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天啊,真是熱到不想出門,在家又閒着沒事。幾乎整天整天的在家拍照,照片已經攢了一些,會陸續發出來。

另外,還會把這些小喫背後的故事跟大家分享出來。因爲,總覺得了解一個地方,一定要從路邊的傳統小喫開始。 這是我拍的第一組照片——【缸鴨狗湯圓】

“三更四更半夜頭,要喫湯糰‘缸鴨狗’。一碗落肚勿肯走,兩碗三碗上癮頭。一摸銅鈿還勿夠,脫落布衫當押頭”。

這段不少老寧波人耳熟能詳的俗語,說的就是這家百年老字號的歷史。從城隍廟街口一家無名的露天小攤,一步一步發展到衆人爭相品嚐的老字號品牌。

寧波的姆媽,幾乎沒有不會包湯圓的。而缸鴨狗的創始人江定法的母親應氏,就做得一手好湯圓。因爲家境貧寒,年紀尚小的江定法就跟着大人出海做幫工了。爲了好養活,父母給他取了個小名叫“阿狗”,於是船上的大人都“阿狗”“阿狗”地叫着,漸漸“江阿狗”這個名字反而比江定法更加響亮。

江阿狗長到18歲,應氏覺得始終做苦力不是辦法,總要有一門手藝以後纔好生活。於是江阿狗被母親送到三北的順和祥學做生意。順和祥是一家賣南貨的鋪子,當學徒總好過在海上有上頓沒下頓的日子。江阿狗聰明勤快,眼頭活絡,三年的學徒生活讓他掌握了一門生意經:做生意要有誠信,喫得小虧,纔能有大的進賬。

學徒歸來的江阿狗,在母親的堅持下成了親。而他的媳婦,就是喫了應氏的一碗湯圓,答應了這門親事。這也讓江阿狗萌生了賣湯圓的想法。由此一家三口關了老屋的門,帶着之前攢下的一些銀兩,來到了寧波城隍廟擺起湯圓攤。

四年下來,江阿狗的湯圓攤在城隍廟小有名氣,他用攢下的辛苦錢在開明街的泰和橋邊租了間店面。有店就要招牌,連店名都沒一個,這讓沒讀過書的江阿狗犯起了愁。

有不少熟客幫着出主意,但無非是一些尋常小喫店的名字,最後阿狗還是決定用自己的名字“江阿狗”,叫得響亮。他自己不會寫幾個字,就請來了當時寧波越劇團小有名氣的舞美王雲標先生,在招牌上畫了一隻缸,一隻麻鴨和一隻黃狗,中間嵌着“湯圓”兩個小字。

一天,有個老秀才在店裏喫了好幾碗湯圓,最後卻沒錢付賬,江阿狗也不計較。秀才說,看你這個店名是個畫,大家不好傳播,我給你寫個店名吧。兩人一商量,就用“缸鴨狗”作招牌,取“江阿狗”在寧波話裏的諧音,“缸”同“江”,“鴨”同“阿”,通俗易懂,也和王雲標先生的畫對應上了。

至此,【缸鴨狗】三個字飄飄搖搖了上百年,成爲了老寧波人難以割捨的味道。

缸鴨狗之所以能風雨飄搖近百年,優質的原料和考究的手工藝是分不開的。

粉是缸鴨狗自己磨的,選本地上等白糯米,在大水槽裏浸泡一個晚上,第二天早晨四點開始就專門有師傅磨粉,磨好後用機器壓榨,成粉後便可用來裹湯糰

優質有厚度的豬板油剝皮,絞爛;

上等黑芝麻淘洗淨炒熟,舂碎,篩去殼;

最後,將黑芝麻粉與白糖粉,板油揉和,搓成小核桃大小的丸作爲內餡。再放入手工揉好的糯米粉中,搓成楊梅般大小的湯糰,入沸水鍋中煮熟。

當清早一大鍋漂浮在水面的湯糰冒着騰騰熱氣時,買主早已在窗口圍成一團等候多時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