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高宗紹興五年,江西上饒出了一個叫汪應辰的少年狀元,才十八歲,和北宋仁宗天聖八年的狀元王拱辰並列宋代年紀最小的狀元。

十八歲的年紀,放今天也就是剛剛高三畢業參加高考的年份,能從千萬苦讀才子中脫穎而出高中狀元,其難度可想而知。

本來汪應辰的仕途應該是非常順利的,不但高宗賞識他,朝中也有不少大員看到他之後起了提攜英才之心,但是僅僅三年之後,他因爲反對議和,被秦檜打壓,弄到建州(今福建建甌)上班。

汪應辰這人也硬氣,一怒之下辭職擺爛,去衢州常山隱居十七年,把大好年華都獻給了荒山野嶺。《宋史·汪應辰傳》裏說他住的房子蓬蒿滿徑,一室蕭然,連喫飯都成問題。

直到秦檜死了以後,汪應辰才得以重新回到杭州朝廷上班,拿着高一點的工資,開始有了一些實權,算是告別了那種窮迫潦倒的生活。

到了杭州之後,汪應辰一直都是以一種鐵面諫官的形象示人。沒過多久,高宗禪位,孝宗登基。孝宗爲了表示自己的孝心,準備給太上皇上尊號。結果汪應辰自認爲讀書多,一會兒說這樣不對,一會兒說那樣不行,即便是最後定下來的“光堯聖壽太上皇帝”這個尊號,汪應辰也在旁邊發牢騷:“沒文化真可怕,光字怎麼能夠跟堯字搭配在一起,唉。”

這句話終於傳到了高宗的耳朵裏,高宗頗有些生氣地說:“汪應辰因爲反對議和的事被閒置了十七年,心裏對我一直有氣,處處跟我作對。”

但是生氣歸生氣,君臣之間倒也經常相處得挺正常,高宗沒有挾私報復,汪應辰也沒有賭氣撂挑子——估計那十七年的生活實在是太苦了。

到了孝宗乾道年間,汪應辰經過中央到地方再到中央的鍛鍊,已經當上了吏部尚書。

當時南宋朝廷跟金國和談成功之後,不用花費大量的財政收入用於打仗,經濟頓時寬鬆了許多,朝廷上下都開始瀰漫起一股享樂之風。

但是汪應辰依然是一副勤儉節約的好造型,不但自己勤儉節約,還動不動就上書,勸孝宗節約,讓孝宗督促其他大臣節約,不要與民爭利,要讓百姓安居樂業,說得頭頭是道,嘴上快活了,但是得罪了不少人。

乾道末,孝宗想要擴建宮室,汪應辰情緒非常激動地給孝宗上書表示反對,說皇上不能帶頭搞這種奢靡的示範效應,更不能以皇權來搶奪百姓的產業,說得孝宗腦殼痛。

孝宗很生氣,但是又不知道怎麼反駁,這事兒就這麼一直擱着。

過了沒多久,孝宗照例去給太上皇高宗問安,在高宗的德壽宮裏遊玩。遊着遊着,高宗興致大好,就帶着孝宗去看自己新修的水池子。

這個水池子跟普通的不一樣,裏面蓄的不是水,而是水銀(這老頭也不怕汞中毒……),上面漂浮着用黃金打造的水鳥和魚兒,華貴得觸目驚心。

孝宗看了一眼,很是羨慕,就問高宗:“這麼多水銀,太上皇你到哪裏弄的?”

高宗非常得意地說:“現在市面上都沒什麼水銀,這是我從汪應辰汪尚書家裏買的。”

一聽這話,孝宗頓時就毛了,當場勃然大怒,說:“汪應辰不讓我擴建宮殿,說我與民爭利,他他媽的自己居然做水銀生意,還做到太上皇家裏了!這人怎麼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列位,孝宗之所以廟號叫“孝”字,就是因爲他對高宗極其孝順。雖然他只是高宗的義子,但是對待高宗恭恭敬敬,比親兒子還親。

這可能是史書裏面記載的,孝宗唯一一次在高宗面前發火,可想而知他心中的震怒。

很快就有人把孝宗這次發火的事情說給了汪應辰聽,汪應辰無話可說,只能辭去吏部尚書的職務,去蘇州當了一個知府。

隨後,汪應辰不斷被曾經得罪的人下爛藥,孝宗對他再也提不起任何興趣,淳熙三年,這個最年輕的狀元病死在家中。

誰能想得到,兩個皇帝閒聊,還能把他給弄穿幫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