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中原大地,一派勃勃生機,一望無際的田野裏,小麥長勢喜人,麥穗出齊了,麥粒飽滿了,再過一段時間,小麥就要豐收了。大家都知道,小麥收穫後磨成麪粉,可以做成很多美食。但是,小麥不磨成麪粉,你知道怎麼喫嗎?有一種新鮮的喫法,大多數農村人應該都喫過,如果沒有喫過這樣的小麥,那你出門在外,怎麼好意思說你是農村人呢?至於時尚的城裏人,如果你沒有喫過這樣的美味,那隻能表示遺憾了。

碧綠的麥仁,醇厚的香味。

在過去那個喫不飽飯的年代,關於小麥的這種喫法很流行。不只是這樣,每年青黃不接的時候,家裏的面不夠喫,就要配些其它的東西,春天喫野菜、喫榆錢、喫槐花......成爲一代人滿滿的回憶。這種小麥的喫法,就叫做烤小麥!!! 

一把青麥穗,一把麥秸火,男女老少樂呵呵

燒麥穗,要挑選好時機,太嫩了不行,喫着全是水腥氣;太老了也不行,嚼起來累牙。麥穗要飽滿,還不能熟透,要在麥穗還青時,麥粒長飽時,這個時候纔是烤麥穗的好時機。一把青麥穗,一把麥秸火,烤上幾分鐘,那醉人的香味就飄出來。美味,值得永遠回味!

烤到這個火候,就可以了,接下來,揉搓幾下,就開喫了

等到麥芒都烤焦了,麥穗烤得發黑了,空氣裏瀰漫着醇厚的麥香味,這時候就可以熄火了,三五成羣的小夥伴,伸出稚嫩的小手,每人抽出三五個麥穗,放在手心裏,兩掌心合上揉搓個三五下,麥粒與麥殼就分家了,再用嘴巴當個鼓風機,對着手心吹幾下,麥糠吹走後,就剩下碧綠中帶黑的麥粒了。放在嘴裏嚼幾下,真香啊!

烤這麼多,全家熬粥喝,新鮮的麥仁粥,一喝忘不了

喫烤麥子,在享受美味的同時,同時也要付出“毀容”的代價,喫完一頓噴香的烤麥子,每個小孩子的嘴巴都黑黑的,猛一看真是農村的“野孩子”,大家再伸出自己的小手,誰的手最黑,有可能誰就是下手最麻利,喫的最多的一個。

小麥烤熟了,手也喫黑了

那個時候的農村孩子,放學後也沒有做不完的作業,大自然就是農村孩子天然的遊樂場。春天挖野菜、夏天摘西瓜、秋天烤玉米,冬天刨紅薯。麥子快黃梢時,放下書包,約上小夥伴,口袋裏裝上一盒洋火,跑到地裏烤麥子,河邊、溝裏點起火,揪上一把麥子,原始的燒烤開始了。

城裏人,帶孩子來農村喫新鮮的烤麥子吧

那時的天很藍,那時的水很清,那時的空氣很純。那時的麥秸垛很大,那時的人不富裕,但那時的人很淳樸,也很快樂。誰家的麥穗隨便喫,即時大人見也,也只會吆喝兩聲,並不會拿你當小偷。

原汁原味的小麥,原始的喫法,原來,小麥可以這樣喫

在我的老家,小麥沒有收穫之前,不僅能烤着喫,還能做成“捻轉”喫。做法是是將嫩小麥粒洗淨後上鍋蒸、煮熟或幹炒,經石磨將其捻成一段段繩狀的食品,喫起來也相當美味。不過,本人長這麼大,還真的沒喫過,現在想喫,可也不好找了!

這樣的燒烤,很難見到了

如今,無論城市農村,喫的東西太豐富了,糧油肉蛋奶,想喫就能買。山珍海味,只要你想喫,就能夠喫到。喫習慣了大魚大肉,也喫壞了我們的味蕾,感覺喫什麼都沒有從前喫着香了。你是不是有這樣的感覺呢?

這樣的烤法,看起來很專業。

現在,野菜成了香餑餑,人們在經過了由喫不飽到喫太飽之後,又開始崇尚自然的美味。原汁原味的美食,令很多人嚮往。沒有喫過烤小麥的人,趕快回歸大自然的懷抱吧,嘗一下烤小麥的滋味,會讓你一生不後悔。文字:三農大喇叭原創內容。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