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分析】叫暫停還是信任球員  這是一個問題

(注:本文中的所有數據都截至美國時間2019年5月2日,所有的日期均爲美國時間。)

特里-斯托茨在教練生涯中做過無數重要的決定,但接下來這個決定其實算不上是什麼實際的決定。在開拓者首輪對陣雷霆的G5裏,當比賽還剩下17秒時,拉塞爾-威斯布魯克上籃不中。開拓者前鋒艾爾-法魯克-阿米奴隨即搶到籃板,並把球交給了球隊控衛達米安-利拉德。此時雙方打平,利拉德已經拿到47分。斯托茨手裏還剩一個暫停沒用,他本可以叫個暫停,把大家叫到一起並佈置一個他認爲有效的戰術。但這名擁有7年執教經歷的主教在那一刻練選擇讓比賽繼續,讓他麾下的王牌球員來終結這場比賽。利拉德慢悠悠地運球走到前場,拉開空間單打保羅-喬治,並投中了一記37英尺(約11.2米)外的後撤步三分,將比賽的勝利收入囊中。

斯托茨曾經擔任過多名主教練的助教,包括喬治-卡爾(不太喜歡叫暫停)和裏克-卡萊爾(比任何一名教練都要喜歡叫暫停)。斯托茨對於使用暫停的風格比較接近於前者,他喜歡讓球員自己解決問題。他曾說道:“可能比起其他教練,我更喜歡留着暫停不用,讓球員自己在場上做出調整。”

在利拉德完成絕殺的36小時後,斯托茨在採訪中回想起了他14年前執教過的那場遠稱不上關鍵的比賽:他執教的雄鹿隊對陣傑裏-斯隆執教的爵士隊。比賽最後雄鹿後衛邁克爾-裏德命中率扳平比分的三分後比賽時間只剩下了6.9秒,但斯隆並沒有叫暫停。德隆-威廉姆斯接底線發球,運球直奔前場,並找到了底線附近的馬特-哈普林。威廉姆斯隨即將球傳到哈普林的手上,後者上籃絕殺。雄鹿隊員全都目瞪口呆的站在原地看着哈普林在他們面前完成了絕殺。

哈普林的絕殺和利拉德的絕殺非常相似,斯隆教練當時的決定和斯托茨的決定也有着異曲同工之處。斯托茨教練之所以不叫暫停的原因可以歸結爲以下幾點:個人風格,和場上比分(他在賽後採訪時說:“如果我們落後一分,我可能會叫個暫停換上坎特,讓他拼一下進攻籃板。但比賽進展地很順暢,我們在當時也擁有很好的勢頭。”)。此外,如果他叫了暫停,球隊將會在暫停後從邊線發球。他不想冒着發球失誤,進而沒有暫停可叫的風險。

不是每個教練都會做出和斯托茨一樣的決定,但這位波特蘭的主教練信任場上的隊員,並喜歡把那些明確自己職責的隊員放在他們打得最舒服的位置上。如果利拉德在比賽末尾持球單打的話,CJ-麥科勒姆會站在強側底角,而另外三名球員則會站在球場的另一側拉開空間。如果雷霆選擇讓另一名防守者包夾利拉德的話,開拓者的球員們明白接下來該怎麼做。

“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早有準備,因此我找不到叫暫停的理由。”斯托茨說道:“說真的,在那時我不需要做出什麼決定,在賽前我們就考慮過這種情況,我只需要相信我的球員會執行賽前的部署就可以了。”

【討論&分析】叫暫停還是信任球員  這是一個問題

能利用暫停搞出名堂的教練不計其數。在如今這個擁有着更多數據,變得更快更好看的聯盟中,他們叫暫停(或是不叫暫停)的原因跟以往一樣既重要又複雜。儘管比賽在不斷進化,但教練叫暫停的原因是亙古不變的。場上球員的情緒會發生波動,暫停所帶來的即時戰術調整對比賽的進程來說也是極爲關鍵的。儘管教練都希望球員可以在場上完美地執行計劃,自己不需要暫停就能拿下勝利,但暫停依然毫無疑問地起到了防護欄的作用。球員們需要休息,教練需要講解和調整戰術,並遵循輪換計劃。暫停就像場下的小課堂一樣,對於球隊來說必不可少。而且它們(暫停)也是教練給球迷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途徑。

