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保同

1963年生,祖籍河南商水。

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

2003年至今研修于北京画院、中国国家画院,师从王文芳、王明明、石齐、程大利、曾来德诸师。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乡村田园画会理事,

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工作室首届访问学者,

中国国家画院曾来德工作室首届课题班成员。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荣宝斋》、《美术》、《人民美术》等百余家报刊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海西艺术网等多家媒体专题报道。作品先后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军事博物馆、中央电视台、齐白石纪念馆等有关单位及个收藏。

作品《那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中国画大展”。

作品《瑞雪》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长江颂全国中国画提名展”。

作品《童年的记忆》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太湖情全国中国画提名展”。

作品《御园苍柏》获中国美术馆、中国美协“第四届黎昌杯全国青年中国画年展”优秀奖,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作品《欲蛲》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中国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全 国中国画大展”。

作品《柏韵》被中央电视台收藏。作品(乡情)荣获“纪念中国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全国中国画大展”金奖。

作品《雪韵》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画作品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作品《盛世吉祥》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草原情中国画大展”,荣获优秀奖。

作品《冬至》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二届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齐白石奖中国画大展”,荣获优秀奖。

作品《丰年好大雪》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华情中国画大展”,荣获优秀奖。

作品《瑞雪》入选中国美术馆主办、中国美协协办的“第五届黎昌杯全国青年中国画年展”,荣获优秀奖。

作品《瑞雪兆丰年》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叶浅予百年诞辰中国画大展”,荣获优秀奖。

作品《冬韵》参加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中国画大展”。

作品《雪韵》入选中国画协主办的“西部大地情中国油画作品展”。

作品《瑞祥》参加中国美协、中国画院联合主办的“纪念黄道周全国中国提名展”。

作品《雪韵系列·依依雪霖》荣获中国美协主办2008年中国画大展最高奖优秀作品奖。

作品《情系故园》参加中国国家画院十周年教学成果师生精粹展。

作品《太行秋色》参加中国国家画院首届访问学者作品展并被中国国家画院收藏。

作品篆书对联参加中国国家画院毕业展并被中国国家画院收藏

清气盎然 胸藏万象

——郭保同先生绘画艺术浅识

文/王猛仁

在河南籍旅居京华的众多画家中,郭保同先生是一位让我心仪,又让我看重的优秀山水画家。他那老辣、精湛、娴熟的笔法,坚实、厚重、苍莽的写生力量,为当代画坛带来一股清新之气和清雅之象。

一、清新雅致文人象

在我们看似不多的交往中,郭保同先生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艺术气质和学者风度。从古至今,中国画历来讲究书画通融,诗书合一。尤其是山水画,更多的注重的是精神,是诗意,是文心,是境界,是唯美度,而笔墨,则是文人山水的内核。西方绘画追求的是技巧,中国画追求的则是意境,而意境便是中国文人画的内涵与魅力。当代山水画雄奇深邃的艺术景象由郭保同先生劲健的笔法表现出来,淋漓酣畅,直抵灵魂,加之以古色古香、稚拙生动的大篆题款来润造化之身,真正展现出了画家本人与众不同的人文修养和艺术天赋。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可是,没有传统的创新,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的山水画艺术发展到今天,就是一路沿着传统的根脉走来,师传统,又不被传统所囿;师造化,又不被现代思潮所迷惑。在这里,郭保同先生是比较认真又十分理性的艺术家。

二、书画诗文见奇功

郭保同先生还是一位精深的书家,他在绘画创作之外,我关注更多的则是他的书法。欣赏他的书法作品,亦篆亦隶亦行,宽绰简散,既有甲骨文的分行布白,疏落错综,又有大篆的紧密严整,放逸娟秀,还有汉魏诸碑的淳古可爱,生动有趣。看似不写实赋形,但都有传统趋变之痕,随心而变之迹。虽然他吸收了古今众家之长,但其独特的点画形态与结体、布局方法以及书法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独特的精神情调,却是作为一名天才型与实力型画家的艺术判析与独创。

