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萬曆皇帝,莫過於他領導發起的三場巨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這三場戰役皆以大明的勝利告終,由此使萬曆名震青史。這三場分別是平寧夏戰役,逐倭援朝之役和平苗土司楊應龍叛變,即播州之役,稱作“萬曆三大徵”。

也成爲衆人給萬曆怠政平反的最重要的證據。接下來,就讓我們回到萬曆二十年,看看萬曆大人指點的這三場驚心動魄的大征戰。第一場,平蒙古哱拜叛亂的西北大戰——

故事還要從嘉靖時候講起。嘉靖年間,西北蒙古韃靼部成員哱拜,因爲家族的矛盾爭端,得罪了部族首領,他帶着自己的部下投降了明朝,被封了個都指揮的官職,因爲西北邊塞明政府也沒有嚴加約束,這個哱拜就逐漸在中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默許下積累成了一支戰鬥力不容小覷的游擊隊一類的武裝隊伍,到了萬曆年間,哱拜可以說已經擁兵一方,勢力很大了。到了萬曆十七年,自感年老力衰的哱拜告老退休,將自己寧夏副總兵的位置交給了兒子哱承恩。一切看似還很平靜,直到萬曆十八年。

蒙古族韃靼俺答首領以去青海拜佛爲藉口,進犯洮河,政府派出大將鄭洛前往甘肅鎮壓,當時的寧夏巡撫黨馨給鄭洛調兵援助,這個帶隊的頭兒叫做土文秀。問題就出在這,退休了的老頭哱拜冒出來了,他表示土文秀沒那兩把刷子打這一仗,這麼大的戰場經不起實驗,我願出馬一戰。哱拜爲什麼此時出現要求率兵征戰青海?很多研究者都認爲,他是心懷異志,以此作爲擁兵叛亂的起點,而有學者認爲這時的哱拜還沒想着造反,是後來被黨馨逼迫和無能的明軍刺激才起了二心。具體這老爺爺怎麼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反正現在老將是打算再掛親征。鄭洛一聽,好個寶刀未老的蒙古漢子,一把年紀了還不忘精忠報國!便答應了哱拜的請求。而巡撫黨馨心裏卻作起了祟。這廝是個十足的小心眼,總觀整個寧夏之變,這貨的私人情緒爲叛變爆發起了不可磨滅的卓越貢獻。他覺得你哱拜都滾回家養老了,又冒出來是何居心!但又沒權利干涉,心有怨氣的他便在後勤做手腳,發給哱拜一羣老病馬。哱拜自然不能騎着這些病馬出征啊,怨憤十足的他只好領着自己的武裝部隊開進了戰場。

這一打不要緊,明軍的作戰水平被老頭一覽無餘,他看到各鎮的軍隊能力都在他的部隊之下,回來時取道塞外,那些地方的遊勇隊伍也都很畏懼他。老頭一琢磨,嘿!原來老朽這麼牛叉啊!心裏那個得意那個驕傲,揚着一路風沙顛回寧夏。驕橫的他在回到老家卻立刻捱了巴掌,就是那個心理比較陰暗的黨馨,不僅沒有表彰勞苦功高的哱拜,而是先抽了哱承恩一頓,因爲他強搶民女作妾,這倒無可厚非。可接下來黨巡撫又剋扣了士兵的軍餉和冬衣,這就鬧大了,軍餉問題是自古以來兵變最常見的導火索,本來就憋着火的哱拜徹底怒了,拉上兄弟劉東暘砍死了黨馨,逼死了寧夏總兵,萬曆二十年二月,哱拜率部怒舉反旗。

消息傳到中央,萬曆一改凡事不管的態度,對打這一仗十分重視,聖意堅決要平了這撮反動武裝。最初領導鎮壓叛亂的是三邊總督魏學曾,但這人其實差不多是個廢物,領導的明軍正如哱拜當初所見,渙散無能,這蠻悍的叛亂隊伍壓根沒把丫放在眼裏,一時間哱拜軍勢如破竹,連下中衛、廣武、玉泉等鎮,勢力越發強大。萬曆一看打半天了這打得什麼破玩意兒啊,重新調兵遣將,四月,調原總兵李成梁之子李如松出任寧夏總兵,浙江道御史梅國楨爲監軍,調集遼東、大同、浙、苗等多路隊伍,重振士氣,認真作戰。與此同時,那個廢物總督魏學曾帶着一支同樣廢物的軍隊久攻寧夏不成,竟想到了“和平招安”的餿主意,正不遺餘力注視戰況、希望一舉大振國威的萬曆氣炸了肺,不久就把這貨叫回來直接扔進班房。原甘肅巡撫葉夢熊接替重任,葉夢熊是個狠角色,攻靈州的時候直接炮轟,這次收寧夏,毫不含糊地放了河堤灌城,給哱拜及其部下上演了一幕黃河在咆哮的實況報道。面對城中洶湧的河水,哱拜沉着地堅守,因爲他相信,套部蒙古的兄弟會援救他的。

他想太多了。

寧夏總兵李如松、先鋒將麻貴等已迅速搗毀了套部騎兵,把哱拜先生最後的王牌轟出了賀蘭山,留下孤零零的他跟掂着大刀的葉夢熊在寧夏城口對望。最後呢,故事是以梅國楨梅大人玩的反間計結束的,哱拜軍營內部發生了嚴重火併,劉東暘、哱承恩等互相殘殺,寧夏城下,哱拜一家被處決,這場韃靼叛變被圓滿平息。

萬曆二十年十一月,葉夢熊率大明軍凱旋歸來,舉國同慶的同時,朱氏集團的老賬本上也悄悄減去了二百餘萬的存款。而萬曆總裁併沒有太心疼,他更享受這場炫耀國威後闊別已久的驕傲感覺,自張居正死後他終於幹成了自己主導的一場大業,這位心機極深的皇帝似乎很在意武戰之功,他對內懶得和朝堂上的文臣糾纏,卻把才智都放在了對外的刀劍沙場上,關於這一時期明中央和軍務的分析,我們講完三大徵的故事再說。

一波三折驚心動魄,不久後,卻又大快人心的逐倭援朝戰役了,大明王朝是怎樣把當時就妄想吞併中華大地的日本豐臣政權侵略軍踹回丫的彈丸老窩的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