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处理方法:以上两种情况其实都是出于“浅水位养殖可以增强光照,提高,加快虾蟹生长和控制水草疯长”这种思想误区,但是浅水位既不能有助于虾蟹生长,反而会因为“倒春寒”昼夜温差大对虾蟹蜕壳造成不利影响,又因增强了光照更容易导致水草疯长,所以要适当抬高水位,建议保持70—80cm的平均水深,在加水后可使用超浓有机酸稳水解毒。池塘淤泥多厌氧发酵会造成底热形成返底,这种情况建议使用硫代硫酸钠干撒降低热,然后定期使用强氧化底改“超能粒”氧化底层淤泥有机质。

每年从4月中旬开始就会出现困扰着许多养殖朋友们的一个常见现象——水浑及相应的草脏,可以说,如何处理好水浑及草脏是关乎全年养殖的一个分水岭,那么今天我就和大家分析一下这个既常见又复杂的问题。

接下来就和大家具体讲解下几种常见的浑水和处理办法:

1、白浊水。造成白浊水的第一种原因是水中枝角类、桡足类大量繁殖,将藻类吞噬殆尽,水体净化能力大幅降低,造成水色发白像雾一样不清爽。

处理方法:使用草乐/阿氟曼清晨沿边杀虫,后续陪藻、肥水。

第二种原因是水体缺乏碳源,随着养殖的深入因水中毒素的不断积累,残饵粪便腐尸的不断残留造成可利用的碳源逐渐减少,藻相菌相不平衡而出现白浊水。

处理方法:使用超浓有机酸解毒补充碳源或定期泼洒EM菌+红糖。

第三种原因是缺乏微量元素,水体硬度过低,进而出现肥水困难、水体不稳定易浑浊的现象。

处理方法:使用超能乳化钙+纳维素全池泼洒补充微量元素,后续再肥水。

2、泥浆水。第一个原因是强风暴雨冲刷岸边泥沙进入水中造成浑浊,此种情况尤以浅水池塘较为明显。

第二个原因就是长期浅水位养殖,在昼夜温差较大的春季及早夏因日复一日的水体垂直混合流转将底部泥沙有机质翻动到水体里导致反复浑浊,产生叠加效应后浑浊度较高并且越来越浑。

处理方法:以上两种情况其实都是出于“浅水位养殖可以增强光照,提高,加快虾蟹生长和控制水草疯长”这种思想误区,但是浅水位既不能有助于虾蟹生长,反而会因为“倒春寒”昼夜温差大对虾蟹蜕壳造成不利影响,又因增强了光照更容易导致水草疯长,所以要适当抬高水位,建议保持70—80cm的平均水深,在加水后可使用超浓有机酸稳水解毒。

另外可导致泥浆水的因素有野杂鱼、泥鳅比较多,可用茶籽饼等清除,同时投料不足,特别是虾蟹混养池吃食量大,也比较容易出现泥浆水,如发现水突然变浑或有夹草现象,应及时增加投喂量。

3、浓绿水。透明度很低。这种水色基本都是由于前期使用了过多的化肥复合肥,从而导致鞭毛藻等单一藻类大量繁殖,水色发浓,有机质过多。

处理方法:少量多次的加冲新水,在每次加水后及时使用超浓有机酸或复合芽孢杆菌(菌多多)调水,分解有机质,使用专用、溶水性高的肥水产品(生物肥水膏、水动力)。

处理浑水和草脏大家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分析原因针对性处理,这样成功率才会高。

| 更多建议 |

目前很多塘口放苗后都出现了水浑现象,甚至部分塘口没有放苗都出现了水浑现象,目前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以下2种水浑:

  • 放苗后水浑:蟹苗不安稳,转塘将水体爬浑;
  • 未放苗水浑:水体缺乏藻类,阴雨天水体氧化还原差。

处理方法:

沸石粉或腐植酸钠泼浇,将悬浮在水体中的泥子,杂质吸附带入池底并且分解。

  • 上万蟹农都在关注:水浑、泥皮、草脏、青苔这样处理

听说这几天蟹塘pH值高还水浑,原因及解决方案都在这里了!

水浑的危害确实非常大,那么如何科学的处理水浑呢?提到处理水浑当然要分析清楚导致水浑的原因了,根据不同的原因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 缺料

螃蟹在缺料的情况下载池底会到处爬动觅食,会造成底层杂质颗粒翻涌到水体。蟹苗进塘开始就需要投喂,实际塘口调研来看,很多养殖老板还是比较粗心的,“他认为”螃蟹早期低温吃食少,所以很多人3-4天喂一次,甚至7-10天才喂一次。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好润陈老师建议养殖老板们,一定要把自己的池塘里多布食台,通过食台来判断吃料情况,每天以早上食台略有余料而至下午时完全吃完为好,量不足的自行补充。

  • 杂货多

池塘里杂鱼、泥鳅、杂虾多都会造成水浑,这样的浑是长期存在的,不论缺料与否。可以通过下地笼判断杂鱼多不多,如果多,建议阿维菌素拌料内服药鱼。

  • 虫子多

虫子导致的浑浊几乎都是白浑水,主要是因为虫子自身的颜色是透明到乳白色,以及虫子多了滤食藻类能力强,搅水能力也强。处理虫子,好润陈老师推荐小塘口(15亩以内)灯光诱捕法,大塘口(15亩以上)灯光诱杀法控制数量。

  • 返底

所谓的返底,就是池塘底层水温高表层水温低而形成的水体对流,造成池底杂质随对流进入到水体中。池塘淤泥多厌氧发酵会造成底热形成返底,这种情况建议使用硫代硫酸钠干撒降低热,然后定期使用强氧化底改“超能粒”氧化底层淤泥有机质。雨水过后表层水温相对底层水温低也会造成返底,这种情况建议直接补充硫代硫酸钠降低热,同时适当补充有机酸稳水。

  • 池塘水位过浅

实际的塘口调研中发现过这样的案例,池塘的坂田及岸边上水浅处,波浪会把土壤颗粒冲刷进水体里造成水浑。此种情况建议加深水位即可。

  • 新开挖的池塘或老塘刚翻耕过

此时池塘土壤层非常松散,水体轻微的颤动都易造成杂质颗粒大量悬浮。

  • 雨水过后,雨水冲刷岸、坡土壤进入池塘,造成泥浆浑。

干撒硫代硫酸钠能加速土壤颗粒沉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