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重视家庭,尤其重视血脉传承的关系,期盼着自己的血脉能够恒久延续,而血脉延续离不开传承,而所谓传承,绝不仅仅是财富,更重要的是精神,口述家史系统的留下前人祖辈的音容笑貌,让怀念不再是冰冷的墓碑和黑白照片。让传承不再是干瘪乏味的文字。

我们可以通过梳理、制作自己的家史,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迁徙、婚姻状况、家族成员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包括著述)、家族的经济情况和兴衰变化。这些家族史首先可以将家族(尤其是父辈)历史作为视频传存、留念,还能助于当代(或后代)对于家族“能人”、“能事”树立“崇拜”意识,最后从精神层面也可以起到鼓励当代年轻人立志成才的作用。

家史是一个人存在的标签、一个家存在的标签。一个人总会在一个地方生活很多年,随着岁月的沉淀,他的生活轨迹和记忆会和其长居坐标形成其独特的家庭·城市记忆。一个人的家庭·城市史是其最珍贵的家谱片段,是其存在的重要历史证明。证明他为一个家庭的可持续发展所奉献过青春、热血、经验,岁月、痛苦、磨难。对于生命而言,一个人总有能留名与家的美谈,它们不该封存在寂寞乃至无人问津的年轮里。

口述家史是一种独有记忆,独有的记忆化为珍贵的家史,有了家史才有传承。口述家史,为每一个家庭立言留德,记录家族中每一个成员的青春、奋斗、婚姻、子女教育、家风家教、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精神传承等记忆,它的价值不单单在于当下,更在于若干年后家族的兴旺、和睦中的体现!

普通人也可以留史,代代累积,或可成为世家。平常的家史,也有不平常的人生和味道。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点,应该记录下来。

人从出生到去世一直在接受教育,小时在学校接受教育,成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接受教育,伴随着失败、挫折不断成长,而这其中父母、祖辈是每个人一生中最直接的、也是最好的老师。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最大的不同是无条件的“爱”,以爱来暖化孩子,以爱为孩子定型性格和品德,纵观历史前贤,其成才成事首先都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家风、有家教,有家训,爱之深而责之切训,家教、家训是教育下一代最好的紧箍咒。常念紧箍咒,可能会让人感觉不舒服,但也帮助人长记性、严修身、守规矩、不跌跤。古人所谓“齐家”,就是“严”字当头,整饬家风,树立家训,就是常念紧箍咒,天天念,月月念,岁岁念。

所谓雕塑,其实就是把不是雕像的部分都去掉。同理,所谓成材,所谓成龙成凤,也就是把不是材料、不是龙凤的东西都去掉。这当然需要一把锋利的雕塑刀。有人说“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把这只鹰雕塑出来,是家教的本质,是家风的目标,是家训的目的,是人生的“正果”。以祖辈历史为鉴,把孩子身上的不实行为、虚浮作派去掉,培养造就求实、务实、踏实的品性。如此,每一个家庭里,都会飞出雄鹰!

家风也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庭或者这个家族的走向,关系到对外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教塑造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这其实是给人思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从而使一个人在进入复杂的社会后,拥有辨别、筛选、取舍的能力。”“现在的社会情况更为复杂,新情况、新诱惑越来越多,更加呼唤能有好的家庭教育给人生打好底色”。

口述家史《传世宝箱》留下前人、祖辈、父母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他们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不再仅仅是父母的言传身教,而是几代人共同的言传身教,这是他们留给子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可以让子孙后代聆听他们的心声,感悟他们的人生之路,汲取他们的经验教训,让自己的人生更加顺畅,当这样的记录成为习惯和本能,血脉传承恒久远将不再是一种比喻和祝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