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腰耕作,只能看到土壤

抬頭瞭望,才能看到風景

當人類擺脫了環境的束縛和威脅

纔有可能真正去欣賞自然的美

風景最初引入西方繪畫,是作爲宗教畫和人物的背景,起陪襯和烘托氛圍的作用,使故事情節更爲真實可信。

隨着繪畫材料和技法的不斷改進,作爲襯托的風景也更爲自然生動。

文藝復興許多名作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拉斐爾的《聖母子》等,都有出色的風景作爲背景。

風景畫是否獲得獨立,是從畫面所佔比例,及是否成爲描繪主體而言的。

隨着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漸入人心,思想的解放和社會環境的改變,爲風景畫的獨立發展提供了可能。

Homage to a Poet | Giorgione

文藝復興威尼斯畫派的喬爾喬內,是風景畫邁向獨立的第一人。

喬爾喬內的《暴風雨》中,風景已經成爲畫面主體,而人物事件幾乎成爲配角,這在當時是一個大膽的嘗試。

The Tempest | Giorgione | 1508

《暴風雨》雖非實景寫生,但在表現暴風雨的徵兆,如碧藍深沉的天空,陰影籠罩的樹木等,觀察表現完全屬實。

在喬爾喬內的時代,風景雖未成爲獨立的創造題材,卻爲西方藝術領域真正意義的風景畫創作,開創了先河。

The Sunset | Giorgione | 1510

德國多瑙河畫派的阿爾特多費爾,以善於描繪風景著稱。1511年他沿多瑙河旅遊並南下維也納,沿途飽覽山水風光,筆下的風景益增詩情畫意。

阿爾特多費爾的傑作《亞歷山大之戰》,表現亞歷山大大帝與波斯王大流士決戰的情景,空中鳥瞰,場面浩大。

The Battle of Alexander at Issus

密集如蟻的軍旅鏖戰逼真生動,但最吸睛的仍是背景山水的描繪。近景城郭堡寨,遠景湖光山色,萬里風光盡收眼底,夕陽怒射、霞彩飛揚,蔚爲壯觀。

後期阿爾特多費爾打破慣例,開始以風景爲主題作畫,是歐洲首位畫森林、日落和美麗廢墟的畫家,將建築人物與樹林岩石、山川自然融爲一體。

如1530年《雷根斯堡的多瑙河》就是第一幅純粹描繪自然的風景畫,不涉及任何其它表敘內容。

Donaulandschaft bei Regensburg | Altdorfer

同時代意大利威尼斯畫派的提香,以及德國畫家克拉納赫等,都以如實反映環境本身的自然主義傾向,被譽爲“歐洲近代風景畫的創作先驅”。

Orpheus and Eurydice | Titian

The fountain of youth | Lucas Cranach

16世紀尼德蘭最偉大的畫家勃魯蓋爾,融匯北歐的細膩與威尼斯畫派的線條,深化創造出特殊的造型圖式。

Landscape with the Flight into Egypt

近乎平面化的佈局,通過細膩的透視整合出極具空間感的畫面,協調而統一。

landscape with the fall of Icarus

《雪景》中的遠近景物營造出跨越百里的空間。鮮明的個性爲風景畫的發展提供了獨特的先例,影響後世。

Winter Scene | Bruegel Pieter

這種強調自然意味的場景,具有很強的現實主義特徵。

Haymaking | Pieter Bruege

進入17世紀,風景畫已基本形成三條清晰的主線:意大利-法國的古典主義風景,魯本斯獨領的巴洛克風景,以及荷蘭的自然主義風景。

——古典主義風景——

意大利學院派領袖阿尼巴·卡拉奇,是古典主義風景繪畫先驅。畫面構圖自然、生機勃勃,直接影響了後世普桑和洛蘭的繪畫風格。

Landscape with Bathers | A.Carracci

即使在宗教題材《逃亡埃及》中,環境風光已取代人物事件成爲描繪主體。

Landscape with the Flight into Egypt

這種牧歌式田園風景爲主的“歷史風景畫”,是17世紀藝術家在文藝復興之上,開墾的全新篇章。

Christ and the Woman of Samaria

古典主義的“歷史風景畫”,崇尚“貴族氣派”和“大雅之風”,題材多是典型化的古代建築、街景或波瀾壯闊的自然,體現“典雅”和“崇高”的審美理念。

Landscape with the Ashes of Phocion

古典主義風景畫巔峯是普桑和洛蘭。

他們融匯羅馬畫派的嚴謹造型,和威尼斯畫派的豔麗色彩,以古代廢墟和鄉村風光爲主體,配置神話人物,在自由的土地上譜寫悲情的史詩,稱爲“英雄主義風景畫”。

