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陈坚书画作品微展

陈坚(本名陈光荣),号石上耕夫、瓦砚斋主人,1951年生于四川金堂,中国当代书画大家。师承于右任先生及胡公石先生。现为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盟书画艺委会会员,中国黄河文化书画院院士,《中国艺术》特邀编委,红旗飘飘丰碑颂书画院总院会员。艺术成就被《中国书画报》、《中国文化报》、《中国美术》、《中国艺术》、《中国收藏》、《中外画刊》、《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国际商报》、《中华楹联报》、《收藏快报》、《世界知识画报》、《山东双年展》及《英国萨奇画廊》等海内外媒体采访介绍。入编《走近当代大师》、《一代大师》、《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中国美术年鉴》、《中国现代艺术精品集》、《中国画坛最具实力画家》、《翰墨丰碑》、《祥和中国》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权威典籍。获“著名书法大师”、“中国杰出人民艺术家”、“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书画名家”、“感动中国杰出文化传承人”、“中国翰墨传承巨匠”等艺术荣誉。

拜读祝允明草书《赤壁赋》有感

文/陈坚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又号枝指生,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官应天府通判。是明朝中期最杰出的书法家,有明朝第一之称。他和沈周、文征明、唐寅、吴宽等友善。祝氏不但楷书精熟,而草书尤为拔萃。

明嘉靖三年(一五二四年),祝氏已届六十四岁之高龄,当年八月望夜,小宴中庭,月色如昼,祝氏酒后诵东坡之《赤壁赋》,情动于中,命仆篝灯待候,笔走龙蛇,一篇传世名作转眼问世。祝氏在这篇作品中用笔潇洒自然,毫无半点做作之气,深得“法度端严中,萧散为胜耳”之诣趣。古人云:“用笔如锥画沙、印印泥。”循两千多年之书法史,不但钟、张、羲、献,而后欧、虞、褚、薛均遵从其说。唐张旭在草书《古诗四贴》中创造了一个瑰丽变幻的点线世界,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瑰宝。察其用笔也深得古人法意。锥画沙、印印泥,果真有此神力吗?是神,也非神。近代康南海先生论书云:“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皆言无起止,即藏锋也。”一语破的。祝氏草书上承羲献衣钵,精研历代草圣法贴,穷毕生之精力,成为明代集大成者,实为不易之事。祝氏《赤壁赋》草书,不但是明代书法之精品,而且足以和历代法帖比美。前人云:《兰亭》神理在“似奇反正,若断还连”八字。祝氏草书《赤壁赋》也遵从其理,通篇气韵贯通,似断非断,似倚非倚,字字神在,处处意生,真令人沉湎其中,忘乎所以。明代书家归昌世曾言其草书:“长枪大戟,袒裸入阵耳”。其实,并不尽然。像《赤壁赋》这样的才子书法哪里有什么野气?!陈振镰先生在《历代书法欣赏》中谈到祝氏草氏曾说:“遑论宋人黄山谷,即是上攀旭素大家,以此狂态也堪可厕身其列而不愧。”真是行家之论。

联想当今书坛,其行草书能臻较高境界者,除少数书家外,其余不足观。很多“名家”结体随意,用笔恣肆无羁,其浮躁之心态让人一览无余。少数书家为掩其浅薄之象,或故作高深,点划粘滞;或佯装“颠狂“,笔法尽失;或烂逞姿媚,扭妮作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总之,当今书坛由于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而造成学术水准不够的通病,影响了书法艺术的正常发展,更扰乱了艺术市场的正常建立。为了让那些假名家暴光,让我们沉下心来,仔细品味一下象祝枝山所书的《赤壁赋》这样的名家之作吧。

意境深邃 笔墨传神

——著名书画家陈坚的水墨画印象

文/张明磊

今日评议的水墨山水画,出自四川金堂陈坚先生之手。在笔墨应用和意境营造上,他既借鉴历代名家山水的优点,又努力创造自己的面貌,形成了意境深邃与笔墨传神共存的艺术特点。

创造性绘画很难,当然也格外引人注目。陈坚笔下的流水既“清”且“活“,又有“源头”深藏不露,只在幽深神秘之处半探半躲,躲而不匿,探而不迫,给人以“牵”出来的感觉。进而又让人联想到,陈氏之水遮遮掩掩、蹦蹦跳跳地走出山谷,一路上唱着清脆悦耳的歌,它们跟豆蔻年华的山妹子一样,虽然害羞,怕见生人,却又天性活泼,向往热闹,最后还是跳着、喊着、笑着、唱着走出了大山。这就是陈坚先生笔下之水给人们的美感。

