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娃·海瑟(Eva Hesse,1936~1970)

生於德國漢堡的伊娃·海瑟(Eva Hesse,1936~1970)是一位英年早逝的猶太裔美籍藝術家,由於納粹的排猶惡行,她兩歲時便不得不“背井離鄉”,輾轉荷蘭、英國,最終在她三歲時全家移居美國。由於海瑟在短短34年的人生中經歷了太多的苦難,包括逃亡、父母離異、10歲時母親的自殺、婚姻的失敗以及父親的離世等,因此她的藝術常常被看作是痛苦與無奈的掙扎。脆弱、敏感以及缺乏安全感的不確定性,的確是其作品呈現出的面目,但海瑟的作品還有一種隱性的特質,那就是這位想起來就讓人感到心酸的女子,始終都在各種實驗中傾注着生命的溫情。

伊娃·海瑟(Eva Hesse)《無題Untitled》1960年

伊娃·海瑟(Eva Hesse)《無題Untitled》1960年

伊娃·海瑟(Eva Hesse)《無題Untitled》1960年

海瑟天資聰穎,16歲於紐約工業藝術學院畢業後,又進入普拉特設計學院、藝術學生聯盟、庫珀聯盟繼續深造,1959年獲得耶魯大學學士學位。作爲約瑟夫·阿爾伯斯的學生,海瑟曾受到包豪斯式的嚴格訓練,同時也對抽象表現主義有所回應,其早期繪畫(例如作於1960年的《無題》)表現出德·庫寧的強烈影響。從耶魯畢業後,海瑟回到紐約發展,與索爾·勒維特、唐納德·賈德和草間彌生等人過從甚密,因此人們往往將她歸爲極簡主義藝術家的行列。但事實上,她和草間彌生一樣,在個人藝術發展過程中,早已超越了極簡主義的範疇。亞瑟·丹託就曾以其作品所表現出的“歡快與戲謔”“明顯的色情意味”以及“非機械化的重複”爲由,將她與極簡主義者區別開來。

伊娃·海瑟(Eva Hesse)《Ringaround Arosie》1965

伊娃·海瑟(Eva Hesse)《無題Untitled》1966

伊娃·海瑟(Eva Hesse)《Metronomic Irregularity I》1966

1964年,海瑟和丈夫湯姆·道爾申請到了魯爾河畔凱特威克市的一個藝術家駐留項目,得以在德國魯爾區一家廢棄紡織廠改建的工作室中生活和工作了約一年時間。這次德國之行成爲她個人藝術的轉折點,工廠裏遺留的機器部件、工具和紡織物品爲她的創作提供了靈感,她開始利用這些材料創作裝置作品。在此期間,她還結識了後來馳名國際的波伊斯和漢斯·哈克等德國藝術家,藝術觀念得到了進一步拓展。

1965年回到紐約後,海瑟開始採用線繩、鋼筋、塑料等非傳統材料進行創作,這些利用新材料製作的作品,使她在當時的紐約藝術界引起關注,同時也受到質疑。同時,她與道爾的婚姻也走到了盡頭。海瑟於同年創作的《伊什塔爾》是取材於古巴比倫神話的一件裝置作品,傳說中的伊什塔爾是掌管戰爭和性愛的女神,也是豐收和生育之神,這個人物身上,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屬性。在這件作品中,海瑟將垂掛着線繩的20個類似女性胸部的球體固定在石膏板上,詭異而又神祕。她解釋說,這些石膏板讓她看到了納粹的刑場。

Eva Hesse, “Addendeum” (1967) on view at Tate Liverpool in 2012

伊娃·海瑟(Eva Hesse)《Accession V》1968. Galvanized steel and rubber, 10 x 10 x 10 inches

伊娃·海瑟(Eva Hesse)《Repetition Nineteen III》1968

伊娃·海瑟(Eva Hesse)《Sans II》1968

伊娃·海瑟(Eva Hesse)《懸掛Hang Up》1966

海瑟在創作中也保留了極簡主義的形式,例如在《懸掛》(Hang Up,1966)中,一個用線繩纏繞的畫框掛在牆上,但畫框裏卻空無一物,一根固定在畫框上下兩端的鋼筋自然垂落到地面,這一被她本人稱爲“最荒謬的結構”,帶給人極度的荒誕感。在英語中,Hang Up這個詞組,有掛起和掛斷兩種意思,海瑟利用這種雙關,製造了一種心理間隔。而柔軟的線繩的纏繞,又爲有棱角的畫框和有硬度的鋼筋增添了些許暖意。

伊娃·海瑟(Eva Hesse)《無題Untitled》1969. Gouache, watercolor, silver and bronze paint on paper 21-3⁄4 x 17-1⁄4 inches

Eva Hesse, no title (1969-70), latex, rope, string, and wire, at the Whitney Museum

有人依據海瑟作品中的情色寓意和情感力量將其視爲“女權主義者”,但海瑟卻堅決予以否認,她認爲自己的作品只是具有女性化的特徵而已。在1970年接受《女性藝術雜誌》採訪時,海瑟特意強調:“傑出沒有性別之分。”

自1967年起,海瑟開始採用乳膠和玻璃纖維進行創作。她的那些浸有乳膠的糾結纏繞的繩索(例如《繩子片段》),既柔軟又堅韌,並且呈現出一種即時性的特點。這也許就是海瑟被這種材料吸引的主要原因之一。她所喜愛的材料,除玻璃纖維外,大多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變異、老化、損壞。而她生前曾談到過,當有人收藏這些作品時,她會感到有點兒內疚,因爲她知道那些作品不會留存太久。她說過:“生命不會持久,藝術不會持久。”

注:本文發表於《中國婦女報》

來源:藝術國際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