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早在西周时期,周王室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就开始修筑,然后历朝历代都在前朝的基础上进行修筑。经历两千余年后,今天的长城有两万一千千米,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

长城是古代中原的统治者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下骚扰而修建的军事防御建筑,但从历史来看,古长城是无法抵挡游牧民族入侵的,为何各朝代还是耗费人力、物力,乐此不疲的进行修建?

如西周时期的犬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匈奴、西晋时期的五胡、隋朝的突厥、宋朝的金和蒙古、明朝的瓦剌等等,都曾越过长城进行劫掠,甚至建立中原政权。威武大气的万里长城成为了一道摆设,看似很难跨越,实则轻松击破。既然如此,为何还要修筑长城?

其实这是一种错觉,长城从军事防御角度来看,是具有极大价值的。以明长城为例,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后,觉得无险可守,便大力修筑长城。后来再防守大金的军事进攻上,明长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袁崇焕依靠长城建立起的辽东防线,多次打退大金的进攻。

特别是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的山海关,便是长城中的关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清军未入关,则中原无忧,一旦入关,则万里江山任由铁蹄践踏。可以看出万里长城的军事防御能力还是很强的,虽然难以防御游牧民族小规模的骚扰,但是对于大军南下,践踏中原,有很大的防守价值。

中国历史上,真正不修长城的朝代只有两个,一个是唐朝,一个是元朝。大唐盛世,八方来朝,唐太宗成为“天可汗”,从国家威望上达到了“一家亲”。而元朝凭借蒙古铁骑,建立横跨亚欧的大帝国,用军事力量达到了“一家亲”,所以也就不需要用长城进行防御了。

各个朝代修筑长城不仅仅是为了军事需要,还是对国民安全的一种安慰。自古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修筑长城是对边境居民的一种保障,让他们从心理上感激统治者,并有利于发展边境生产。所以古长城虽然无法抵挡游牧民族的入侵,但对军事、经济、国家、民心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就像冬天身上的薄衣服,感觉没啥用,脱了你就知道冷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