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法祀、靳之林、罗尔纯、全山石、汪诚一、马常利、李秀实、杨松林、宋惠民、苏高礼、路璋、闫振铎、曹新林、洪瑞生、鄂圭俊、沈行工、买买提·艾依提、钟耕略、王延青、徐福厚、杨晓康、郭润文、崔国强、王克举、黄德基、苏为、唐递宏、刘建平、章晓明、杨参军、王治平、沈国良、陈明华、高山、刘文星、李大山、胥肇平、忻东旺、庞茂琨、戴家峰、何红舟、吴建陵、王福明、曹明、严智龙、金凡、刘晓强、石建军、施晓杰、孟新宇、彭毅、黄胜贤、梁智龙、童雁汝南、黄远鹏、胡斌等。

汪诚一

1930年出生于安徽歙县。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1957年毕业于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毕业创作油画《信》在美术界引起广泛关注,为我国现实主义油画代表性作品之一。同年回母校执教,历三十余年。20世纪80年代主持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二画室及系教研室工作,任教授。现为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其间两次赴欧洲考察并在巴黎举办油画展。曾参加第六届中国美术展,第二届中国油画展,中国油画学会首展,当代油画艺术展,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等多项重要展览。200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洗练如生一一汪诚一油画艺术展》,2011年在上海、杭州举办个展。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及中央美术学院等美术馆收藏。

艺术评论

许江 /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我们常说:中国美院油画系有着一种“写”的传统,指的是油彩的塑形赋色的绘画过程中,重视“笔”的挥洒和自在的表现力。当我们确认这样一种传统的时候,心中一定会浮现汪先生的绘画艺术。他的“挥写”几乎成了他的一个特质。远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信》的创作中,在人物塑造的同时追求生动的用笔的倾向,就已经初显端倪。“文革”恢复了教学秩序后,学校复兴人体写生之风,我曾亲眼目睹汪先生的写生过程,对他把握整幅作品大体色调的能力印象尤深。在写生中,他极重视人体的纯一的亮度,淡化人物的细琐阴影,常常有意识地将暗部转化为色块。为此,他营造出一种偏于平面的表现方法,让色彩和整体的形来打动人,并为用笔留出淋漓的挥写空间。

汪先生作画重色线,重挥写,在那后面蕴着的,是他的感情。这种感情并非雄浑或澎湃的一类,却天然地有着一种凝练的倾向。“空潭泻春,古镜照神”。那如泻春色的潭水,澄清彻底;那照人形神的古镜,绝无蒙翳。汪先生的内心常常充满了被感情淘洗之后趋于澄澈自照的清明,所以他的色线一方面总带着情,蕴着情;又一方面趋向于洗练。

——摘自《流水今日 明月前身》

《阳光女孩之一》

54cm×65cm

2007

《阳光女孩之二》

54cm×65cm

2007

《阳光女孩之三》

54cm×65cm

2008

《沉静的女孩》

65cm×54cm

2018

《坐椅子上的女孩》

73cm×61cm

2015

《老灶台》

54cm×54cm

2003

《澳门老街之一》

50cm×61cm

2003

《澳门老街之二》

50cm×61cm

2003

《谷雨》

65cm×92cm

2004

《云深不知处》

38cm×46cm

2017

-END-

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