及的情節,兩人之間的交手,可以參考前作《開到荼靡花事了,觀音斷臂斷紛擾》一文。這一選戰暗指2005年王馬之間的黨主席競選。王院長即映射王金平,馮祕書則映射馬英九。馮就是馬+水,水馬一匹。而且王金平的確做過立法院院長,而馬英九也確實做過黨中央祕書長一職。當年選戰的結果,是馬英九勝出,王金平原本聲譽日隆,很有希望當選,結果最終結局卻被馬英九掠去,兩人就此結下樑子。這一幕與電影中的情節大致對得上。


可能有些人看《血觀音》時會很奇怪,一個黨主席競選,用得着這麼你死我活嗎?要知道,臺灣實行的是議會制,多數黨執政。當時國民黨是議會的多數黨,當選爲黨主席,即意味着將有極大機會成爲總統。尤其是王馬的那一戰,更是直接決定了誰將成爲中華民國的總統。馬祕書長當選後,就穩坐了8年總統,獨攬臺灣大權。瞭解了這一點,對影片的背景將會了解的更透徹一些。


棠夫人一個寡婦支撐一個家族,光靠自己肯定獨木難支,她攀上了馮祕書,設計了整個倒王計劃,片中沒有說馮祕書是否參與,但想來是有的,她也只是馮祕書的一枚棋子而已。因此,無論殺掉林議員一家,還是殺死段忠段義,或者是爆炸掉棠寧的船隻,應該都有馮祕書的參與,他們倆是一個攻守同盟。



2.要知道,現實中的馬英九,是出了名的清正廉潔,而且從來不近女色,即便是跟女人握手,也是輕握一下就趕緊彈開。《血觀音》卻偏偏以他的情婦的視角來展開故事,既有金錢交易,又有情色陷阱,這種諷刺,一旦明瞭,就會覺得有巨大的反差,戲劇性非常強烈。


而且,片中還提到了“神豬”,其實就是暗指國民黨大佬連戰的兒子連勝文,這位公子競選臺北市長,結果一敗塗地,將國民黨的老巢都失去了,一直被諷刺是頭豬,加上他長的比較胖,就更加形象了。甚至在參加綜藝節目時,連公子都親自回應這個話題:都被叫10年了,其實並沒有不在意,長期以來都默默忍受,結婚前覺得滿受傷的,畢竟每一個人都會想要有尊嚴,但結婚後就學習忍受批評,仍希望大家將心比心,現在嘲笑別人,有一天會被人嘲笑。


《血觀音》就此諷刺馬英九,諷刺王金平,諷刺連勝文,至於片中的議長、縣長是否有所實指,因爲對臺灣政壇沒那麼熟悉,尚未可知。而且,這些被諷刺的對象,都是國民黨,是對泛藍陣營的嘲諷,說來這在政治上有一種綠的傾向。細思極恐啊!


不過呢,在導演楊雅喆的前作《女朋友·男朋友》,又是一部對綠營充滿了各種諷刺的劇,所以,也不能就說楊雅喆就說綠營的人物,而是單純的文藝諷刺,誰在臺上都諷刺。真文人也!



3.來回到劇中。棠府是棠將軍建立的家業,這個棠將軍在片中已經去世了。不過,從臺詞的隻言片語中,可以判斷棠將軍是國民黨的高級將領,從大陸退敗至了金三角的部隊。隨後,從金三角經香港回到了臺灣,在香港時迎娶了身爲歌女的棠夫人。棠夫人的香港身份,就此對上。而且,棠夫人並非原配。


