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天啊,真是热到不想出门,在家又闲着没事。几乎整天整天的在家拍照,照片已经攒了一些,会陆续发出来。

另外,还会把这些小吃背后的故事跟大家分享出来。因为,总觉得了解一个地方,一定要从路边的传统小吃开始。 这是我拍的第一组照片——【缸鸭狗汤圆】

“三更四更半夜头,要吃汤团‘缸鸭狗’。一碗落肚勿肯走,两碗三碗上瘾头。一摸铜钿还勿够,脱落布衫当押头”。

这段不少老宁波人耳熟能详的俗语,说的就是这家百年老字号的历史。从城隍庙街口一家无名的露天小摊,一步一步发展到众人争相品尝的老字号品牌。

宁波的姆妈,几乎没有不会包汤圆的。而缸鸭狗的创始人江定法的母亲应氏,就做得一手好汤圆。因为家境贫寒,年纪尚小的江定法就跟着大人出海做帮工了。为了好养活,父母给他取了个小名叫“阿狗”,于是船上的大人都“阿狗”“阿狗”地叫着,渐渐“江阿狗”这个名字反而比江定法更加响亮。

江阿狗长到18岁,应氏觉得始终做苦力不是办法,总要有一门手艺以后才好生活。于是江阿狗被母亲送到三北的顺和祥学做生意。顺和祥是一家卖南货的铺子,当学徒总好过在海上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江阿狗聪明勤快,眼头活络,三年的学徒生活让他掌握了一门生意经:做生意要有诚信,吃得小亏,才能有大的进账。

学徒归来的江阿狗,在母亲的坚持下成了亲。而他的媳妇,就是吃了应氏的一碗汤圆,答应了这门亲事。这也让江阿狗萌生了卖汤圆的想法。由此一家三口关了老屋的门,带着之前攒下的一些银两,来到了宁波城隍庙摆起汤圆摊。

四年下来,江阿狗的汤圆摊在城隍庙小有名气,他用攒下的辛苦钱在开明街的泰和桥边租了间店面。有店就要招牌,连店名都没一个,这让没读过书的江阿狗犯起了愁。

有不少熟客帮着出主意,但无非是一些寻常小吃店的名字,最后阿狗还是决定用自己的名字“江阿狗”,叫得响亮。他自己不会写几个字,就请来了当时宁波越剧团小有名气的舞美王云标先生,在招牌上画了一只缸,一只麻鸭和一只黄狗,中间嵌着“汤圆”两个小字。

一天,有个老秀才在店里吃了好几碗汤圆,最后却没钱付账,江阿狗也不计较。秀才说,看你这个店名是个画,大家不好传播,我给你写个店名吧。两人一商量,就用“缸鸭狗”作招牌,取“江阿狗”在宁波话里的谐音,“缸”同“江”,“鸭”同“阿”,通俗易懂,也和王云标先生的画对应上了。

至此,【缸鸭狗】三个字飘飘摇摇了上百年,成为了老宁波人难以割舍的味道。

缸鸭狗之所以能风雨飘摇近百年,优质的原料和考究的手工艺是分不开的。

粉是缸鸭狗自己磨的,选本地上等白糯米,在大水槽里浸泡一个晚上,第二天早晨四点开始就专门有师傅磨粉,磨好后用机器压榨,成粉后便可用来裹汤团

优质有厚度的猪板油剥皮,绞烂;

上等黑芝麻淘洗净炒熟,舂碎,筛去壳;

最后,将黑芝麻粉与白糖粉,板油揉和,搓成小核桃大小的丸作为内馅。再放入手工揉好的糯米粉中,搓成杨梅般大小的汤团,入沸水锅中煮熟。

当清早一大锅漂浮在水面的汤团冒着腾腾热气时,买主早已在窗口围成一团等候多时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