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黑除惡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漸進,要真正把“認真精神”和“鬥爭精神”貫穿到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全過程。

最近,網絡上頻繁曝光各地在宣傳掃黑除惡工作中出現的一些“低級錯誤”:“鐵碗掃黑除惡”“堅決打擊掃黑除惡勢力”,醫生被列爲“中國十大黑心企業”之首……這些錯誤,既有文字上的錯別字,也有語法上的搭配錯誤,更有一些則屬於粗暴式的“拿來主義”。筆者以爲,掃黑除惡宣傳材料頻繁出現錯誤,其根源在於個別領導幹部工作作風不嚴不實。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通知》,計劃用三年時間專項治理黑惡勢力。《通知》指出,要實行梯度提升,實現“一年打擊遏制、兩年深挖根治、三年長效常治”。這些都足以說明,掃黑除惡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漸進,要真正把“認真精神”和“鬥爭精神”貫穿到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全過程。

在實際工作中,個別領導幹部並沒有將嚴和實的工作作風融入到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各項決策部署中。比如前述提到的宣傳材料出錯,一些基層單位爲減輕工作負擔,將宣傳工作外包給廣告公司,廣告公司製作初品後,基層單位不仔細把關,有些甚至連審覈都不審覈,就直接讓廣告公司把宣傳材料分發給羣衆或者張貼、懸掛相關宣傳標語;有些基層單位則一味採取“拿來主義”,在網上搜搜撿撿,就把其他地方的文字材料複製過來,不結合本地實際做適當修改,就直接印製成宣傳手冊。又比如,在謀劃部署本地掃黑除惡工作時,不是問計於民,而是直接“學習”外地的工作措施,把外地的措施一成不變地套用在本地轄區內,不遵循問題導向,不注重因地制宜,造成掃黑除惡工作只治“表層”,不挖“深層”。這些不嚴不實的作風,不僅脫離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終極目標,而且在投入人力、物力、財力之後,收效甚微,甚至有些工作還造成負面效應,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必須竭力制止和根除。

要以紮實的作風把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推向“嚴實硬”。要有整體策略。各地各級各部門各機關,要真正把掃黑除惡工作作爲重大政治任務,實行“一把手”負總責,對掃黑除惡工作加強研判,深入基層聽取羣衆呼聲,結合實際制定工作措施、突出工作重點,形成脈絡清晰、分級抓管的“作戰圖”。要更加註重工作成效,從克服惰性思維開始,堅決防止過度的“拿來主義”,通過提高標準、嚴格審覈,避免再出現“低級錯誤”。要真正養成程序意識,上一個程序不達標準絕不允許進入下一個程序,真正形成“一環扣一環”的良好工作格局。要杜絕“過關”思想,緊緊圍繞廣大羣衆的期盼,重拳打擊潛伏在各領域的黑惡勢力,深挖細刨,把涉黑涉惡刑事案件辦成鐵案,以實實在在的成績決勝掃黑除惡專項鬥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