全面论述“陈氏”技法,恐怕得写几本书,本文只能漫画式地稍加勾勒。

简言之,陈坚的画是从黑、白中飞出来的彩虹。黑白灰本是版画的艺术语汇,陈坚巧妙借用,极尽变化,在精心架构的同时,浓墨重写带来视觉上的震憾与雄奇,而仿佛随意泼出的微妙灰色则给人以柔和神秘之感。色泽不单是淡墨缓泻,有时亦见淡彩疾流。陈氏将水彩技法借鉴于国画之中,因此,他画作中的彩色部分,有着表现力极为丰富的精彩肌理效果,那是天人合一的神韵,是动情的诗句,如沁心的音乐。欣赏陈坚的画,你会感到画面雄浑的气魄与纤柔的抒情非常协调,作品既简明清晰而又浑厚凝重。这种风格在他的山水画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凡画都需要形式美,中国画的点、线、面,都具有非常明确的审美价值。陈坚先生的画好,在于他是娴熟统一形式与内涵的高手。传统中国画的点线面在他的画里又有了全新的发展。墨分浓、淡、干、湿的运用,他精到熟练,并兼施色彩以增加变化。飞线下点常出人意料,空白考究多令人深思。所有技法上的皴、擦、点、染,都服务于他的意境营造,用起来轻松自如,水到渠成。观他的画,如读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越看越有味道,越品越提精神。

陈坚先生画画是带感情的,但绝不把消沉的一己私情注入绘画,因而能将东方美学一贯倡导的艺术作品之“神”画好,画活,将绘画作品的意境诗化。而这,正是他的山水能使观者欣赏时如聆古筝,如沐清泉,如闻幽香,使人心旷神怡的根本原因。

“可以说,陈坚的画展示了明天的艺术。他没有局限于表现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传统和审美,而是表达了宇宙的美学历程和哲学思想。”这是他对绘画艺术一种独立、特殊的认知。因此,陈先生的每一幅画都能有所寄意,情动于心,且气格纯正,形成了新一代大家风范,在今日之艺坛树起一面具有传统经典意味,古意盎然而又清新扑面的艺术旗帜。

水墨画对所状之物不强调形似,但强调神似,更强调立意。形太似媚俗,神不似乏味,立意欠佳则品位不高。现居四川金堂从事书画工作的陈坚,想必深知个中三昧,该简略者简之,该强化者强之,因而奉献给观众的是一批优秀的水墨作品。其中,《山里桃花艳》便是一幅影响当代画坛的经典之作。

《山里桃花艳》立意于静。静无具象,眼观不及,唯可凭感觉意会。静让笔墨无法直接描述,只能通过描绘特殊静谧氛围下的种种客观物体加以烘托。这就需要独具慧眼的观察,并将自己融入画中,用心去感受静谧里的物光声色,与其产生和谐与共鸣,虔诚地企求灵感一现,于是意从心出,借景现形。同时,施以传神的笔墨形态,将其结构为静的清新意境,这难道不是陈坚创作《山里桃花艳》的过程么?陈坚善于描绘他观赏自然山水时的独特感受。他画《山里桃花艳》,因江南水乡清新幽雅,心情爽朗,感觉到周围的景物甚至于空气都经过清洗过滤,一尘不染。

他画《春眺蜀山》,水波帆影,清新雅致,孤帆一点藏于港湾,静得可以听到树木的呼吸、触动到河面微微颤动的波澜。陈坚的笔墨从传统中化出,又糅进了他观察、提炼自然景物所得,所以清灵飘逸,富于变化,表现力极强。他追求画面的清新明快与寓意的绝尘脱俗。静观其作,如入画境,顿觉清风拂面。陈坚作画时神遣毫端,情融笔墨,编织出他静观自然山水时的某种感觉,正是这种凝于画中,难以言表的灵感,把读者引领到画作意境中去,一时忘了自己只是一个欣赏者。

在《春眺蜀山》中,陈坚勾勒渲染的物体是树、云、水、船,皆形简而神足,并各司其职,呼应顾盼,巧妙地协奏出一曲月暗、风宁、水息、船眠的静谧之歌。乍观此图,犹觉静气袭人;受其熏染,顿感心静意安,繁忙一天的躁动思绪便不翼而飞了。

陈坚的山水画,真让人神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