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艘國產航空母艦順利進行第二次海試,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號”也再次進行升級,讓人們對航空母艦的熱情再度高漲。然而許多人不知道早在1926年,奉系軍閥張作霖就改造出了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鎮海號”。

海軍是一個極爲燒錢的軍種,當時的世界海軍大國無一不是經濟強國,奉系軍閥創始人張作霖,爲什麼要購買如此燒錢的航空母艦呢?

衆所周知,在第一次直奉大戰中奉系敗北。張作霖乘坐火車退往關外,在經過渤海灣時,遭到了遊弋在此的直系軍艦火炮的猛烈打擊。面對着呼嘯而來的炮彈,使得他們白天不敢通過,晚上通過時都不敢明燈。張作霖第一次領略了現代海軍的威力,回到奉天后,張作霖下定決心建設海軍,先後購買了海圻、 海琛、 肇和、 鎮海、威海、 同安等多搜軍艦。最鼎盛時期,東北海軍擁有大小艦隻27艘,約32200餘噸。當時全中國軍艦隻有42000噸,東北佔了全中國的76.7%,可見東北海軍之強大。其中購買一艘2708噸的德國海軍運輸船祥利號,改名“鎮海號”,航速12節,配備火炮爲軍艦。

後來又請來外國技術人員將“鎮海號”進行改造,經過改造後,“鎮海號”搖身一變,成爲可搭載兩架水上飛機的簡易航母,成了中國海軍史上第一艘航母。奉系海軍因此也成爲中國最早擁有海軍航空兵力量的艦隊。但是他準確地叫法應該是“飛機母艦”。每次飛機起飛的時候先要停船拋錨,再用起重機將飛機吊入水面起飛,很是費事。不過,在當時落後的中國海軍艦船中,算是首屈一指了。

1927年,“鎮海號”在長江“三夾水”附近投入實戰,艦載的水上飛機飛臨上海高昌廟的江南造船廠,實施轟炸。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