Landscape during a Thunderstorm with Pyramus and Thisbe

普桑平衡了巴洛克和古典主義兩種風格,理想化的風景描繪,具有靜穆而崇高的秩序感。

與普桑不同,洛蘭對建築遺蹟有着特殊的敏感,創造出懷古氣息濃厚的風格,被譽爲“古典主義風景畫鼻祖”。

Landscape with Ascanius Shooting the Stag of Sylvia

洛蘭在詩情畫意的景緻中,點綴神話或宗教人物。蘊含典故的風景,充滿舞臺般的戲劇張力,既莊嚴柔和,又生動微妙,奠定了古典主義風景畫的基調。

Coast Scene with the Rape of Europa

《有舞者的風景》中,明媚晨光灑落樹影,逐漸與遠處天光相接。內在的空間引導結構,將視線引向風景更深邃的理想深處。

Landscape with Dancing Figures

巧妙使用逆光與景物交相輝映,同時解決明暗關係,是洛蘭的一大創舉。他對水與光的獨特處理,也啓發了後來的英國畫家透納和康斯太勃爾。

Seaport with the Embarkation of the Queen of Sheba

——巴洛克風景——

巴洛克代表畫家魯本斯,晚年才真正開始風景畫創作。強烈的明暗、絢麗的色彩、流動的結構及飽滿的構圖,充滿了奇幻的視覺效果。

Landscape with a Rainbow | Rubens

魯本斯對自然的偉大雄渾有着無限的感動,以包羅萬象的弧形和漩渦狀的“巴洛克”節奏,表現永恆的環境變化,捕捉飛逝的自然瞬間。

Landscape with the castle and park of Walls

晚年魯本斯風格悄然改變,風景畫生動蓬勃而自然親切。在《史廷堡中望見的秋景》中,流動的筆觸融匯冷暖色彩、賦予動盪的巴洛克風格浪漫的情懷。

An Autumn Landscape with a view of Het Steen in early morning

A landscape with a Shepherd and his Flock

1609年的尼德蘭革命,荷蘭建立起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成爲歐洲最富強、最先進的國家。

隨着經濟的繁榮和生活的富足,爲迎合社會的多元審美需求,藝術的題材擴大,表現形式多樣,將現實生活作爲創作源泉,誕生了具有鮮明自然主義風格的“荷蘭畫派”。

“荷蘭畫派”尊重客體,客觀描繪自然對象,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寫實風景。質感、色彩、光線,空間透視以及細部紋理的刻畫,都充分而細緻。

此時“風景畫”已成爲獨立繪畫科目。各類題裁間的分工達到專門化的程度,畫家都有自己重點擅長的領域。

比如專注城市景觀的彼得·德·霍赫。畫面恬靜自然,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

擅長創作陸地風景和海景畫的揚·凡·戈因,銀灰水面和黃褐陸地間的色彩柔和微妙,人物點景自然生動。

The Pelkus Gate Near Utrecht

River Landscape with a Church in the Distance

以描繪林景爲主的雷斯達爾,擅長捕捉自然的力量與活力。許多林景作品成爲19世紀歐洲風景畫家效仿的典範。

Forest Scene | Jacob van Ruisdael

雷斯達爾對自然景緻有着準確的觀察,在《哈勒姆麥田》等全景式鄉村風情作品中,寫實筆法刻畫的雲彩佔據主導,生動自然而又偉岸雄渾。

View of Haarlem,Wheat Fields

而在名作《猶太墓地》和《迪爾斯泰德附近的韋克磨房》中,強烈的明暗對比增加了景緻的戲劇性和情感力度,使風景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The Jewish Cemetery | Ruisdael

The Mill at Wijk near Duurstede

麥德特·霍貝瑪用詩的語言再現了田園牧歌式的鄉村景象,真實表現了自然界的多變和魅力。

A Watermill | Meindert Hobbema

代表作《米德赫尼斯的林蔭道》,採用典型的2/3天空構圖,中央道路旁的赤楊木由近及遠延伸,明確的焦點透視,嚴謹的空間結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自然實景,以精確的透視流傳於世。