隨着我們對陣容安排,保持球員體力,即時戰術轉換,以及其他默默影響比賽決策的領域瞭解的越多,暫停的重要性就會變得越明顯。

很多時候球迷們看到教練叫暫停的感覺就像被人逼着喫蔬菜一樣難熬。人們喜歡籃球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喜歡那種看着計時器逐漸歸零的緊張感。不必要地中斷比賽會讓這種緊張感大打折扣,並讓球迷們不得不突然刷起推特。比賽被各種暫停打斷對球迷來說這真的是糟糕透頂。

兩年前,爲了讓比賽更加流暢,NBA董事會通過投票決定將每場的總暫停數從十八次縮減到十四次。每個教練在第四節開始時不能擁有超過四次暫停,在最後三分鐘時不能擁有超過兩次暫停。據聯盟籃球運營執行副總裁奇奇-範德維奇所言,在暫停規則改變後比賽最後三分鐘的暫停數下降了大概25%,與此同時每場比賽的回合數增加了將近4回合。

在以往的比賽中,在第二節和第四節打到第九分鐘時會有兩個常規的廣告暫停。而現在每節只有兩個強制暫停:當節最後7分鐘後的第一次死球(算到主隊頭上)和最後3分鐘的第一次死球(算到還沒交過暫停的隊伍頭上)。教練們可以提前主動叫暫停來避免這些強制暫停,但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還是隻有三次主動叫暫停的機會。在不取消電視暫停的情況下,暫停數已經沒法變得更少了。聯盟在近期應該都不會再改變暫停的總數。(當地電視臺轉播的比賽裏,強制暫停長達2分45秒。而全美直播的比賽裏,它長達3分15秒。其餘的暫停時長都爲1分15秒)

“我們想通過暫停來讓球員得到休息,因爲很顯然隨着疲勞度的增加,傷病的概率也會隨之升高。”奇奇-範德維奇說道:“NBA是一項需要不斷跑動的運動,也是一項情緒化的運動。因此球員們會感到十分疲倦。你必須要安排這些暫停時間。我們一直在嘗試着尋找保持球員所必須的休息時長和比賽流暢度之間的平衡。我認爲我們總是在試圖調整這個平衡,但毫無疑問這個平衡就像微積分公式一樣複雜。”

【討論&分析】叫暫停還是信任球員  這是一個問題

在休斯頓火箭隊僱傭邁克-德安東尼的前一個賽季中(2015-16賽季),火箭使用的總暫停數排名聯盟第15。自從他來到休斯頓後,火箭隊每一年的使用總暫停數都排名聯盟最後一名。(本文中所有隊伍的暫停數據都包括強制電視暫停和主動暫停。所有數據均來源於STATS LLC)

本賽季火箭隊使用的暫停數要比聯盟使用暫停數最多的公牛隊少133次,這是個令人震驚的數字。如果我們從陣容上來分析的話,其實我們不應該對這個數據感到意外。火箭隊中的得分後衛詹姆斯-哈登是一個長着大鬍子的進攻可靠性化身。而克里斯-保羅則是歷史級別的組織型控衛。德安東尼說道:“我叫暫停爲了什麼?爲了‘噢,讓我把球從哈登的手裏拿過來,然後叫個暫停再把球交還給同一名球員?’這種暫停沒什麼意義,還不如不叫。”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德安東尼15年的執教生涯,那就是“顛覆”。當對面打出一波8-0的小高潮時,絕大多數教練都會不假思索的叫個暫停。但德安東尼卻不同。“沒有數據表明過如果你叫了暫停就能撲滅對面的得分高潮。”他說道:“實際上,卻有數據反駁過這一理論。你叫了暫停反而會讓對手的勢頭更爲猛烈。”只有當比賽一直不出現死球,而球隊需要換上保羅,哈登或是中鋒克林特-卡佩拉或是有球員受傷時,德安東尼纔會主動叫一個暫停。即使是在火箭本賽季初11勝14負的那段糟糕開局期間,德安東尼也依然堅守他的理念。

