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无国界,但一定有边界。

近日,位于上海愚园路的一家画廊为张扬个性,求关注度,变橱窗为作品展台,不为过。毕竟传播艺术气息,符合大众审美情趣及画廊商业需求。

然而,这家画廊过于追求完美,为营造特有的艺术气质,一冲动,把画廊的外墙面也装饰成斑马纹的样子。

一鸣惊人的效果有了,醒目的视觉效果受到一些市民欢迎,却引发了监管部门的批评。

为什么?

没报批就擅自改变大楼外墙立面风格,谁给的权力,哪来的胆量?

执法部门认为画廊私自改变外墙做法不是艺术追求,反而是对现有规则的破坏。执法部门提出整改要求,画廊也不折不扣地立即执行,没有通融的余地。

于是,路过该路的市民就会发现,前几天还花枝招展、五彩斑斓的橱窗边的斑马纹消失了。

是理想输给了现实还是冲动输给了理智?那是画廊的商家需要认真检讨的。对于市民来说,路边风情的演变难为了审美的意识,混淆了大众的思维。

现实中,靠一时激情、随意行事的风格属于艺术创作,决不属于商业行为。

三年前,上海街头曾经出现为路边梧桐树穿毛衣的“善举”。有几个外国人把七彩毛线穿在入冬的梧桐树干上,既为树木保暖,又美化街道,美丽风景甚至一度成为网红打卡地,受到舆论热捧。但仅热闹几天,便受到城管部门的整治,悄无声息。

追求艺术氛围,追求创意无限,艺术家们初心可嘉,但现实并不存在艺术家们营造的浪漫。

如给画廊添加斑马纹色彩,给行道树穿衣等行为,“创新”追求了色彩夸张,对视觉刺激,却未考虑与周围城市元素的和谐统一,未考虑对现有城市风貌的持续保护。

因为个人一时兴起,成就市民眼中的惊艳一刻,没有炫耀的价值。如此折腾,任由一颗追逐梦想的心而浪费了资源,与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逆向而行,终无市场。

“人们需要艺术,艺术需要自由。”并不能挽救橱窗外的斑马纹。不切实际的创意有两个问题,一是没有经过充分论证;二没有顾及当地民情与风俗的保护。

创新不是捣浆糊,也不是瞎胡闹。创新不是天下掉下来的灵感,是与水土相服的不断进步。创新是有一定尺度的变革,能改的一定改,不能改的一定不能改。

在艺术领域同样如此,创新一定有边界。如果画廊仅在自家橱窗里对外展示作品,并不破坏原建筑风貌,被允许,被默许,被欣赏,被效仿,那又是街头的另一番别样风景。

一名敢为人先的创新者一定要本着初心,本着为公众服务的精神,在法律框架内寻求变化,推动发展。也唯有如此,才能高瞻远瞩、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地走出一条他人没有走过的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