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幾十年以來,甚至再往上追溯的一百多年以來,社會的變化實在太快了,快當然有快的好處,正因爲快,所以現在我們所生活的國家纔會這麼強大,但是快也有快的弊端。因爲變化太快,作爲個體而言的普通人,就很容易在這種快節奏、多風向中,迷失自己。所以,能夠一直堅守本心的人,在這個迷失的時代,就成爲稀有品!

《外灘鐘聲》就是一部講述在那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大時代下,一羣堅守自己本心的小人物的故事。比較有趣的是,這部劇集的總導演管虎、導演費振翔都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但是卻能準確地抓住“外灘”“里弄”的神韻,把上海小人物的這段家長裏短卻又風雨交加的故事,拍得既深情,又原汁原味,可見無論你的根基在何處,只要你真心從人物本身出發去挖掘故事,就總能拍出好看的劇。(此外小八卦一點,管虎導演大家當然再熟悉不過了,而費振翔導演曾經在經典的電影《霸王別姬》裏扮演過張豐毅的兒時“小石頭”。)

回到劇集本身,《外灘鐘聲》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說起,講述上海外灘邊梧桐裏幾戶普通人家的故事,重點又圍繞着杜家四兄妹在幾十年裏的人生際遇展開。劇集開篇第一集就雷霆萬鈞,爲了一把大提琴,杜師傅被推下了鐘樓,杜家陷入絕望之中。緊接着上山下鄉,杜家二女兒杜心芳在農村與老虎竈爺爺的孫子阿大相依爲命……

現在說起來,大多數九零後、零零後對於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應該完全沒有記憶了。但是無論多少艱難和苦難,以杜心生、杜心美、杜心根爲代表的梧桐裏小人物們,卻始終堅守着自己做人的底線,對最淳樸情感的執着。尤其是俞灝明飾演的心生,從某些角度來說,他有些“迂腐”的做法,或許很難讓當代年輕觀衆理解,但是真正看到後面,觀衆纔會明白,堅守本心或許困難,但是卻也是最容易的一種爲人處世的辦法。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心美和心根同樣在堅守自己的內心。心美秉持着對逝去姐姐心芳的承諾,開店做個體戶,百折不撓,慢慢成長,這也是一種堅守;心根作爲家族裏的小弟,跳脫一些,也惹出過不少禍端,但他始終堅守的是靠自己的腦子喫飯,相信以他堅守的性格,就一定會有屬於自己的幸福。

當然,堅守除了對於做人的信念之外,更多還體現在情感上。杜心生對安安的好,能夠打動看似刁蠻的招娣,能夠讓整個梧桐裏的老百姓都認同他,這就說明了堅守的力量。所謂楷模與榜樣,並非得要做出多麼偉大的事情,能夠在一些小事上,做到不愧本心,堅守自己做人的底線,與人爲善,就已經足夠。而《外灘鐘聲》要體現的,正是在這個大時代裏,千千萬萬像杜家兄妹一樣堅守的好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