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誰創業,誰上市了;明天比特幣是不是大漲,股市將會怎樣?所謂“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金錢”兩個字似乎已經充斥在每一個人的頭腦裏,人們爲了賺錢和達到所謂的“成功”不遺餘力。然而,有錢真的就幸福了嗎?

富有但不幸福,沒錢卻窮開心,這是什麼“佛系”道理?

1988年,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曾做過一項調查。他在街頭隨機採訪了5200個人,問他們是否幸福(很正經的調查,沒人回答“我姓曽”)。

富有但不幸福,沒錢卻窮開心,這是什麼“佛系”道理?

受訪者中只有121個人認爲自己非常幸福。這121個人中有50個人是普遍意義上的成功人士,另外70個人有公司小職員,家庭主婦,也有普通的賣菜農民這些極爲普通的平凡人。因此霍華德得出一個結論,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是最幸福的:一種是功成名就的傑出者,第二種是寧靜淡泊的平凡人。

富有但不幸福,沒錢卻窮開心,這是什麼“佛系”道理?

20年後,霍華德又找到了這121個人,再次採訪他們對幸福的感受。調查發現,71個平凡者有兩位已經去世,另外69位還是覺得自己是幸福的。而那50個成功人士,只有9個人事業一帆風順,依然認爲自己非常幸福,23個人覺得自己的幸福度不如以前,還有16個人事業受挫或破產或降職,選擇了“痛苦”,還有兩個人選擇了“非常痛苦”。於是霍華德得出了結論:所有靠物質支撐的幸福感都難以持久,都會隨着物質的離去而離去,只有心靈的寧靜繼而產生的身心愉悅纔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心靈寧靜?這是不是看淡一切、雲淡風輕的“佛系人生”呢?

富有但不幸福,沒錢卻窮開心,這是什麼“佛系”道理?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森根據這份研究,提出了一個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慾望。效用是一個因人而異的主觀感受,所謂“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你的春藥也許就是他人的毒藥。當你的效用值不變時,慾望如果無限變大,幸福就會無限趨向於零。

小編生於1990年,小時候的願望現在看來那叫一個“淳樸”!比如過生日鬧着要去肯德基,買個有美少女戰士圖案的書包(笑哭)。在一個物質相對貧乏的時代,喫個肯德基,一個新書包都可以產生極大的幸福感。然而現在的小朋友們,95後,00後就沒這麼好伺候了(當然我也沒以前那麼好打發了),蘋果系列買個遍也僅是微微一笑,還是不傾城的那種……

富有但不幸福,沒錢卻窮開心,這是什麼“佛系”道理?

慾望的膨脹讓我們不像小時候那樣容易感受到幸福了。

所以什麼是幸福並沒有固定的答案,因爲每個人對事物感受到的效用千差萬別,每個人的慾望大小也有很大的差異。

所以,想做一個更加幸福的人,可以從適當“佛系“一點點開始。

PS:我說了是“一點點“哈,沒叫你徹底無慾無求、看破紅塵,畢竟有慾望才能讓人前進。變成喪屍或者遁入空門什麼的,小編概不負責。

再叨叨一句:教你如何幸福賺錢的純良貌美小編,你好意思不關注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