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賽共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藝術家和影像愛好者寄送來的503部參賽作品,經過六個多月的電視、網絡展播和評委會評選, 最終,來自中國年輕影像藝術者曹雨晴的作品《丟了一顆釦子》獲得“敘事類”最佳一分鐘大獎。頒獎嘉賓藝術家、畫家陳逸鳴先生說:“作品以實驗藝術的視角對抽象的黑色進行創作,流動的黑色鐵磁不斷變化的形態、被增強的液體聲音和人的呼吸聲共鳴,讓理論上不可見的黑色呈現出工業時代的強烈質感。

一分鐘可以發生什麼?短暫的60秒也會給人感官上帶來衝擊嗎?在一分鐘裏,你會思考什麼?

11月11日,2019年度“一分鐘影像大賽”頒獎典禮在上海銀星皇冠假日酒店舉行。來自世界各地503部短片角逐最佳“一分鐘影像”大獎。

一分鐘裏,有的人展現了同一地點鳥的飛行軌跡,有的人則用兒時玩具提出了對時尚的感受,有的人用火燒和冰凍一本書來展現時間的流逝,還有的人在動畫中用線條和顏色來表現特殊的情緒和狀態。比如孔令茹的《配給》,用一分鐘的時間使用修圖工具將一個女孩的臉修成了一條模糊的線,令人印象深刻。

最終,《丟了一顆釦子》《服裝秀》《黑與光》《查無此處》《飛向無處》《夜幕將至》《堅固的黑色》七部短片獲得各類別大獎。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不乏非影像類專業的作者,組委會也希望會有更多的非專業人士能夠投身到一分鐘影像的創作中來。

獲獎選手合影

由東方衛視中心藝術人文頻道與華東師範大學設計學院共同創辦的“一分鐘影像大賽”在中國開始於2008年,作爲一個藝術品牌項目,多年來堅持對影像藝術的探索。

據瞭解,今年“一分鐘影像大賽”以“來這裏,去好奇,去迷戀,去爭論,去創作” 爲主題,從一分鐘出發去發現和探索影像藝術以及人生和世界無限的可能性。大賽共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藝術家和影像愛好者寄送來的503部參賽作品,經過六個多月的電視、網絡展播和評委會評選, 最終,來自中國年輕影像藝術者曹雨晴的作品《丟了一顆釦子》獲得“敘事類”最佳一分鐘大獎。當代藝術家丁乙先生這樣評價:作品以一種非線性的方式敘事,遠遁中的鐵軌、慌張的叢林、蕭瑟的後花園,以及男人和他的那句重複的話,都賦予了短短的一分鐘豐富的影像意味。鏡頭語言成熟,畫面充滿情緒和質感。

《服裝秀》劇照

影像藝術者岡罡的《服裝秀》獲得“表演類”最佳一分鐘大獎。國際一分鐘影像基金會主席,茱莉亞·範·莫里克女士的評價是:“短片從拍攝、燈光、剪輯、聲音都體現出專業的影像品質,演員的表演很好的詮釋了這個時代個體的空洞和視覺敘事上的張力之間的關係,既表層又深邃。”

《黑與光》劇照

“字體類”最佳一分鐘大獎獲獎短片是吳涵欽的作品《黑與光》。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文化藝術研究院學術委員祁和亮教授感言是:“作品在表達黑色語意的時候,更多地使用了光線的組織來呈現黑影,使之充滿了辯證性,而作品擁有包豪斯式的簡潔和力量感。”上影影視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餘榮耀先生爲獲獎者頒發獎盃和證書。

《查無此處》劇照

“動畫類”最佳一分鐘大獎獲獎短片是來自中國美院陳彥熹的作品《查無此處》。頒獎嘉賓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高矚教授說:“作品中那個空無一人的廣場、街道、被拉長的陰影、有些詭異的車站景象,作者很好的借用了形而上繪畫大師契裏柯的繪畫語言,並重新構建了一個自己的幻景,一個超現實的現實。”

《夜幕將至》劇照

“單鏡類” 最佳一分鐘大獎獲獎短片是來自荷蘭藝術家米沙·德·瑞德爾作品《夜幕將至》。華東師範大學設計學院院長魏劭農教授評論說:“作品正如英國托馬斯·艾略的長詩《荒原》中所描述的‘暮色蒼茫的時刻’,形容人的彌留之際,紫色暮靄而恢弘瑰麗的時刻;這個看上去完全靜謐的畫面,卻只是自然轉瞬即逝的一刻。”

《飛向無處》劇照

另一位法國藝術家馬修·蘭基特的短片作品《飛向無處》獲得“自然類”最佳一分鐘大獎。藝術人文頻道主編黃景譽女士評論說:“作品在一個純淨的海面中被展開,前景的海鷗在逆風中翱翔,如果不是結尾處將真相公之於衆,畫面非常符合我們對於自然的一種想象,真相還是想象有時很難是被分辨的。”

獲得“綜合類”最佳一分鐘大獎短片是來自上海的作者朱貝妮。頒獎嘉賓藝術家、畫家陳逸鳴先生說:“作品以實驗藝術的視角對抽象的黑色進行創作,流動的黑色鐵磁不斷變化的形態、被增強的液體聲音和人的呼吸聲共鳴,讓理論上不可見的黑色呈現出工業時代的強烈質感。 ”

《堅固的黑色》劇照

“一分鐘影像大賽”總導演顧吉明在採訪中表示:“如果說,10年前,‘一分鐘影像’在中國落地之初,以其學術性、實驗性獲得業界青睞,成爲助力中國影像藝術人才起飛的搖籃;那麼10年後的今天,在各方推動下,‘一分鐘影像’逐漸進入大衆視野,爲更多有藝術夢想的人們提供了自由表達、自由創造的平臺。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