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陳堅書畫作品微展

陳堅(本名陳光榮),號石上耕夫、瓦硯齋主人,1951年生於四川金堂,中國當代書畫大家。師承于右任先生及胡公石先生。現爲中國標準草書學社社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聯盟書畫藝委會會員,中國黃河文化書畫院院士,《中國藝術》特邀編委,紅旗飄飄豐碑頌書畫院總院會員。藝術成就被《中國書畫報》、《中國文化報》、《中國美術》、《中國藝術》、《中國收藏》、《中外畫刊》、《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央電視臺》、《四川電視臺》、《國際商報》、《中華楹聯報》、《收藏快報》、《世界知識畫報》、《山東雙年展》及《英國薩奇畫廊》等海內外媒體採訪介紹。入編《走近當代大師》、《一代大師》、《新中國國禮藝術大師》、《中國美術年鑑》、《中國現代藝術精品集》、《中國畫壇最具實力畫家》、《翰墨豐碑》、《祥和中國》等國家級出版社出版的權威典籍。獲“著名書法大師”、“中國傑出人民藝術家”、“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書畫名家”、“感動中國傑出文化傳承人”、“中國翰墨傳承巨匠”等藝術榮譽。

拜讀祝允明草書《赤壁賦》有感

文/陳堅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號枝山,又號枝指生,明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官應天府通判。是明朝中期最傑出的書法家,有明朝第一之稱。他和沈周、文徵明、唐寅、吳寬等友善。祝氏不但楷書精熟,而草書尤爲拔萃。

明嘉靖三年(一五二四年),祝氏已屆六十四歲之高齡,當年八月望夜,小宴中庭,月色如晝,祝氏酒後誦東坡之《赤壁賦》,情動於中,命僕篝燈待候,筆走龍蛇,一篇傳世名作轉眼問世。祝氏在這篇作品中用筆瀟灑自然,毫無半點做作之氣,深得“法度端嚴中,蕭散爲勝耳”之詣趣。古人云:“用筆如錐畫沙、印印泥。”循兩千多年之書法史,不但鍾、張、羲、獻,而後歐、虞、褚、薛均遵從其說。唐張旭在草書《古詩四貼》中創造了一個瑰麗變幻的點線世界,成了中國書法史上的瑰寶。察其用筆也深得古人法意。錐畫沙、印印泥,果真有此神力嗎?是神,也非神。近代康南海先生論書雲:“錐畫沙、印印泥,屋漏痕,皆言無起止,即藏鋒也。”一語破的。祝氏草書上承羲獻衣鉢,精研歷代草聖法貼,窮畢生之精力,成爲明代集大成者,實爲不易之事。祝氏《赤壁賦》草書,不但是明代書法之精品,而且足以和歷代法帖比美。前人云:《蘭亭》神理在“似奇反正,若斷還連”八字。祝氏草書《赤壁賦》也遵從其理,通篇氣韻貫通,似斷非斷,似倚非倚,字字神在,處處意生,真令人沉湎其中,忘乎所以。明代書家歸昌世曾言其草書:“長槍大戟,袒裸入陣耳”。其實,並不盡然。像《赤壁賦》這樣的才子書法哪裏有什麼野氣?!陳振鐮先生在《歷代書法欣賞》中談到祝氏草氏曾說:“遑論宋人黃山谷,即是上攀旭素大家,以此狂態也堪可廁身其列而不愧。”真是行家之論。

聯想當今書壇,其行草書能臻較高境界者,除少數書家外,其餘不足觀。很多“名家”結體隨意,用筆恣肆無羈,其浮躁之心態讓人一覽無餘。少數書家爲掩其淺薄之象,或故作高深,點劃粘滯;或佯裝“顛狂“,筆法盡失;或爛逞姿媚,扭妮作態;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總之,當今書壇由於缺乏對傳統文化的深入研究,而造成學術水準不夠的通病,影響了書法藝術的正常發展,更擾亂了藝術市場的正常建立。爲了讓那些假名家暴光,讓我們沉下心來,仔細品味一下象祝枝山所書的《赤壁賦》這樣的名家之作吧。

意境深邃 筆墨傳神

——著名書畫家陳堅的水墨畫印象

文/張明磊

今日評議的水墨山水畫,出自四川金堂陳堅先生之手。在筆墨應用和意境營造上,他既借鑑歷代名家山水的優點,又努力創造自己的面貌,形成了意境深邃與筆墨傳神共存的藝術特點。

創造性繪畫很難,當然也格外引人注目。陳堅筆下的流水既“清”且“活“,又有“源頭”深藏不露,只在幽深神祕之處半探半躲,躲而不匿,探而不迫,給人以“牽”出來的感覺。進而又讓人聯想到,陳氏之水遮遮掩掩、蹦蹦跳跳地走出山谷,一路上唱着清脆悅耳的歌,它們跟豆蔻年華的山妹子一樣,雖然害羞,怕見生人,卻又天性活潑,嚮往熱鬧,最後還是跳着、喊着、笑着、唱着走出了大山。這就是陳堅先生筆下之水給人們的美感。

