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地产老总的花样人生

说起我国地产业的代表人物,王石绝对算得上是充满话题性的一位。

毋庸置疑,王石是一位杰出的“明星级”企业家,一位拥有远见的领导者,他见证了我国商业地产的从无到有。不过,职业生涯后期的王石却把更多精力放到了地产之外的事情上,他也因此而遭遇到外界对其“不务正业”的质疑。

他开始热衷参与长跑、赛艇、爬山等各种运动,甚至在他52岁那年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

他开始承接各种广告,成为多个品牌的形象代言人;

他远走美国,去名校哈佛游学一年,远了曾经的留学梦;

顺便,他和田朴珺小姐的忘年恋,则成为近几年颇为让人津津乐道的花边新闻。

那么,一边拿着上千万的巨额年薪,一边却花费更多精力去忙工作之外的事情,作为地产老总的王石,真的是“不务正业”吗?

一边拿着千万年薪,一边忙着登山游学,王石是不务正业吗?

朝九晚五就是尽职尽责吗?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中,有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当你需要把某件事委托给别人去完成时,就形成了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你是委托人,对方是代理人。

在企业经营过程当中,股东和企业的高管们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一个委托代理关系。我们买了万科的股票,就是万科的投资者,是股东。

但在委托代理关系当中,对方的行为,很多时候委托人是很难直接观察到的。这样一来,我们也就缺乏足够的证据去指控对方具有机会主义行为与道德风险,危害了你的利益。

外界看到的是,万科前董事长王石拿着上千万的年薪,但他好像没有天天来上班,而是去爬山、赛艇、游学、拍广告了。

他是不是在偷懒?他是不是采取了机会主义行为,而让我们投资者遭受了道德风险?如果就此简单下结论,有所不妥。

原因在于,什么是企业高管的恰当行为,我们没有办法做出特别准确、特别标准的描述。

一边拿着千万年薪,一边忙着登山游学,王石是不务正业吗?

我们可以要求企业高管每天都要来公司上班,朝九晚五坐在办公室里——如果这就是尽职的行为、是委托代理关系当中的“恰当行为”的话,你会发现在实际当中,很有可能会出现“尸位素餐”的情况。

我们知道,企业高管,特别是CEO、董事长这种高管,企业需要的是他的智慧和远见,是他的战略眼光和过人决策。

即使王石每天来公司上班,在办公室里看似忙碌,但如果没有超人的见识和决策,那么他同样是一个不称职的人,而是勤奋的懒人。

恰当的声誉激励可以替代股权激励

在这种情况下,想减少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问题,就需要提供给他恰当的激励。

目前,对于企业高管的激励,大多是采取基本薪酬外加股权激励的办法。股份和企业的业绩紧密相连。

对于上市公司的董事长、CEO来说,把业绩搞上去,公司股票价格就会上涨,高管手上持有的股票价值自然也会升高。

但万科则不同。万科这家公司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经了我国企业所有制的变化过程,体现了一些国情因素。当王石有条件获得万科股份的时候,他选择了放弃。这就导致万科对王石无法采取股权激励的方式。

我们应该注意到,不少公司,尤其是很多大型国有企业,总经理级别的高管是没有股权的,这种情况下,解决道德风险问题,往往是通过“声誉机制”来完成。

王石就是一个非常注重自己声誉的认,他从创业伊始就不断向同行、向社会证明他的过人能力,证明他是一个出色的地产经理人。没有股权激励,王石一样会“不用扬鞭也自奋蹄”。

一边拿着千万年薪,一边忙着登山游学,王石是不务正业吗?

王石的不务正业,传递了对郁亮的信任激励

可以说,声誉起到了对股权激励的替代作用。但除了声誉激励,其他非物质层面的激励也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王石作为万科一把手,也需要考虑如何用激励别人。当股权激励不适用时,替代手段是声誉激励;但如果声誉也不能使用时,应该用什么?

通过观察发现,很多企业靠一种隐性的情感激励来完成,即充分的信任、认可以及授权。

王石去登山、去赛艇、去哈佛游学,他把万科的发展逐渐托付给了郁亮。这种重要的交托行为,本身就是对郁亮的一种极大的信任。郁亮作为职业素养极佳的高管,自然不会辜负王石的信任。

这种信任经历了万科业绩的起落,经历了万科和宝能的收购战,经历了万科的转型,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一边拿着千万年薪,一边忙着登山游学,王石是不务正业吗?

总结一下。首先,王石对声誉的追求,让投资者几乎不用付出巨额的股权激励,就可以让王石为万科的发展鞠躬尽瘁。这其实是我们投资者捡了个便宜。

而王石那些所谓的“不务正业”,则可以看做是在特定背景下的特殊激励机制,而且运动这件事本身就颇为“正能量”,其对个人、对企业的积极意义显然要高于对不务正业的质疑之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