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小麥可以說總體形勢不錯,除了一些地方出現旱情外,還有近期高發的病蟲害,對小麥生長有一定影響。但是如果後期不出現大的自然災害,今年有望成爲一個豐收年。小麥眼下一定要防好病蟲害,後期加強管理,照樣能奪高產。接下來就說說小麥生長後期的管理。

搞好病蟲害防治

前期的降雨天氣對小麥赤黴病發生十分有利。各地要以赤黴病、條鏽病、麥穗蚜爲重點,繼續加大小麥重大病蟲害防治力度,搞好對赤黴病進行第二次防治,同時加強防治白粉病、吸漿蟲、麥穗蚜等其他病蟲。優先選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鮮胺等藥劑及其復配製劑(每畝可用12.5%烯唑醇40克兌水噴霧),如噴藥後24小時內遇雨,應及時補噴1次,注意輪換用藥。劑型上應選用耐雨水沖刷的超微粉、膠懸劑等,赤黴病菌已對多菌靈產生抗藥性的地區,必須慎用多菌靈及其復配製劑。

澆好灌漿水

適時澆好灌漿水,能平抑地溫,減緩乾熱風和高溫熱害影響,以水調肥,以肥養根,以根護葉,增加粒數,促進灌漿,提高粒重。對土壤墒情不足的麥田,有水澆條件的要適時澆好灌漿水,灌漿水以揚花後10-12天爲宜。澆灌漿水時應選擇無風天氣和掌握水量,澆後不使地面積水,切忌大水漫灌;對土壤肥力高、墒情好的地塊,可根據後期降水情況不澆灌漿水;小麥灌漿後期,土壤含水量過高,遇到大風天氣,易引起倒伏,降低小麥產量和品質,要避免澆麥黃水。

加強一噴三防,將適宜的環保高效型殺菌劑、殺蟲劑、腐植酸微肥、磷酸二氫鉀等混合,採用高效的施藥器械及適宜的助劑和穩定劑進行一噴三防,促進保粒增重,實現優質高產。

防倒伏、防早衰、防穗發芽

防倒伏:“麥倒一把草,谷倒一把糠”。隨着小麥產量的提高,倒伏時有發生,今年部分麥田羣體偏大,後期存在潛在倒伏危險,要避免在有大風的天氣前澆水,防止倒伏發生。必要時可以施用壯豐安或多效唑粉劑等植物調節劑,防止倒伏的發生。

防早衰:對有脫肥症狀的麥田,灌漿初期要普遍開展葉面噴肥,預防小麥後期脫肥早衰,延長灌漿時間,穩定小麥粒重。

防穗發芽:小麥成熟時容易遭遇連陰雨,爲防止穗發芽,要在小麥蠟熟中後期及時收穫。

適期收穫

小麥收穫的最佳時期是蠟熟末期,此時收穫小麥千粒重和產量爲最高。收穫過早或過晚,均會導致千粒重和產量降低。熟末期收穫產量最高,其植株表現爲莖稈全部變黃,葉片枯黃,莖稈尚有彈性,籽粒內部呈蠟質狀,顏色接近本品種固有光澤,用力能被手指甲切斷。

據調查,小麥完熟期收穫的要比蠟熟末期收穫的千粒重一般降低2.4克,每畝減產小麥13~15公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