全面論述“陳氏”技法,恐怕得寫幾本書,本文只能漫畫式地稍加勾勒。

簡言之,陳堅的畫是從黑、白中飛出來的彩虹。黑白灰本是版畫的藝術語彙,陳堅巧妙借用,極盡變化,在精心架構的同時,濃墨重寫帶來視覺上的震憾與雄奇,而彷彿隨意潑出的微妙灰色則給人以柔和神祕之感。色澤不單是淡墨緩瀉,有時亦見淡彩疾流。陳氏將水彩技法借鑑於國畫之中,因此,他畫作中的彩色部分,有着表現力極爲豐富的精彩肌理效果,那是天人合一的神韻,是動情的詩句,如沁心的音樂。欣賞陳堅的畫,你會感到畫面雄渾的氣魄與纖柔的抒情非常協調,作品既簡明清晰而又渾厚凝重。這種風格在他的山水畫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凡畫都需要形式美,中國畫的點、線、面,都具有非常明確的審美價值。陳堅先生的畫好,在於他是嫺熟統一形式與內涵的高手。傳統中國畫的點線面在他的畫裏又有了全新的發展。墨分濃、淡、幹、溼的運用,他精到熟練,併兼施色彩以增加變化。飛線下點常出人意料,空白考究多令人深思。所有技法上的皴、擦、點、染,都服務於他的意境營造,用起來輕鬆自如,水到渠成。觀他的畫,如讀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越看越有味道,越品越提精神。

陳堅先生畫畫是帶感情的,但絕不把消沉的一己私情注入繪畫,因而能將東方美學一貫倡導的藝術作品之“神”畫好,畫活,將繪畫作品的意境詩化。而這,正是他的山水能使觀者欣賞時如聆古箏,如沐清泉,如聞幽香,使人心曠神怡的根本原因。

“可以說,陳堅的畫展示了明天的藝術。他沒有侷限於表現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的傳統和審美,而是表達了宇宙的美學歷程和哲學思想。”這是他對繪畫藝術一種獨立、特殊的認知。因此,陳先生的每一幅畫都能有所寄意,情動於心,且氣格純正,形成了新一代大家風範,在今日之藝壇樹起一面具有傳統經典意味,古意盎然而又清新撲面的藝術旗幟。

水墨畫對所狀之物不強調形似,但強調神似,更強調立意。形太似媚俗,神不似乏味,立意欠佳則品位不高。現居四川金堂從事書畫工作的陳堅,想必深知箇中三昧,該簡略者簡之,該強化者強之,因而奉獻給觀衆的是一批優秀的水墨作品。其中,《山裏桃花豔》便是一幅影響當代畫壇的經典之作。

《山裏桃花豔》立意於靜。靜無具象,眼觀不及,唯可憑感覺意會。靜讓筆墨無法直接描述,只能通過描繪特殊靜謐氛圍下的種種客觀物體加以烘托。這就需要獨具慧眼的觀察,並將自己融入畫中,用心去感受靜謐裏的物光聲色,與其產生和諧與共鳴,虔誠地企求靈感一現,於是意從心出,借景現形。同時,施以傳神的筆墨形態,將其結構爲靜的清新意境,這難道不是陳堅創作《山裏桃花豔》的過程麼?陳堅善於描繪他觀賞自然山水時的獨特感受。他畫《山裏桃花豔》,因江南水鄉清新幽雅,心情爽朗,感覺到周圍的景物甚至於空氣都經過清洗過濾,一塵不染。

他畫《春眺蜀山》,水波帆影,清新雅緻,孤帆一點藏於港灣,靜得可以聽到樹木的呼吸、觸動到河面微微顫動的波瀾。陳堅的筆墨從傳統中化出,又糅進了他觀察、提煉自然景物所得,所以清靈飄逸,富於變化,表現力極強。他追求畫面的清新明快與寓意的絕塵脫俗。靜觀其作,如入畫境,頓覺清風拂面。陳堅作畫時神遣毫端,情融筆墨,編織出他靜觀自然山水時的某種感覺,正是這種凝於畫中,難以言表的靈感,把讀者引領到畫作意境中去,一時忘了自己只是一個欣賞者。

在《春眺蜀山》中,陳堅勾勒渲染的物體是樹、雲、水、船,皆形簡而神足,並各司其職,呼應顧盼,巧妙地協奏出一曲月暗、風寧、水息、船眠的靜謐之歌。乍觀此圖,猶覺靜氣襲人;受其薰染,頓感心靜意安,繁忙一天的躁動思緒便不翼而飛了。

陳堅的山水畫,真讓人神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