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周天平

本周全省气温抬升,热浪滚滚之下,上班族们又得在高温天气里奔波。明日上午9点半至11点,省人社厅劳动关系处副处长黄艳将来本报接听“市民有约”热线,详细解读与高温天气相关的薪资事宜。

(7月16日《楚天都市报》)炎炎夏日,高温酷暑,猛阳“烤”验。其实,似火骄阳,不仅考验劳动者的生理和心理忍耐力,更考验政府以及用工单位对劳动者的细节关怀和权益保障。毋庸置疑,高温天气里,依据规定用人单位要向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员工发放高温补贴。然而,调查发现,有些建筑工人不知何为“高温津贴”,有些在高温下作业的一线工人仍未领到高温津贴,高温津贴对他们只是个传说!

其实,对于高温津贴,既需要刚性的法律条文给予制度的支持,又需要劳动者维权意识的自觉,更需要政府积极行动和企业有效执行。如果没有切实的落实保障措施,没有严格的监管与问责,规章制度再好,往往只能成为一张画饼、一纸空文,仿佛镜花水月,宛如沙漠里的海市蜃楼,高温津贴美在落实。

然而这以人文关怀为初衷、使工人能够体面劳动的高温津贴清凉政策却被有些企业束之高阁。要么不发高温津贴,或者高温津贴“打了折”。究其根源,首先,高温下的劳动者大多隶属企业,无论是高温延长休息时间、增加津贴,还是中暑享受工伤待遇等,都需要企业的支持与配合。其次,在部分用人单位的眼里,基层劳动者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用不着费心“伺候”,把基层劳动者当成赚钱的工具,甚至有些公司把发放凉茶、绿豆汤等清凉饮品也充抵高温津贴。再则,劳动者自身掌握的相关信息不足、维权能力弱、维权渠道又不大通畅。虽说投诉维权有效,但为了几百元,员工也懒得和企业计较,维权也嫌麻烦。于是,高温津贴就沦为了空头支票!

因此,保护劳动者权益,需要的是完备制度下有效的执行与监管,需要的是关爱劳动者的社会氛围。政府和工会组织应该行动起来,加大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力度,用法律制度来护航高温津贴,撑起高温下的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遮阳伞”,撑起高温下劳动者头顶的一片阴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