德安東尼回想起了他短暫擔任76人助理教練的那段時光。他們在2015-16賽季只贏了10場比賽,叫了666次暫停,要比其他隊多出41次。但德安東尼從來沒有因這些頻繁的主動暫停而去質疑過主教練布拉特-布朗。“我認爲這些暫停帶來最大的惡果就是它們佔用了我的晚餐時間。”德安東尼說道。

67歲的德安東尼經歷過執教生涯的巔峯和低谷。他把應不應該叫暫停這種實際上模棱兩可的事變得黑白分明。對教練來說,在比賽還有幾秒鐘就將結束的高壓環境下,依靠概率論做出決定並不輕鬆,尤其是你還要考慮所做決定的利弊。

【討論&分析】叫暫停還是信任球員  這是一個問題

在3月24日對陣黃蜂的比賽中,猛龍教練尼克-納斯在最後幾秒鐘內壓力倍增。他們此時領先2分,球被握在科懷-萊昂納德的巨掌中。納斯在幾秒鐘內用他的大腦分析了所有的情況,然後期待最好的結果會發生。

在他決定不叫暫停後,萊昂納德在人羣中笨拙地投出了一記打鐵的跳投,隨後他無助的目睹了傑里米-蘭姆在中線區域命中了絕殺球。“那時候我的腦海裏有一個念頭,我想要叫一個暫停並佈置一個特殊的戰術,從而把比分擴大到對手需要兩個進攻回合才能抹平的數字並終結比賽。”納斯在賽後解釋道:“但如果隊員們有好的機會卻因我叫了暫停而失去機會的話,我將會非常生自己的氣。但事實證明我的想法是錯誤的,我真希望當初叫了那個暫停。我真的差點兒就叫了暫停了。我站起來都跑到中場了,但隨後我就停下來看着比賽繼續。“悔恨”可能是個感情色彩很濃烈的詞,但對於我這次的行爲來說,它再恰當不過了。”

納斯執教之路起始於英格蘭,在那裏他待了超過十年的時間執教了很多現在已經解散的俱樂部。在他的那段執教時光中,納斯一遍遍的觀看了菲爾-傑克遜麾下的公牛隊的比賽錄像。他學到了傑克遜是如何讓球隊在比賽中讓球員自己解決問題渡過難關並重歸正軌。“我的血液中流淌着一小部分菲爾的哲學。”納斯說道:“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應該叫一個暫停。但轉念一想,我會覺得‘不,不,讓他們球員自己解決問題吧。讓他們自己挺過難關吧。’老實說,很多時候我真的會想要叫暫停,但血液中菲爾的哲學讓我閉上了嘴。”

【討論&分析】叫暫停還是信任球員  這是一個問題

勇士的主教練史蒂夫-科爾在菲爾-傑克遜麾下的公牛待過5個賽季,並拿到過三個總冠軍;他是這樣描述他前教練的策略的:“對於一支球隊來說,比起在暫停時彼此抱怨,讓他們自己在場上解決問題會更好。”科爾說道:“如果場上的五名球員能夠彼此流暢溝通,相互合作,並自己執行好戰術的話,那效果將會很好,很有可能比通過暫停來改善更爲有效。”

球員帶球推進到前場會耗費一定的時間,而這也是教練手中總會留着暫停的一個最大的原因。當比賽處於焦灼時,爲了避免搶到籃板的球員沒時間推進到前場這樣的事情發生,教練們通常都會在手頭留一個暫停。雄鹿隊的主教練邁克-布登霍爾澤說:“我覺得我是個挺固執的人,我一直都會爲了這種情況而保留一個暫停。”但包括布登霍爾澤,納斯和凱爾特人主教練布拉德-史蒂文斯在內的其他教練都表示如果有特殊情況發生,他們總會讓球員自行處理。

“儘管暫停會爲我們節省三秒或是更多幾秒鐘的推進到前場的時間,但暫停後我們將會在中線發球並組織半場進攻。在比賽末尾時,半場進攻的身體對抗強度很大,打成它並不容易。”納斯說道:“有時候你以爲暫停會讓你們取得優勢,但事實上你把自己置入了陷阱之中。因此我傾向於讓比賽繼續,特別是當你無論暫停與否都想要讓隊裏最好的球員打擋拆進攻時。”

