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回顾 | 什么样的创客活动会引来四家电视台全程报道?

由国家文化部、国家商务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文博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已于上周盛大开幕,而由华侨城投资500亿打造的国家级文旅特色小镇——甘坑客家小镇成为本次文博会的分会场,华侨城甘坑新镇分会场在本届文博会期间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以客家风韵为载体、文化科技创新为内涵,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威尼斯获奖电影公演、科技艺术创客工作坊、绘本大赛等。

国家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孔蓉,深圳市妇联主席马宏,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副局长杨永群,龙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庚祥,龙岗区副区长尚博英等出席文博会甘坑新镇分会场开幕式。

在本届文博会华侨城甘坑新镇分会场系列活动中,GEAR&PEAR齿轮梨承办的以“Little Hakka”为主题的系列创客工作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就在今天,齿轮梨第一场科技工作坊——VR眼镜在华侨城甘坑客家小镇拉开帷幕,现场吸引了多家媒体报道及众多游客的积极参与。如何将传统客家风韵与现代高科技碰撞?如何用创客教育点亮青少年创新梦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工作坊开始前,齿轮梨科技课程研发工程师、原广东省教育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技竞赛项目负责人Roc老师先后介绍了VR的历史及发展、VR眼镜及成像原理。

众所周知VR就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由美国V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Jaron Lanier)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VR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度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

齿轮梨VR课程工程师向现场的媒体介绍如何将VR技术应用在教育上

VR技术演变发展史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有声形动态的模拟是蕴涵虚拟现实思想的第一阶段(1963年以前);虚拟现实萌芽为第二阶段(1963-1972);虚拟现实概念的产生和理论初步形成为第三阶段(1973-1989);虚拟现实理论进一步的完善和应用为第四阶段(1990-今)。

如果一个人只有一只眼睛,能看到立体画面吗?那我们就试试吧!今天齿轮梨的创客工作坊就是让孩子们动手制作一个纸板VR眼镜,并通过VR眼镜体验沉浸式的酷炫视觉效果。

纸板VR眼镜包括纸板,双凸透镜,磁石,魔力贴,橡皮筋及NFC贴等部件。利用这些部件可以组装出一个VR眼镜,辅以智能手机上的应用APP,如谷歌地图,GoogleMaps,YouTube,PhotoSphere等,即可享受到VR设备沉浸式体验。

孩子们在齿轮梨助教引导下制作纸板VR眼镜

或许最酷的一件事情是就是将虚拟现实与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们能够利用VR相关的设施与应用达到高质量的学习,从而激发他们对新技术的热情,发掘无限的创造可能。而齿轮梨一直在致力于做这样的事情。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