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評論員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過年的氛圍要待到元宵節的一場熱鬧,方可畫上一個如天上圓月般圓滿的句號。“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元宵節帶着春的歡樂、春的韻味,向我們撲面而來,又伴隨我們開始節後緊張的工作。在元宵節感受美好、送出祝願,願你我跟隨春天的腳步出發,在新的征程上,動如脫兔般奮躍而上,向着新的目標飛速奔跑,在各行各業競展風流、盡顯風采,創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來。

2月5日是癸卯兔年元宵節,各地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人們盡情感受歡樂喜慶的節日氛圍。在北京,陶然亭公園準備了各式各樣的花燈材料,邀請孩子們參與元宵燈籠DIY製作,北京世園公園舉辦花會遊園活動,爲遊客帶來舞龍、舞獅、旱船等精彩演出;在廣州,人們乘船遊覽珠江,參與趣味遊戲、祈福許願活動;在江蘇阜寧,“打春牛 賀新春 鬧元宵”非遺活動熱鬧上演;在貴州丹寨,移民搬遷羣衆身着苗族盛裝,歡聚一堂喜迎佳節。

正月十五佳節到,多彩民俗迎元宵。“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人們品湯圓、賞花燈、猜燈謎、看舞龍,元宵之夜,神州大地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作爲我國最具特色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時,人們把正月稱爲元月,又稱“夜”爲“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叫“元宵節”。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元宵節世代傳承,因爲它是美好的載體、幸福的寄託,因爲它根植在民衆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磁場。

作爲文化基因的紐帶、家國情懷的相承,元宵節鐫刻於中華兒女的記憶中,同時蘊含着情感眷戀和文化認同。一年一度的元宵節,既是家國情懷的生動見證,也是培育家國情懷的沃土。我國地域遼闊,天南地北的人們慶祝元宵節的方式不盡相同,古代人過元宵節少不了賞花燈、猜燈謎、喫元宵,不少地方還有舞獅子、踩高蹺、扭秧歌等傳統“鬧”元宵形式。千百年來,傳統元宵佳節所涵養的文化認同感和價值觀息息相通——由於正月十五爲“望”日,月亮正圓,因此元宵節成爲團圓、美滿的象徵。

作爲中國具有代表性的民間傳統節日,元宵節自古以來就與家國、故土等情感因素密不可分,一碗象徵團圓如意的湯圓,一盞飽含吉祥祝福的花燈,一場紅火熱鬧的社火表演,一束閃耀夜空的絢麗煙花,都蘊藏着“團圓”的美好,寄託着人們期望國泰民安、闔家歡樂的美好願景。可以說,元宵佳節就像一條紐帶,聯結着生活在廣袤大地上的華夏兒女,不僅讓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藉助各種載體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滋養家國情懷。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國情懷是對國家的一種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體現,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心理密碼。在歷史的長河中,國與家始終是難以分割的整體。“小家”與“大國”緊密相連,個體價值、家庭夢想的實現與國家民族的命運也總是緊密相連。而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的不斷改善上。節慶裏,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閤家團聚,其樂融融,皆詮釋着國家發展帶給人民羣衆的濃濃“獲得感”。

一元復始,大地回春,草木萌發,春山可望。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顯著成績的當下,在今年這個元宵節之夜,這歡騰的節日氛圍,這親切的煙火氣息,讓我們盡享幸福的甘味,更讓我們懂得家國情懷的濃郁香醇。在這樣美好的節日裏,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4億多家庭、14億多人民就能匯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過年的氛圍要待到元宵節的一場熱鬧,方可畫上一個如天上圓月般圓滿的句號。“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元宵節帶着春的歡樂、春的韻味,向我們撲面而來,又伴隨我們開始節後緊張的工作。在元宵節,感受美好、送出祝願,願你我跟隨春天的腳步出發,在新的征程上,動如脫兔般奮躍而上,向着新的目標飛速奔跑,在各行各業競展風流、盡顯風采,創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