史蒂文斯麾下的凱爾特人隊本賽季使用的總暫停數是聯盟第三少的,去年則是聯盟第二少的。“由於對面會經常來不及佈置防守,因此我寧可選擇不叫暫停來打對面一個措手不及,或是選擇不叫暫停來在場邊指揮一個在那時看來令人滿意的戰術。”史蒂文斯說道:“我一直都傾向於在關鍵時刻不叫暫停。”

史蒂文斯的這席話並不意味着他不會在比賽的關鍵時刻用暫停來中斷比賽。他是全聯盟在暫停時佈置戰術最出色的教練之一。在去年季後賽第二輪對陣76人的G3裏,比賽還有14秒結束時凱爾特人隊的馬庫斯-莫里斯搶到籃板。史蒂文斯在幾秒後叫了暫停,並佈置了一個戰術。艾爾-霍福德通過這個戰術命中了上籃絕殺。

【討論&分析】叫暫停還是信任球員  這是一個問題

總暫停數的減少,和爲了提高比賽流暢性其他規則的改變給教練帶來了新的挑戰。他們本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絞盡腦汁,如今暫停數減少更是讓他們本就超負荷的壓力變得更大。然而,儘管可供使用的暫停數減少,一名出色的教練仍舊可以比球員更好地控制場上的節奏。

史蒂文斯的執教風格一直以冷靜著稱。但諷刺的是他在推特上被大家叫做“瘋狂布拉德”(當他第一次聽說這個綽號時,他笑了),因爲他喜歡在某一節剛過了第一分鐘後就生氣地請求暫停。(他的風格和馬刺教練格雷格-波波維奇一樣。在首輪對陣掘金的G3裏,波波維奇在第二節剛開始三分鐘內就叫了兩次暫停)但實際上,他這樣做是更多的是爲了激勵球隊。他要想要嚴肅地告訴隊員們,是時候改變比賽部署或是重點了。

“每一節(尤其是第三節)的開始時段都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史蒂文斯說道:“如果你看到球員們的狀態不像半場結束前那樣專注的話,那麼無論當時情況怎樣,你都要在第七分鐘用掉那個暫停。就算是在第9或是第10分鐘用掉都沒關係,這並不會像世界末日那樣糟糕。”

個人風格也是決定叫不叫暫停的一個重要因素。沒有比費城76人更恰當的例子了。本賽季76人叫了492次暫停,上賽季他們叫了493次。(兩年都是聯盟第三多)有六年執教經驗的佈雷特-布朗會着重觀看全聯盟每一場焦灼比賽的最後兩分鐘,從而來觀察不同的教練在比賽的最後傑頓會有着怎樣不同的反應。“有時候你可能不得不用掉全部的暫停。我不喜歡這樣做,但如果能贏球的話我對此並不介意。”布朗說道。

有時候布朗希望他也能像其他教練一樣靈活的使用暫停。但他的隊中擁有中鋒喬爾-恩比德。這名25歲大個子的健康和身體狀況在各種方面影響着76人隊,球隊的分析部門幫助球隊決定哪個球員能上場比賽,能上場大概多久,因此布朗無法隨心所欲的使用暫停。布朗說道:“我們隊伍叫的暫停數不僅取決於恩比德,也取決於本-西蒙斯。他在大學打四號位,現在卻打控衛。他仍需要和我們進行磨合,我們球隊正幫助他適應他的新位置。因此我們隊在場上需要調整的時刻會比其他球隊更多,如果聯盟再多給幾個暫停,我想我也會全部用掉。”

【討論&分析】叫暫停還是信任球員  這是一個問題

勇士隊本賽季使用的暫停數排名聯盟第二少。每當勇士叫暫停時,過程也基本都是一樣的。科爾會召集助理教練邁克-布朗,布魯斯-弗雷澤和傑隆-科林斯一起制定戰術。與此同時助教羅恩-亞當斯會徵求替補席上球員的意見。隨着暫停即將結束,所有人都圍成一團並敲定最終的戰術。勇士球員也被允許把他們的想法放到戰術中去。“他們球員纔是上場打球的人,他們有着對比賽獨到的感覺。”科爾說道。