The Avenue at Middelharnis

17世紀歐洲偉大畫家倫勃朗,爲數不多的風景創作卻具有地標般的現實意義。

The Stone Bridge | Rembrandt

倫勃朗從想象中汲取靈感,描繪出如夢似幻的自然景緻,超越了傳統意義的荷蘭風景,使自然具有映射心靈般的神祕力量。

Landscape with a Long Arched Bridge

17世紀末至18世紀中葉,受路易十四時期統治階層的審美趣味影響。藝術從巴洛克逐漸演化爲繁複的洛可可風格。

Pilgrimage on the Isle of Cythera

風景畫受荷蘭畫派影響,追求一種精緻、細膩、華麗、滿足感官的視覺效果,創造力漸趨枯竭。

此間值得一提的是威尼斯場景畫代表卡拉萊託,擅長描繪都市景觀,精準的透視和生動的人物情景交融,場面華麗宏大,新鮮刺激,令人耳目一新。

The Mouth of the Grand Canal looking West towards the Carità

The Piazza San Marco in Venice

19世紀興起的浪漫主義歌頌自然,認爲自然是人性最完美地陶冶者。這種思潮衝擊下,英國風景畫步入輝煌時期,誕生了著名的“浪漫主義風景畫派”。

Golding Constable's Kitchen Garden

著名風景畫家庚斯博羅,對風景有特別的依戀和情感,重視自然觀察而非嚴格技巧,是浪漫主義風景畫派奠基者。

Carthorses Drinking at a Stream

庚斯博羅的風景畫筆觸奔放、色彩精緻,華美優雅,抒情寧靜。強烈的示範作用影響了其後幾代風景畫家。

Waldlandschaft mit Haus am See

19世紀英國最偉大的風景畫家康斯太勃爾,開啓了對景寫生的繪畫方式,以精湛的筆觸和變幻的造型,塑造了全新的空間層次和色彩結構。

The Hay Wain | John Constable

康斯太勃爾以捕捉自然的光色見長,細膩的觀察和卓越的技巧,對法國風景畫的革新和其後的印象主義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被譽爲“現代風景畫之父”。

Salisbury Cathedral from the Meadows'

19世紀英國學院派代表,最傑出的風景畫家威廉·透納,以海景爲載體描繪自然本身,光影與空氣的微妙關係,將色彩的表現力發揮到極致。

The Fighting Temeraire tugged to her last berth to be broken up

透納對藝術史的特殊貢獻,是賦予風景畫與歷史畫、肖像畫同等地位。其創造手法和理念對印象主義的誕生,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Steam-Boat off a Harbour's,William Turner

而在德國,浪漫主義代表人物弗里德里希開闢了風景畫的新領域,發現了前所未有的全新自然。

無窮無盡的海洋,延綿不絕的山脈、大雪覆蓋的高地,以及傾瀉其上的月光,靜默的風景傳達了崇高的精神力量。

The Wreck of Hope,David friedrich

弗里德里希性格憂傷內省,用心靈觀察自然,用沉思喚醒靈感。通過“顏色和造型”傳達出言語之外的東西。畫面冷寂虛幻,充滿神祕的宗教氣息。

Moonrise by the Sea,David Friedrich

當法國畫壇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針鋒相對之時,一羣住在巴黎郊外巴比松村的畫家,信奉“迴歸自然”,選擇走出畫室在自然光下對景寫生,忠實地描繪自然本來的面貌。

A Summer Day,Jour d’Été,1871

“巴比松畫派”潛心描繪身邊的鄉村生活及自然景物,人物風景和諧交融。細膩的光影和色彩帶來最新鮮的自然感受,開啓了法國現實主義美術的序幕。

The Village of Becquigny,Rousseau

“巴比松畫派”獨樹一幟,選擇以鄉村實景爲題材,使法國風景創作獲得了全新的生命。他們的藝術主張和實踐,成爲其後印象主義的精神之源。

Delaware Water Gap

巴比松畫派奠基者盧梭,是提高法國風景畫地位的重要人物,以強烈的色彩、大膽的筆觸和獨特的主題聞名後世。

Mare au Crépuscule,Rousseau

法國偉大的田園畫家米勒,以描繪鄉村景緻勞作爲主,將全部精神灌注於自然永恆的意義,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Buckwheat Harvest: Summer, 1868-74

