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從中樞到地方都是一片凋敝,而經歷工業革命後的西方列強,其實力已經徹底領跑於這顆星球,早已超越當時的清朝政府。依然夜郎自大的清廷被西方列強打得鼻青臉腫後,並沒有完成華麗的蛻變,依然繼續墜向深淵。而西方列強們更是恣意掠奪華夏的資源,各種不平等條約接踵而至。而腐朽的清朝政府爲了延續自己的統治,只能接受這些喪權辱國的條約。

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12清朝滅亡的72年間,清朝政府同各個列強甚至是外商和,國際組織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契約、協約和合約共1175件。其中各種屈辱內容不再贅述。這些條約無疑最終轉嫁到底層的民衆頭上,讓本就掙扎存活的勞苦大衆們更是雪上加霜,朝廷的壓榨和列強們的欺辱幾令華夏板蕩。而我們的近鄰,曾經的學生和不徵之國:日本,卻對我華夏露出了獠牙!

一個叫小川又次的日本人來到中國,以商人的身份走遍了中國的數個省份,經過長期的調查,回國後於1887年完成他著名的計劃書《清國征討方略》。該計劃書中詳細地說明了清朝政府的腐朽,和清朝的國力、軍力以及民生的詳細數據,各省的情況皆有詳細介紹。並提出了“於今日優勝劣敗、弱肉強食之時”的說法。而且還進一步提出了分兩步蠶食分裂吞併中國的戰略。

第一步:謀取目標是將盛京蓋州以南的遼東半島,先將雞頭斬落。然後在把山東登州府、舟山羣島、臺灣、澎湖以及長江兩岸十里之地直接併入日本版圖。作爲一個海洋性國家的日本深知領海的重要性,如果成功完成第一步,那麼當時的清朝將徹底成爲待宰之羔羊。當然這只是剛剛開始,第二步纔算真正的大餐。

第二步,徹底將當時的清朝肢解掉!日本第二步的大餐是:將山海關以西,長城以南的直隸、山西、山東與黃河以北的河南省一部,江蘇省黃河故道、鎮江府、寶應湖、太湖,浙江省杭州、寧波、紹興等府劃入日本未來的領地。

將東北大興安嶺以東、長城以北單獨立爲一國,仍受清朝統治。這也就是日本後來成功扶植的“僞滿”。

將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大片地區單立一國,成立一個擁立明朝後裔們復國,想要立國當然是要付出的,條件是要把長江以南的土地割讓給日本。

西藏、青海、天山南路建立一國,由“他們的喇嘛”統治。

扶立內外蒙古、甘肅、準噶爾各部首領,阻隔沙俄,分而治之。“這就不一定是幾國了”日本從中各得好處。之後日本成功地完成了計劃的一部分,扶起了一個“僞滿”。

計劃書結尾:“於此時,我國斷然先發制人,制訂進取計劃,謀求國家他日之安寧與幸福,實今日之最大急務也。於清國之可乘之機,乃歐洲或中亞戰亂之時。現在磨刀以待時機,最爲重要。”。這部計劃書最終成爲了日本的國策,從此拉開了日本侵華的序幕。

日本人的野心不斷膨脹,終於引起二十世紀的幾場大戰,但是日本人的野心和他的國力是不相稱的,野心越大,摔得越狠,最終落得個雞飛蛋打的結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