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從前壁壘森嚴的“戲骨”和“鮮肉”兩大陣營,悄悄發生了變化。

何冰老師替小鮮肉們喊冤,將心比心從歷練的角度來看問題,說他們是小鮮肉的時候也不會演、得給人時間。

何冰爲小鮮肉鳴冤!小鮮肉還能罵嗎?老戲骨還能誇嗎?

趙立新老師則指責“老戲骨”這個詞太誇張,有宣傳過度奪人眼球的嫌疑,批駁動不動夸人老戲骨的浮誇之風。

乍一聽,兩位老師說的都有道理。

何冰爲小鮮肉鳴冤!小鮮肉還能罵嗎?老戲骨還能誇嗎?

除了少數靈光乍現“傷仲永”的演員,是出道時靈氣逼人、後來越演越殘廢之外,大部分演員的專業技能、人生閱歷、表達厚度,都和時間成正比。

從這個角度來說,何冰老師說的“得給人時間”,完全符合人事發展的自然規律。

何冰爲小鮮肉鳴冤!小鮮肉還能罵嗎?老戲骨還能誇嗎?

鮮肉問題的本源和流變

但一直以來,整個行業對“小鮮肉”的大肆批駁,重點並不在於演技是否成熟,而是有三大痛點,一是不敬業,二是天價片酬,三是粉絲(產業鏈)控評、批不得。

過去的一兩年裏,某些鮮肉多次被媒體爆出不敬業,不在片場認真拍戲,動輒參加活動提高曝光率、掙快錢,過度使用替身現象嚴重,甚至多次被爆出“數字姐”,不背臺詞而在拍戲時重複念1234567。

何冰爲小鮮肉鳴冤!小鮮肉還能罵嗎?老戲骨還能誇嗎?

至於天價片酬現象,更是驚動了很多主流媒體:究竟爲什麼有如此不合理的高額片酬。

更嚴重的問題在於,鮮肉們所代表的強大流量,可以輕鬆掌控話語權,一度將影視劇製作的重點,從注重摳細節品質、帶向了唯數字論。

何冰爲小鮮肉鳴冤!小鮮肉還能罵嗎?老戲骨還能誇嗎?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對一批粉絲數量少、但演技過硬的中老年優秀演員的需求,就成了剛需。

也因此,而導致了“老戲骨”這個詞的使用過量、過度。

連80後的雷佳音,都被一些人稱爲“老戲骨”了,確實是好演員,但...老戲骨是不是有點誇張?

何冰爲小鮮肉鳴冤!小鮮肉還能罵嗎?老戲骨還能誇嗎?

重要的是,小鮮肉、老戲骨這兩個概念的分野,憑年紀來分類、強行對立,過於武斷。

一刀切、對立過於武斷

“小鮮肉”和“老戲骨”這種劃分和稱呼,太過二元對立、太過簡單粗暴。

似乎就是在暗示“年輕孩子們徒有其表、遊手好閒,而“上了年紀的”就必然會演戲,一方面,一竿子打翻一羣年輕人,另一方面又抹殺了戲骨們努力的不易。

何冰爲小鮮肉鳴冤!小鮮肉還能罵嗎?老戲骨還能誇嗎?

上一批鮮肉可能問題良多, 但個例不代表整體、現象也不代表全部。

諸如張一山、李現、劉昊然,從年紀上說都算鮮肉,卻並沒有上述那些臭毛病,而是兢兢業業演戲、老老實實跟組。

何冰爲小鮮肉鳴冤!小鮮肉還能罵嗎?老戲骨還能誇嗎?

劉昊然拍妖貓傳,導演一句“胖了點”,回去一個月瘦了三十斤。

李現拍不同的角色增重減重更是常事,認真寫人物小傳、揣摩角色、入戲。

都是非常認真敬業、並且在不斷超越自己的年輕人。

何冰爲小鮮肉鳴冤!小鮮肉還能罵嗎?老戲骨還能誇嗎?

何冰老師和前輩們要保護的“所謂鮮肉們”,一定是指這些踏實演戲的孩子們。

而不是手握流量躺平賺錢的那一波害羣之馬。

何冰爲小鮮肉鳴冤!小鮮肉還能罵嗎?老戲骨還能誇嗎?

其實“鮮肉--戲骨”概念對立對比的最初目的,也未必是要踩低一部分、拉高另外一部分人。

只是,這種對立的方法、希望年輕流量向前輩看齊的初心,在媒體傳播和商業運作中,漸漸不受控,增添了很多浮誇和失真之處。

最後,舒姐要說,拒絕貼標籤式的武斷一刀切,認真拍戲,無關年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