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人就得治!律師侮辱“核潛艇之父”被拘留

誓言無聲 “潛心”永恆

——“中國核潛艇之父”的“深潛”人生

1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代表合影時,拉着全國道德模範黃旭華的手,邀請這位站在人羣中的93歲老人坐在自己身邊。

黃旭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19研究所名譽所長。

爲了祖國的核潛艇事業,黃旭華30年隱姓埋名,60載風雨兼程,年逾九旬老驥伏櫪。他的人生,就像深海中的核潛艇,神祕,更負神聖的使命;無聲,卻有無盡的力量。

30年隱姓埋名

1958年,中國啓動核潛艇研製工程。大學造船系畢業、參與仿製蘇式常規潛艇的黃旭華,成爲其中一員。

黃旭華說,一開始參與研製核潛艇,就知道這將是他一輩子的事業。

不過,當時的中國要造核潛艇,談何容易!

1959年,赫魯曉夫訪華。中國領導人希望蘇聯幫助中國發展核潛艇,但赫魯曉夫認爲,中國造不了核潛艇。

對此,毛澤東主席誓言:“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在位於武漢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辦公大樓裏,毛主席的誓言刻於牆壁之上,彷彿歷史的回聲依然在耳邊迴盪。

“聽了這句話,更堅定了我獻身核潛艇事業的人生走向。”黃旭華說。

然而,面臨的困難,不只是科技水平和工業生產能力落後,更大的困難是沒有這方面的人才,沒有人見過核潛艇,沒有參考資料,國外嚴密封鎖,一切靠自己摸索前行。

怎麼辦?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騎驢找馬,驢沒有的話,就邁開雙腿,決不等待。

黃旭華說,他和同事們利用模型玩具做參考、算盤算核心數據、磅秤稱設備等土辦法解決了許多尖端技術問題,突破了核潛艇中最爲關鍵、最爲重大的核動力裝置、水滴線型艇體、艇體結構、人工大氣環境、水下通訊、慣性導航系統、發射裝置7項技術,也就是“七朵金花”。

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命名爲“長征一號”,正式列入海軍戰鬥序列。

至此,中國成爲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使得中國具備了二次核反擊的能力,茫茫海疆成爲阻隔外敵的海上長城!

深海,遊弋着中國核潛艇,也深藏着研製人員的功與名。

“爲了工作上的保密,我整整30年沒有回家。離家研製核潛艇時,我剛三十出頭,等到回家見到親人時,已經是六十多歲的白髮老人了。”黃旭華說。

60載風雨兼程

“1974年交第一艘核潛艇時,我們總結了四句話——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無私奉獻。我們稱之爲‘09精神’(核潛艇精神),它們現在依然沒有過時。”黃旭華說。

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中國的核潛艇事業快步向前。

核潛艇是否有戰鬥力,極限深潛試驗是關鍵。然而,全世界都沒有總設計師隨核潛艇做極限深潛試驗。

1988年4月,中國某新型核潛艇進行首次深潛試驗時,64歲的黃旭華決定一試。

深潛試驗是檢驗覈潛艇在極限情況下結構和通海系統的安全性。在覈潛艇試驗中,最具風險與挑戰。

“這艘核潛艇完全是中國自己研製的,我們檢查了每一臺設備、每一塊鋼板、每一條焊縫、每一根管道。我非常有信心!但是,還有沒有疏忽了的地方?還有沒有我知識認知範圍之外的東西沒考慮到?還有哪些潛在的危險沒有認識到?”黃旭華說,雖然信心很足,但他非潛不可。

黃旭華的夫人李世英也主張他去深潛:“萬一試驗出現意外,你在現場,大家就有了主心骨!”

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四小時,黃旭華下到水下極限深度,完成了四個小時的深潛試驗。當到達設計深度時,巨大的水壓使核潛艇艇身多處發出“咔噠”的聲響,驚心動魄。黃旭華沉着應對,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數據。

試驗成功,艇上沸騰起來。握手的握手、擁抱的擁抱,哭的哭、笑的笑。李世英哭了,壓在她心裏的那塊石頭落地了。

直到今天,黃旭華與核潛艇的不解之緣還在延續。60年風雨兼程,核潛艇事業一直伴隨着他,腳步從未停歇。93歲的黃旭華仍然每天8點半到辦公室,整理幾十年工作中積累下的幾堆一米多高的資料,希望把它們留給年輕一代。

“年輕人青出於藍,我信任他們。我給自己的定位是,當拉拉隊,給他們鼓勁、加油和支持,必要時當他們的場外指導,不是當教練,是在必要的時候、需要的時候,指點指點他們。”黃旭華說。

一輩子家國情懷

2016年10月15日,中國首艘核潛艇遊弋深海40多年後退役,進駐青島海軍博物館碼頭。

不過,這艘核潛艇的總設計師仍然在“服役”。從1958年至今,黃旭華從未離開過核潛艇研製,似乎永遠不知疲倦。

“核潛艇已經融入了我的生命。你們有所不知,我的手機號碼中有四位數是5209,這個號碼是我自己選的。5209什麼意思?我愛‘09’,‘09’是核潛艇的代號。我愛‘09’,我這一輩子與‘09’結合在一起。”黃旭華說。

“爲了不泄露國家機密,我淡化了與親朋好友之間的聯繫。父母多次寫信,問我在哪個單位工作,做什麼工作,我都避而不答。父親病重的時候,我沒能回家看護;父親病逝,我也沒能奔喪。父親至死也不知道他的三兒子在什麼單位,更不知道是在幹什麼工作。”黃旭華說着對家人的無盡遺憾。

在黃旭華一心研製核潛艇的戰場上,他的後方是妻子李世英在堅守。

“這些年虧欠家人很多,現在她做菜,我洗碗。”黃旭華說。

家國情懷,蘊含着中華民族深沉而細膩的情感。黃旭華說:“這輩子沒有虛度,一生屬於核潛艇、屬於祖國,無怨無悔!”

黃旭華說,當祖國需要我衝鋒陷陣的時候,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當祖國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血的時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

當人們稱譽黃旭華爲“中國核潛艇之父”時,他總是矢口否認,說“不敢接受”,“把榮譽掛在我的頭上,就當大家的一個代表吧”。

(據新華社武漢2017年11月29日電 記者劉詩平、黃豔、餘國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