國軍在金三角的歷史,史有其事。在1949年時,原隸屬於原國民黨雲南地區的第13兵團第8軍,這支部隊從淮海戰役開始,一路敗退,最後軍長李彌不戰而逃,隻身去了臺灣。留下了殘軍繼續與解放軍邊打邊撤,邊打邊逃,最終退出國境抵達了緬甸的金三角。這支部隊包括中將團長李國輝率領第8軍237師709團的700餘人,以及早他們幾天抵達的國軍第8兵團第26軍93師278團少將副團長譚忠率領的600餘人,兩軍合併,李國輝任總指揮,譚忠任副總指揮。此時,在當地,尚有中國抗戰時期組建的遠征軍第6軍第93師的殘部在師長呂國銓的率領200餘人在此流亡,他們原來被日軍打散,後來又聚集在了一起。後來,這三支殘軍就合併在了一起,共1600餘人,改編爲了"中華民國復興部隊"93師,後來又陸續收編了一些從雲南逃過來的散兵、土匪雞地主武裝,人數擴展到3000餘人。於是,一支異國的部隊,駐紮在緬甸國內,讓緬甸政府軍頭疼了二十年。由於呂國銓的時期非常短暫,早期大部分戰鬥都在李國輝的率領下完成,他的“光輝業績”,震驚了東南亞,震驚了全世界,特別震驚了臺灣。蔣介石聽到了金三角有支3000人戰勝了1.2萬有飛機大炮和坦克配合的政府軍,大爲驚訝。緬甸政府在與這支殘軍幾次作戰敗下陣來後,向聯合國控訴:“他們是一支擁有美式先進裝備,有着十年軍閥混戰,八年抗日戰爭,五年內戰經驗的部隊。”這支部隊,先後經歷了呂國銓、李國輝、李彌、段希文四大統領時期。人數最多時達35000餘人,之後分7批集中撤回到臺灣2萬餘人,後來陸陸續續又撤回了一批,加上政府軍的圍剿,最終剩下2500餘人。結果,最後這支部分慢慢就沒人管了,他們要生存下去,就只能靠扶持毒品生意。金三角一地成爲全球的毒品種植基地,就與這支國軍分不開。有關這支軍隊的故事,可以參看朱延平導演,劉德華、庹宗華主演的影片《異域》。




4.棠將軍的履歷,看起來有些類似李國輝,只有他有在金三角及香港停駐的經歷。其餘,呂國銓早早回臺。李彌是從臺灣調任過去統領自己的舊部,後來他再次離開,而段希文則最後身死在了緬甸。只有李國輝從大陸退敗,然後奉調回臺,途中經過香港並在此居住過一段時間,最後回到臺灣做寓公。不過棠將軍的原型極可能是李國輝的副手譚忠少將,譚與棠的語音也比較接近,(類似片中的馮祕書與現實中的馬英九之間的對應關係),他的經歷與李國輝差不多。兩人一起在金三角創下基業,後來交給了李彌,一起回到了臺灣。總之,棠將軍在金三角混過,段忠與段義是他的部下,這兩人一身紋身,將子彈當裝飾品帶在身上,都是他們在金三角與毒品販子一起打交道過的明證。所以說,棠將軍原本就不是什麼好人,他的夫人則繼承了自己丈夫的生意與脾性。


5.棠將軍作爲國軍將領,在臺灣屬於外省人。棠將軍在世時,因爲位高權重,尚不以爲意,但棠將軍死後,對於棠夫人及棠寧、棠真來說,外省人的身份就顯得格外突出。臺灣作爲島嶼,島內人有着典型島嶼人格,心胸狹隘,坐井觀天,有排外情緒,排斥並不待見外省人。因此,失去老公的棠夫人必須要尋找到靠山,所以她攀上了馮祕書的高枝,並與其配合着搞事情,就在情理上講通了。


棠寧無心無肺,不太在意省內省外的區別,但對於同樣擁有野心的棠真來說,外省人的身份無意是一份痛苦。而且,她經歷了多重變化,包括家庭的變化,感情的變化(被強姦、被拋棄),身體的變化(斷了一支腳)之後,性情大變,終於成爲了新一代的棠夫人,也說得通了。



6.本片可剖析的角度有很多,歡迎補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