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多味:姜武爲領蘋果核喊黃磊爸爸,黃渤切花菇片冒充鮑魚……

四十年,人間多味。

1990年,黃磊考入北影,他掌握着兩項特殊技能:在酒精燈上烤饅頭片和用臉盆拌水果沙拉。

每次寢室開宴,姜武等人總會乖乖排隊,期盼能從黃磊手中領到削剩的蘋果核。

領蘋果核前,必須喊黃磊一聲“爸爸”,每個人都喊得情真意切。

在寡味的年代,食物就是權力,滋味就是魅力,更何況親歷過八十年代的人們,對食物總有別樣的恐慌。

整個八十年代的餐桌,寡淡是不變主題,食材寥寥無幾,南方沿海還有魚蝦調劑,北方入冬,只剩白菜。

一望無際的白菜,總會按時佔領冬天的都市。

1988年英國記者記錄下盛況,北京市政府花費460萬英鎊採購白菜,然後極低價賣給市民。

一冬天消耗的白菜補貼,相當於喫掉兩座立交橋。

堆積如山的白菜最後散入千家萬戶,在門前碼成矮牆,守護着生活的安全感。

被白菜長期統治的味蕾,最終在八十年代收尾時集體起義。

1989年,國內白菜大面積滯銷,大街小巷的白菜被改名“愛國菜”鼓勵購買。

電臺特意編歌,“清早起來喫白菜,晚上回來白菜喫”。報紙上開始登“佛手白菜”“荷花白菜”“蒸酸白菜”等新奇做法。

幾年後,葛優在《編輯部的故事》裏致意那場荒唐戰爭,劇中虛構了“蘿蔔大豐收”,主編下令:菜譜全登蘿蔔,不許重樣。

現實世界中,白菜從1991年起走下神壇。

那兩年晚會中,有兩個意味深長的曲藝節目。姜昆夥同唐傑忠,囤積了一澡盆醬油,而陝北青年郭達,高喊了一首《換大米》。

囤積醬油是恐慌時代積習,而換大米則在衝擊票證枷鎖。

1993年,糧票取消,一個時代的滋味開始井噴。

《我愛我家》頭幾集和平還爲早餐沒喫上油條悲從中來,七十集之後,全家已能喫魚肉大蝦,偶爾還到國際飯店蹭喫蹭喝。

餐桌上的食材越來越豐盛,下館子也蔚然成風。1998年全國餐飲業營業額2816億元,是1978年的50倍。

那些年,王朔和梁左時常飯館相聚。

梁左好喫,雞湯翅、沙鍋魚頭、燉老母雞是最愛,遇到時要喫兩輪。

先跟大家喫一氣,待大家放下筷子,他叫毛巾,摘眼鏡擦汗,讓服務員添湯、端到他跟前來,仔細揀着、一根骨頭不落擱嘴裏過一遍,然後灌湯。

王朔說,梁左插過隊,總和他形容什麼叫素、寡、肚子飽了嘴沒飽。

所以梁左每次都喫得很認真,彷彿每喫一口,就能離寡淡的時代遠一分。

九十年代初,肯德基剛開時,食客們還西裝革履小心翼翼,有老闆按飯店規矩,詢問肯德基有沒有雅座,以便談生意。

九十年代結束時,肯德基已被青年男女佔領,變成我們習慣的模樣。

跨越千禧年後,國人在喫上越來越從容,並開始追求品質。

《家有兒女》餐桌上,常年有四菜一湯,香辣蟹、小龍蝦、油悶大蝦、餡餅、肉餅、雞腿輪番登場,都做過核心道具。

宋丹丹每天早上都要給孩子們倒滿牛奶,營養成爲全民追求。

人們追求的又何止營養,有關喫的慾望被不斷放大。

2003年,中國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同一年,中國養殖鮑魚產量超過7500噸。此前,野生鮑魚已被喫得近乎絕跡,有5種瀕臨滅絕。

黃渤那年在北影讀大二,比黃磊廚藝更高,同學起鬨讓他做鮑魚撈飯,他就從市場批發來乾花菇,切片冒充鮑魚。

大家誇他仗義,有同學評價:真好喫,就是煨湯時香菇放多了,把鮑魚味蓋住了。

囚禁在各地的味道開始流動。大閘蟹北上,羊肉串南下,在水溝中悠閒了幾十年的小龍蝦,開始命運多舛。

鋁盆中的水煮魚,在新世紀初火遍全國。鼎盛時,街頭巷尾都是王蓉那首《水煮魚》。

我愛你就像愛喫水煮魚我要永遠把你放在我的油鍋裏

對川菜的狂熱,對湘菜的偏執,對粵菜的癡戀,對東北菜的戲謔,讓無數味道在餐桌上彙集,也催生了一條條美食街。

2007年,大衆點評印過一本巴掌大的手冊,大紅封皮,贈送給活躍用戶,被用戶暱稱爲紅寶書。

全國各地用戶,按圖索驥,去嘗試無數種味道,至今仍有人懷念那段歲月,“就像在城市中探寶”。

2010年,90後網友玖裏桃花,給全國500多家餐廳留下第一條評價。

他常年出差,每到一地就用大衆點評嘗試那些無人點評的餐廳。

他希望能把不同味道分享給所有人,並計劃喫遍大衆點評上的餐廳。

玖裏桃花立志喫遍點評那一年,在北京,王興成立了美團,5年後,美團和大衆點評合併。

玖裏桃花的願望註定無法實現,數百萬家餐廳無數種滋味匯聚網絡,而且每一天,都有新滋味誕生。

移動浪潮沖刷着餐桌,手機成爲喫的起點。

他們用手機尋覓餐廳,用手機購買食材,或者乾脆用手機點餐。

印着袋鼠圖案的外賣小哥,就像奔走在樓宇間的移動廚房,袋中美食隨心所欲。

白菜噩夢像遠古故事,煎炒烹炸是繁複操作,超過半數年輕人已不愛做飯,偶爾下廚,也視爲如打遊戲或旅遊一樣的愛好。

新時代的餐桌變得沒有邊界,而且藏着無窮滋味。

2017年9月,央視發佈《中國划算生活大調查數據》,數據顯示,每10箇中國人中就有3個是外賣用戶,近一半的人每週叫外賣超過3次。

有女孩發燒,深夜想喝醋薑湯,給賣家備註,湯送來後,發現賣家送來兩份。

一份口味正常,一份加醋加姜,湯上有個條子:感冒早點好哦~。

這是這個時代,餐桌上新的暖意。

餐桌上的邏輯正進化的越來越高級,供給側的數字化纔剛剛開始。

曾經的紅寶書已成收藏品,2018年1月,美團點評推出“黑珍珠餐廳指南”,不光推薦味道,更推薦味道中的文化。

首批326家黑珍珠餐廳中,既有五星級賓館裏主打精緻點心和正宗粵菜的“玉堂春暖餐廳”,也有與瘦西湖旁四橋煙雨風雅融合的“趣園茶社”,還有來自東京等5座海外城市的餐廳入選。

我們離滋味寡淡的過去越來越遠。

1978年,我們的餐桌上,米飯還是奢侈品,即便除夕夜,壓桌的也不過是臘肉或帶魚,甜品多爲水果硬糖。

四十年後,我們的餐桌上,嚐到天南海北食材早不是奢望,口味也可自行選擇,一切正向健康和智能演進。

四十年,人間多味。每一種味道中,都有時代的滄桑之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