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應用,行業深度以及發展前景看智能客服

從技術應用,行業深度以及發展前景看智能客服

“ 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invent it——預測未來的最好方法就是創造未來。

作爲自然語言理解技術最先實現商業化落地的領域,智能客服行業吸引了衆多市場玩家爭相佈局。從傳統呼叫中心廠商、到SaaS雲客服公司、再到客服機器人公司,各類企業都在積極用AI爲客服賦能。本文主要從產品視角來聊聊,智能客服產品方向,可能的2個坑和2個出路。

從技術應用,行業深度以及發展前景看智能客服

一智能客服產品方向,可能的2個“坑”

1. “通用智能客服系統”,很可能是一個“大坑”

從結果看,不論是技術還是產品方面,目前階段是支撐不了通用智能客服的落地的,但是,這部分的探索,本身也是有益、甚至繞不過去的環節;

2. “垂直行業的智能客服解決方案”,也有不少坑。

如果價值定位還是“(爲垂直行業)節省客服成本”,雖然可能養活團隊,但會是一個hard模式;因爲往往會被侷限在爲幾個大客戶做項目,一旦沒處理好下面幾個繞不過去的檻兒,很可能也會掉進坑裏。

(1)AI團隊本身不具備該垂直行業經驗,很難做出真正好的解決方案。很多時候,AI團隊需要深入大客戶公司內部去了解業務流程、細節、問題等;但大多數有多年經驗的內部員工,自己都梳理不清楚問題……

(2)退一步講,如果把問題梳理清楚了,又可能出現一個新的不利情況:如果只是解決20%的核心問題,甚至都不一定需要用到真正的AI解決方案……

而且,真正有極大“降低客服成本”需求的公司,很有可能自建團隊來做的。既有成本考慮,也有數據安全考慮。比如滴滴,很多人沒想到的是,滴滴已經是國內人工客服成本最大的公司了,而相關數據又非常敏感,所以滴滴有極大的動力去自建智能客服團隊。還有阿里,也是花了幾年的時間,把網上購物等領域的客服相關問題梳理清楚,花了很多人工整理大量有效數據,然後才一步步的把智能客服真正落地的。

(3)再退一步,暫且不糾結“AI方案”(即,假設各家公司的方案都能部分解決客戶的問題),這時,還會面臨競標時的“搞關係”問題。

(4)假設很幸運,拿到了某個大客戶的單子,那後續怎麼辦呢?垂直行業內的大客戶公司就這麼多,公司收入的增速和總量,都會有天花板。而且近似外包的做項目,還意味着成本也是在線性增加的。

(5)如果大公司不好做,那小公司呢?一般中國的中小企業,即使覺得“減少人工客服成本”是好事,但更大的動力還是在“如何增加收入”,即,如何拉新、如何提高轉化率等。

從技術應用,行業深度以及發展前景看智能客服

二智能客服產品方向,可能的2個“出路”

大方向來說,目前這個階段做AI落地,“直接代替人”是非常危險的(不論從產品體驗,還是從商業可行性來說),建議更多考慮如何“AI輔助人工”。

下面,從2B(對企業的公司)和2C(對消費者的公司)兩個方向分析。

1. 2B(TO Business)

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對於Siri這種語音助手產品,成年人去和她交互,問10次,即使9次都對了,只要1次回答不好,那麼1個月之後,用戶慢慢就再也不用了。--也就是說,從純技術角度來說,即使已經做到了90分,但是在產品角度來看,這個模式的用戶價值不足60分;如果再考慮商業價值,可能就不足30分了(至少現階段是這樣,未來也許有機會)。--也就是說,技術維度+產品維度,不是在做加法,而是在做“歸一化”,是不能把90分作爲整體產品價值的baseline的。

2. 2C(TO Consumer)

基於現有的智能客戶產品技術條件,如何應用到普通用戶?有正反兩個例子。

(1)不成功的magic模式(AI+HI)

前幾年,有一批中國公司copy非常火的magic模式(AI+HI),目前來看沒有太成功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1. 需求定位的兩難(長尾 vs 頭部)。對於高頻需求,用戶本身用app就能解決了;而如果想覆蓋太多長尾領域意味着,需要更多細分領域的專業客服;而“更多細分領域專業客服”的投入產出比是不經濟的。

2.做MVP驗證的思路問題(注: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的縮寫,意爲“最小可行性產品”)。

即,這背後的邏輯是:如果用人工,一開始就能有80~85分的效果,但如果用AI,一開始只能有60~70分效果;所以,如果用人工做MVP,用戶都用不起來,就沒必要大投入AI技術了;但如果一開始用AI實現,很可能由於效果沒有足夠好,而無法判斷MVP方案本身是否OK,甚至可能被AI研發週期和成本給拖死。

(2)曾經非常火的Google Duplex

Google在其個人助理 Google Assistant 中,新增了Duplex功能,可以幫用戶給飯館、理髮店等商家打電話溝通、預訂。

這裏的精妙之處在於,雖然表面上AI是在服務於普通用戶,但真正的AI對話產品體驗的交互對象是商家的客服人員,而這類人羣本身的對話流程、語言方式甚至語料內容都是相對更加清晰可控的!

即,反過來說,如果AI技術表面上是服務於客戶公司,但最終產品對話體驗的交互對象其實是普通用戶,那麼,對於現階段AI產品技術來說,這種對話流程非常不可控的。

小結:

智能客服,是很好的入行AI方向。因爲相關公司可選範圍不少、相關職位類型高中低都有(AI產品經理、人工智能訓練師、數據標註等)、面試門檻沒那麼高(對NLP有一定了解,或者,如果有垂直行業經驗的話,會更有機會)。

從技術應用,行業深度以及發展前景看智能客服

你覺得還有哪些好玩的智能科技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