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第一軍事工程,早在西周時期,周王室爲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就開始修築,然後歷朝歷代都在前朝的基礎上進行修築。經歷兩千餘年後,今天的長城有兩萬一千千米,是名副其實的萬里長城。

長城是古代中原的統治者爲了防止北方遊牧民族南下騷擾而修建的軍事防禦建築,但從歷史來看,古長城是無法抵擋遊牧民族入侵的,爲何各朝代還是耗費人力、物力,樂此不疲的進行修建?

如西周時期的犬戎、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的匈奴、西晉時期的五胡、隋朝的突厥、宋朝的金和蒙古、明朝的瓦剌等等,都曾越過長城進行劫掠,甚至建立中原政權。威武大氣的萬里長城成爲了一道擺設,看似很難跨越,實則輕鬆擊破。既然如此,爲何還要修築長城?

其實這是一種錯覺,長城從軍事防禦角度來看,是具有極大價值的。以明長城爲例,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後,覺得無險可守,便大力修築長城。後來再防守大金的軍事進攻上,明長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袁崇煥依靠長城建立起的遼東防線,多次打退大金的進攻。

特別是有天下第一關之稱的山海關,便是長城中的關隘,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清軍未入關,則中原無憂,一旦入關,則萬里江山任由鐵蹄踐踏。可以看出萬里長城的軍事防禦能力還是很強的,雖然難以防禦遊牧民族小規模的騷擾,但是對於大軍南下,踐踏中原,有很大的防守價值。

中國歷史上,真正不修長城的朝代只有兩個,一個是唐朝,一個是元朝。大唐盛世,八方來朝,唐太宗成爲“天可汗”,從國家威望上達到了“一家親”。而元朝憑藉蒙古鐵騎,建立橫跨亞歐的大帝國,用軍事力量達到了“一家親”,所以也就不需要用長城進行防禦了。

各個朝代修築長城不僅僅是爲了軍事需要,還是對國民安全的一種安慰。自古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修築長城是對邊境居民的一種保障,讓他們從心理上感激統治者,並有利於發展邊境生產。所以古長城雖然無法抵擋遊牧民族的入侵,但對軍事、經濟、國家、民心等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就像冬天身上的薄衣服,感覺沒啥用,脫了你就知道冷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