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惠民计划:“中央苏区”村卫生室竟连上了上海医疗专家

科技日报记者 寇勇 通讯员 刘清梅

在离南昌300多公里的兴国县偏远山村,村民们坐在村卫生室跟村医聊聊自己有啥不舒服,村医们会把老乡的症状、资料通过电脑传上一体化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千里之外的上海,会有医生和村医一块会诊,形成治疗方案。

经过医务工作者和科技人员历时5-6年的辛勤努力,江西赣南老区(原中央苏区)四个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居住在兴国县、永新县、赣县和龙南县的万千百姓,或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区域共享,或受益于生态修复的引领示范,现代科技的支撑为老区人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时代变革。

据了解,科技惠民计划是科技部和财政部于2012年6月启动并组织实施,旨在加快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发挥科技进步在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江西省获得国家科技惠民计划支持的4个项目均落户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涵盖人口健康、生态保护等领域,体现了国家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的重视和期望。截至6月中旬,4个项目均顺利完成验收,对推动该省民生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

医疗项目惠及老区近40万人

国家科技惠民计划:“中央苏区”村卫生室竟连上了上海医疗专家

“兴国县常见病多发病防治一体化和远程医疗技术推广应用示范”项目于2013年启动实施,共投入经费1661万元,由省、县、乡镇三级医疗机构共同参与。项目针对高血压、泌尿系统结石、慢阻肺、宫颈癌、糖尿病、乙型肝炎等本地常见多发病,构建了一体化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平台终端直达村卫生室。

通过这一平台,5年来,与上海华山医院和多家省级三甲医院开展远程会诊4000余人次,当地群众基本实现“小病不出门,大病不出县”。

国家科技惠民计划:“中央苏区”村卫生室竟连上了上海医疗专家

与此同时,该县还建立起适用于基层的常见多发病一体化技术防治体系,引进15项先进适宜技术、设备进行应用和推广,开展技术培训和远程教育9000余人次,有效地提升了基层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和疾病防治能力,直接受惠群众达17万余人。

“永新县健康服务平台构建和常见多发病防治技术应用示范”项目是2012年启动的国家首批科技惠民计划试点项目之一,由永新县人民医院牵头,南昌大学、江西省人民医院、及9家乡镇医疗卫生院等单位共同承担,科技专项经费1695万元。经过5年的实施,先后精心编制了《永新县科技惠民项目八种病的防治一体化技术集成汇编》、《永新县科技惠民项目八种病防治一体化――临床路径与优质护理汇编》等系列丛书,积极举办各类基层适宜医疗卫生技术培训班151期,培训人数19574人次。在9家乡镇卫生院建立试点的同时,通过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与北京武警医院、北京301医院等实现了医疗服务对接,开展远程会诊1080余次,实施远程监护101人次。通过项目的实施,极大提升了当地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直接受惠群众达20多万人,辐射周边20多个乡镇,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环境项目助推生态良性循环

国家科技惠民计划:“中央苏区”村卫生室竟连上了上海医疗专家

获国拨经费948万元的“基于污染治理赣县生态园林工程示范”项目。自2013年实施以来,科技人员研发出应用于河岸带生态修复工程的功能内生菌——植物联合修复多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新方法,研究了7种适用于湿地生态修复的水生植物的生长状况,通过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原位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构建了200亩的生态修复基地,形成了基于小流域污染治理与景观园林建设于一体的可推广、可复制的新模式。 “定南县废弃稀土矿区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则在开发高效、低成本土壤改良剂的基础上,确定了适生的乔、灌、草、藤植被优化配置定植方案,先后实施了联络线铺设、地形整治、边坡治理、截排蓄水、尾砂综治、土壤改良和植被覆盖等7大工程,构建了离子型稀土矿山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集成技术示范基地,形成了一整套废弃稀土矿山生态修复可持续推广的科技惠民成果推广机制,取得了显著的生态修复示范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