郭保同先生的山水,得益于他深厚的学者修养和书法修炼。他的画不仅可以让人身临其境,亦有步步登临、步移景换之感,令所有的观欣者怡然陶醉。这种张力弥漫、视野放达的图景式展示,在他所有的长篇巨制或小品写意中,均能得以充分地体现。有的咫尺千里,有的远望不离左右,都是实景丘壑的描绘,都是心灵玉化的结晶。郭保同先生平日作画,近取诸身,远取万物,按“气”与“景”的原理进行重钩,按“道”的宇宙观从“无”到“有”,自然生发,无拘无束,一派天成。他的绘画佳作,大都是由真境中幻化而来,时而寒亭古道,流水潺潺,怪木森然;时而奇峰突兀,山峦云动,高亢激昂;时而峰回路转,山坡平缓,顾盼生姿。那隐匿于山林的亭榭名寺,错落精巧的山乡民居,向人们昭示着古朴清凉的去处。画面极简处,山外青山,云蒸霞蔚,雾海翻腾,霞光山影共唱悠扬的和声。这就是画家郭保同先生画作中呈现的真境,奇境、妙境和画境。

郭保同先生自幼喜诗好文,中原的自然风光和地域特色滋养了他勤恳善良的品质。尽管出身贫寒,但他家训甚严,游历众多。由河大毕业后,他便游学、问津于京城,得王文芳、王明明、石齐、程大利、曾来德师传,名山秀水尽收眼中,陶冶出清绝脱俗的艺术风格。平日,他潜心作画,反复揣摹,用心研究,其笔法直逼宋元明大家,在漫长的艺术探索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笔墨艺术语言。

他创作的画山、画树、画梅、画瓷等题材,用勾、皴、染等笔法,用笔用墨完美地结合起来,颇具万毫齐力、苍劲润厚之特色。勾、皴、擦、点、染,笔笔见笔而又墨色浑然,极尽天然之象也。有时笔断意连,有时光明磊落,有时硬朗劲健,颇具阳刚之气。在用笔方面,满纸展现的都是华彩润章,筋骨血肉俱丰,形质气韵俱佳,赋予了写意山水画审美无尽的想象空间。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每一位画家在艺术的探索过程中,一生都在追求真境与心境,这两种的递变过程,造就了山水画完备的体质,既注重以“真境”传达自然之妙用,又注重笔墨功夫的畅神作用,成就了“真境”写神,“真笔”写心的特质。郭保同先生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发挥着宋人实景丘壑的幽美描绘,又将元人按“气”“象”原理重构山水元素的法则融会一体,得于心而应于笔,拓展了新一派新山水画的风范。其画面中的山石树木,小桥流水等诸多形态,无一不是苦心经营,将精练的用笔与造型完美结合,让观者在有限的视觉范围内看到连续而节奏明快的盘折变化,又可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大好春光里,感受到若有若无的空灵,觉悟“八大”的清逸、朴拙与布白。

三、孜孜追求永不怠

郭保同先生对艺术的追求,已呈现出一种创作的原生美,即自然形态与笔墨骨气浑然一体,画石如写篆书力拔山兮,画枝干如健笔写行书,精准苍辣,体现出他特别注重精微与粗放的关系,这种万趣集于神思的动态美,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他在山水画之外,对梅花情有独钟。先生笔下的梅花不似传统的冷傲,呈现出了五彩斑斓的宁静之美,既不失高雅,设色沉稳,资质清丽,娇而不艳,独显高贵。无论山水小品,还是花鸟鱼虫,样样皆擅,幅幅皆精,渊雅朴茂中独见奇崛昂藏之气。

在郭保同先生的作品里,除了我们所见的雅和拙,还有一种书气书意的内美,这便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大巧若拙,大美不雕。在他身上,或许有一种很深的乡土情结,一树绿荫,一掬黄土,一篱秋光,一泓清泉,都能触动他的情感,都能诠释他艰涩沉重的乡村背景。干裂秋风,润含秋雨,干湿相济,气韵生动,这些,既是他风格独特的风貌,又是他胸怀无量,笔墨生动,高情满怀,德艺双修的个人写照。郭保同先生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美的盛晏,让我从一名欣赏者变成了一名虔敬的讴歌者,并从他的作品里延伸出了更多的对美的思考与向往,继之受到教化与陶冶。

所有的艺术都是无止境的,而真正的绘画艺术的生命,永远都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艺术长河之中。衷心祝福郭保同先生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继续谱写清新明丽、老辣生涩的不与人同之华彩的艺术乐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