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精忠報國岳飛,被處死後,岳家軍爲何不給岳飛報仇

1127年,金國的軍隊擄走了宋徽宗、宋欽宗,北宋宣告滅亡,之後,南宋建立。南宋初期,社會動盪,不僅叛亂四起,更有金國在外虎視眈眈。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誕生了一個解救國家、解救人民的英雄——岳飛。面對金國所向披靡的鐵騎,岳飛和他的岳家軍是無所畏懼、所向披靡、連戰連勝。然而,在秦檜等人的陷害下,岳飛被處死。

很多人都有一個問題,爲什麼岳飛死後,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岳家軍沒有要給岳飛報仇呢?要知道,岳飛死的時候,南宋百姓是無一不悲痛的,而岳家軍作爲岳飛的好兄弟,卻顯得非常安靜,沒有起兵,也沒有要殺了秦檜等人替岳飛報仇。

實際上,要說岳飛死了,什麼人最悲傷,肯定是岳家軍了,畢竟跟隨岳飛這麼多年,早就有了感情,岳飛死了,他們肯定是淚流滿面,肯定時刻都想着要爲岳飛報仇,他們不是不想報仇,而是沒有辦法。

在說明理由之前,要提到另一個事件——淮西事變。衆所周知,南宋初期有四個抗金名將:岳飛、張俊、韓世忠和劉光世。四個人手中都掌握着很大的兵權,可是劉光世有一天跑路不幹了,他手下的軍隊歸誰管成了一個問題,張浚就給趙構想了一個主意,讓呂祉去接管劉光世的部隊。呂祉是個文官,劉光世的部下自然不答應,就要求朝廷將他們分到岳飛的旗下,張浚不同意,劉光世的部下就忍不住了,不僅殺了呂祉,更是投靠了當時與南宋敵對的僞齊。當時趙構是支持北伐的,但是劉光世手下部隊也有十幾萬人馬,他們一投靠僞齊,雙方力量立刻形成了反差,趙構無奈之下只好讓岳飛轉攻爲守,保住長江防線要緊。這就是曾經轟動南宋朝廷的淮西事變。

正是因爲先有了淮西事變,讓趙構知道表面上張俊、劉光世、韓世忠、岳飛四人手下的軍隊是國家的軍隊,實際上很大程度還是屬於私家軍隊的性質。因爲四大軍的主力都是四個人拼死拉出來的部隊,是共同經歷過生死的,所以四大軍的主力很大程度是隻認自己軍隊的首領,而不是認朝廷,雖然劉光世的部隊造成了一次淮西事變,但南宋還有韓世忠和岳飛兩人的軍隊可以應付,可一旦岳家軍和韓家軍動亂,出現譁變,南宋朝廷可沒有什麼辦法應對。趙構自然也懂這一點,他也知道岳飛一死,岳家軍有很大幾率會反,所以趙構等人從下面幾個方面採取了措施,來應對這種情況的發生。

第一,整頓軍制,要整軍就不能和金國開戰,不打仗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和談。

第二,剝奪張俊、韓世忠和岳飛的兵權,張俊這個人是很聰明的也是沒有骨氣的,他知道趙構有要回收兵權的意思,自己主動上交,還戰到了秦檜那一邊,而韓世忠和岳飛兩人都被趙構以升官爲由,調回了中央,實際上是剝奪了兵權。

第三,罷免張浚,讓秦檜擔任宰相,雖說淮西事變張浚的罪過逃不掉,但在抗金問題上,張浚一直主站,而秦檜不同他主和,這也使得岳飛從信任到被猜忌再到被處死。此外,秦檜上任後,也一直挑撥岳家軍內部關係,並且將一些與岳飛關係特別好的、不服從命令的將領也一併處死。

第四,由於岳家軍部分核心將領戰死的戰死,被處死的被處死,很多位置都空缺下來,趙構呢則用自己的親信來彌補這些空缺,並且將他們分別調往不同的地方去鎮守,藉此來分散岳家軍的兵力。

其實,在岳飛被剝奪兵權的那一刻起,岳家軍已經不是岳飛統領的岳家軍了,只是掛了一個名字而已,即便岳家軍還有岳飛的直屬將領,由於兵力被分散到各處,起兵報仇也只是徒勞,爲此也只有看着岳飛含冤而死,將這份痛苦埋在心中。

岳飛死後,岳家軍更是瓦解的非常快,絕大部分將領跟着岳飛一起被處死,一小部分被朝廷收編,餘下的看到南宋朝廷如此做選擇辭官離去,不在過問朝廷的事情。曾經訓練有素,殺的金國統帥金兀朮心驚膽戰的岳家軍也隨着岳飛的死去還埋在歷史的舞臺當中。

個人覺得,岳家軍不爲岳飛報仇還與岳飛這個人有關,因爲岳飛一心想報效國家,從來沒有想過叛變這種事情,所以他訓練岳家軍的時候肯定也會將這種思想灌輸給他們,如果岳家軍真的造反了,他們會擔心因此給岳飛蒙羞。

本文由《岳飛傳》原創內容,精忠報國岳飛傳奇。請勿抄襲,轉載請聯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