The Gleaners, Jean-François Millet

柯羅是風景畫發展史上不朽的豐碑。他擅長描繪朦隴的暮色與顫動的森林、明潔的湖水,以及珍珠般銀灰的天空……用筆鬆動而富有韻致,虛實相生。

La Seine à Chatou,Camille Corot

代表作《蒙特楓丹的回憶》,前所未有過的逆光結構,加上特有的紫灰色調,使蒙特楓丹的美景具有夢幻與現實相間的獨特詩意。

Souvenir de Mortefontaine,Corot

相較前輩,巴比松畫派雖已採用外光寫生,在光色的把握上有極大突破,但依然深受古典和浪漫主義的影響。

Gust Of Wind ,Jean Francois Millet

而法國寫實主義美術的代表庫爾貝,則徹底擺脫了古典主義構圖的束縛,在風景畫的題材和手法上有了極大的突破。

Des marines de Gustave Courbet

庫爾貝直接面對自然寫生,根據景物自由選擇,題材豐富,色彩樸實,對自然的真實再現深刻影響了其後的印象派。

Les Gorges de la Loue,Courbet

19世紀,隨着工業革命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光學的新發現,推動了印象派的誕生,造成西方美術史上最大的革命。

Autumn at the mountain river

印象派根據“物體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產生的,其固有色根本不存在”這一最新光學理論,力求真實刻畫自然,進一步發展了寫實主義風景畫。

印象派風景畫忽視造型、透視等傳統藝術要素,對主題的歷史性、文學性或現實性也不在意,反而刻意追求光影變化和色彩幻覺。

這種理念的實質

是對自我情感的真實表現

是以自然爲載體

立足於感受和印象之上的自我肯定

莫奈是第一個採用外光技法繪畫的印象派大師。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對於色彩的運用相當細膩。

Landscape with Thunderstorm

莫奈用許多相同主題的畫作,來實驗不同環境下光色的完美表達。從自然影像的變幻中抒發瞬間的感覺,如晚年鉅作《睡蓮》系列。

印象派的西斯萊獨專情風景,碎點狀的筆觸不拘於輪廓細節的描摹,而着眼於迅速捕捉變化的對象,奔放的色塊賦予景物輕盈和流動感。

Moret-sur-Loing, the Porte de Bourgogne

西斯萊讓外輪廓線隱沒在大氣中,弱化線條,突出形體,爲提高色彩純度亮度,將未經調和的顏色並置,豐富的色彩效果真實地再現景物在光線和大氣中的虛實關係。

“一切事物都有美

問題在於怎樣把它表現出來”

畢沙羅將前輩風格和手法融會貫通,最終凝聚成獨具特色的風格:明亮的色彩和堅實粗放的顫動筆觸。

A Cowherd on the Route de Chou

值得一提的還有,俄羅斯19世紀最偉大的風景畫家列維坦。

An Overgrown Pond,Levitan

列維坦一生歷盡坎坷,獨特的敏感使他善於撲捉自然瞬間的美,形成獨特的詩意性表達。

By the whirlpool | Isaac Ilich Levitan

另外受俄羅斯民主主義思想的影響,列維坦的風景具有明顯的時代精神。其中光色的關係超越了造型的重視,與印象派的繪畫有異曲同工之妙。

Golden autumn 1895 | Isaac Ilich Levitan

如果說古典風景代表對自然的敬畏

即崇高視覺的美感

那麼西方藝術字印象主義之後

及把風景視爲心魂氣質的承載物

真正意義的“風景”本身

由始至終隱含着人類的目光

Cliff Walk at Pourville, Monet

風景的意義不在眼前,而在心中

每個畫面的定格都是內心的反映

當自然表現出人的個性和情感

從眼睛到心靈重新發現的過程

纔是風景藝術真正的價值和意義

耀勻獨家前線專欄

建築設計碩士,

美國斯坦福藝術史專業,

回國後清華規劃院做地產策劃。

熱愛藝術

讓我們一起

一物一世間

承用誠樸的製糖工藝

守住糖本身的芳香馥郁

也守住了父母的樸實無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