納斯在暫停中也同樣一直遵循着一套自己的流程。暫停剛開始的30或40秒內,他會拿着IPAD並看着那一串他在比賽中記下來的關鍵點。隨後他會詢問助教一長串問題,“我一直想要搞清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底誰該上場。”納斯說道:“我們的對位安排合適嗎?有人累了嗎?有人身陷犯規困擾嗎?有人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嗎?這些就是我常年以來在暫停之後的流程。從23歲直到50歲我都是這麼做的。”

而有些暫停會給人一種即興發揮的味道。2000年2月,菲爾-傑克遜的湖人對陣開拓者。這兩支球隊當時都拿到了45-11的戰績,並列西部第一。傑克遜當時有點兒誇張的說在他執教的33年裏,他從來都沒見到過比這場更重要的比賽。儘管他喜歡把暫停留着不叫,但在這場比賽的第一節中段,當球隊以6-8落後時,傑克遜叫了一個暫停。

“我們剛把球發出去他(菲爾-傑克遜)就叫了一個暫停。”湖人後衛布萊恩-肖對紐約時報的記者說道:“每個人都驚訝的看着他。我那時覺得完蛋了,因爲我們肯定沒有執行好他之前佈置的戰術。所以我問他‘我們做錯啥了嗎?’他回答道‘沒有,我只是隨便叫了一個。’於是我們走到場邊喝了點水然後坐下休息。隨後他說道“好了,準備好上場。””湖人在該場比賽最終以90-87戰勝了開拓者。

三個月後,當湖人和開拓者再次在季後賽相遇時,傑克遜又玩起了他的老套路。在西決G2的第三節,波特蘭打出了一波20-0的進攻狂潮但他卻沒有叫暫停。(湖人這場最終輸掉了29分,但隨後觸底反彈贏下了這輪系列賽)

季後賽會把每一記投籃,每一次失誤和每一個決定放大。對於像傑克遜這樣的教練來說,這並不意味着他們會重新評估自己的暫停策略。本賽季所有進入到季後賽的球隊教練中,籃網隊的肯尼-阿特金森是常規賽請求暫停數第二多的教練。在季後賽的五場比賽中,他叫了28次暫停,排名聯盟第三。“這和常規賽時沒什麼不同。”阿特金森說:“這是同樣的感覺。你懂的,有時候我叫的暫停有用,有時候沒什麼用,這和季後賽或是常規賽沒有任何關係。”

然而對於其他教練來說,更爲耀眼的季後賽舞臺對他們叫暫停的時機和目的都造成了影響。將信息傳遞給隊員們將會更有壓力。“常規賽第10場的暫停和季後賽的暫停是兩碼事。”賽事評論員和前NBA教練斯坦-范甘迪說道

布朗和阿特金森一樣,都在首輪的五場季後賽中叫了28次暫停。布朗說:“你對季後賽發生的一切都會變得更加的警覺,因此你會馬上請求暫停來立刻解決這些問題。”

【討論&分析】叫暫停還是信任球員  這是一個問題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在季後賽保持自己的暫停習慣。在常規賽裏,科爾喜歡深思熟慮後再叫暫停。但在季後賽裏,如果他注意到了事態有些不對,他會不假思索地馬上請求暫停。常規賽勇士平均每場叫4.7次暫停,而季後賽這個數字增加到了5.3次。

在首輪對陣快船的G1中,科爾在比賽打到第7分鐘就叫了一次暫停。他這樣做只是爲了用安德烈-伊戈達拉替換德馬庫斯-考辛斯。考辛斯在防擋拆時一直被快船後衛路易斯-威廉姆斯針對,因此科爾決定將其換下。在G2中,在勇士漏防對面的轉換上籃後,科爾在第三節中段時叫了一個暫停。在G2的比賽中勇士最多領先到27分(最終卻輸掉了比賽),但當他看到的是凱文-杜蘭特和克萊-湯普森因爲大比分領先而沒有選擇全力退防時,他果斷的叫了暫停。科爾說道:“如果是常規賽的話,我可能就讓比賽繼續了。但這是季後賽,每一回合都比常規賽更加重要。”

暫停還是不暫停,這是一個問題。

原文:Michael Pina

編譯:最佳第十五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