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梁朝偉、章子怡那部讓人看不懂,但又覺得很高級的電影--《一代宗師》嗎?

裏面有句臺詞我想大家一定很熟悉,而且也成爲了無數文(zhuang)藝(bi)青年在各種社交媒體上的簽名: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說實話,我自己也特別喜歡這句話。雖然它已經被用濫了,但我每每看到此句,心裏還是會翻騰出一股力量。

一直以來不斷有人問我這句話用英語如何翻譯。每次碰到這種問題,我總是很謹慎。首先我自認爲資質平庸,不敢隨便翻譯,以免玷污了佳句;其次,語言間的差異很大,翻譯再怎麼美好,都不及原文的美好。

比如學貫中西的大家林語堂,對賈島名詩《訪隱者不遇》的翻譯是這樣的,大家自己感受一下:

松下問童子,

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I asked the boy beneath the pines,

He said, “the master's gone alone,

Herb-picking somewhere on the mount,

Cloud-hidden, whereabouts unknown.”

大家看完是不是想說“還是中文博大精深”?嗯,這就是譯者的痛苦,無論水平怎麼高,翻出來的作品還是會被吐槽。

但上帝很公平,祂在推倒巴別塔、讓語言間存在巨大差異的同時,又在不同的語言裏埋了一些彼此互通的“彩蛋”。這些“彩蛋”跟本國文化深度結合,又高度相似,正所謂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比如中文裏有句諺語叫“酒香不怕巷子深”,英文中有句諺語叫“Good wine needs no bush.”,雖然場景不同,但同樣都通過“酒”(wine)這個核心意象,傳遞出“好產品即使不宣傳依然受歡迎”的含義。

不扯遠了,再回到“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昨天我在網上閒逛,突然刷到一張帶英文句子的美圖,感覺甚是享受,貼出來大家一起欣賞:

“The earth has music for those who listen. ”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說“世界有音樂,對於那些傾聽的人”。當然,我們在翻譯過程中要講究順暢,所以可以對上句增加一些成分、調整一下語序,從而使之變得更通順--“對於那些傾聽的人,世界總報以美妙的音樂”。

但上句只是翻出了它的字面意思,實際上這句話是想說:這個世界是有求必應的,只要你“求”(即“傾聽”),冥冥中自會給你應答。這不正是“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想要表達的內涵嗎?

中英文兩句話的含義相似、且英文中的“music”、“listen”跟中文裏的“迴響”都跟聽覺有關,甚妙。這就恐怕就是上帝在語言裏埋的“彩蛋”吧?

馬克.吐溫曾經有句名言: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lmost right word and the right word is really a large matter—'t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ightning-bug and the lightning.

恰當的表述和不恰當的表述,它們的差別是閃電和螢火蟲的差別。

那種經典的表達,真的像閃電一樣,撕破黑暗,讓你無法忽視它;而不恰當的表述就像夏夜裏的螢火蟲,若隱若現,稍不留神就沒有了。

無論是“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還是“The earth has music for those who listen.”都屬於這類恰當的、經典的表述,讓讀過難以忘懷,並能瞬間感知文字背後的美感。

其實我今天最想說的是,我們學習英語,是爲了更好地感悟我們的母語(中文)!如果你不學習英語,恐怕你永遠不知道中文是那麼的博大精深。也就是說,漢語的特點,是在外語的映照下,才顯現出來的。

請繼續跟着侃哥學習英語,感受兩種語言的魅力!

附一張便於大家收藏的美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