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古代小说和影视作品中的对人的称谓都是随手乱用:皇后和嫔妃自称为“臣妾”,庶出的皇子公主称自己的生母为“母妃”。

殊不知在古代人眼里,臣妾指的是奴隶,母妃更是不仅直到明清才出现,而且只是书面用语并非当面称呼。

《明史·礼志》:“明制,天子登极,奉母后或母妃为皇太后,则上尊号。”

母妃这一称呼也只见载于书面用语,庶出皇子对生母的当面称呼仍旧不存在母妃这一称。只要不是丈夫的正妻,只要是个小妾,那么穷其一生都没资格被自己怀胎十月生下的孩子喊一声娘。

中国古代嫡庶分明,嫡庶之间的差距很大

古代极为看重门第与地位等级,讲究“色类相从”,身份可以分为四种:贵人(官吏)、良人(农工商贾白丁)、贱人(杂户、官户、部曲、 客女)、奴隶。

这些不同阶层的嫁娶除了贵、良可以互相通婚外,其他的必须按照“人各有偶,色类须同。良贱既殊,何宜配合”的律法规定来。

妻子的地位和丈夫一样,而小妾却可以随意买卖,与嫡妻的地位相差甚远。妻妾之间的尊卑之别不仅在民间泾渭分明,在皇宫中也同样毫无例外。

身处等级森严的妻妾制度下,地位低下的不仅仅是做了小妾的女人,小妾为夫家所生育的子女也同样地位卑微。最典型的莫过于庶子庶女不得称呼生母为“母亲”,只能称为“阿姨”。

不只是民间百姓的庶出子女不得称呼生母为母亲只能称阿姨,就算是在皇室中,庶出的皇子也同样只能称生母为姨——无论生母在后宫中的品级有多高。

无论是民间还是皇室,只要是小妾所生,那么这些儿女穷其一生都不能对着将自己怀胎十月生下的生母喊一声娘。所以这些庶子庶女的墓志上在提及父母时,母亲一定是指的是嫡母而非生母。

武则天没资格称为唐高宗的庶母

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之所以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不是因为武昭仪曾为先帝才人是母辈,以自己的庶母为妻于礼不合,其原因是武则天身份过于卑微!

唐朝是极为看重门第的,武氏并非世家大姓,武昭仪的父亲武士彟虽然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但因为是商人出身,武昭仪在贞观年间进宫时就算凭借父亲是应国公,也只被封了个五品的才人。而才人在后宫中属于需要干活的低级嫔妃,由此可见,在初唐时期即便出身显赫的功臣之家,也没法掩盖寒门姓氏的劣势。

武则天曾为先帝才人又为唐高宗后宫的事的确乱了伦常,那么武则天再次进宫时为什么没有人反对,武则天不断为唐高宗生儿育女时为什么也没人指责,直到唐高宗要立其为皇后了,这才冒出了要求立个高门大姓的女子为后的声音——唐高宗立武昭仪为后的事为人所诟病之处,不在于所谓的伦常,而在于武昭仪地实寒微出身卑贱,不配为后。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