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防曬霜的主要功效成分由物理防曬劑和化學防曬劑組成。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是我們在研究防曬霜的時候經常出現的名詞,那物理防曬成分是什麼。

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是我們在研究防曬霜的時候經常出現的名詞,那物理防曬成分是什麼?化學防曬成分又有哪些呢?今天就花兩分鐘來了解一下防曬霜的成分分類吧~!

防曬霜的成分

防曬霜的主要功效成分由物理防曬劑和化學防曬劑組成。

物理防曬霜

物理防曬一般指防曬霜裏面的物質可以反射紫外線,從而達到保護皮膚不受紫外線傷害的效果。所以一般來說物理性防曬霜對皮膚傷害小,皮膚不易過敏,但是使用感不好,容易油膩、泛白。

物理防曬劑最好記——氧化鋅和二氧化鈦,目前只有這兩種。物理防曬霜就是隻用這兩種或其中一種作爲紫外線防護劑的產品。

化學防曬霜

化學防曬顧名思義會發生化學反應,防曬霜裏面的物質會吸收紫外線然後進行作用轉化成其他物質排出皮膚外。通常化學性防曬霜對皮膚傷害較大,容易過敏,但是使用感比較清爽。

化學防曬劑很多,而且名字也非常難記,通常網上流傳的名字,都是採用了英文縮寫或者商品名。活姐覺得記不清也沒關係,實在沒工夫記就跳過這段往下看吧。

BMBM(巴松1789,阿伏苯宗)

DHHB(Uvinul A Plus)

BEMT(天來施S,Tinosorb S)

MBBT(天來施M,Tinosorb M)

TDSA(依茨舒,Mexoryl SX,麥素寧濾光環SX)

DTS(Mexoryl XL,麥素寧濾光環XL)……

以上列舉的還只是UVA防護劑,UVB的就更多了,不再一一列舉。

反正,凡是不含氧化鋅和二氧化鈦的防曬產品,都是純化學防曬。

不過,現在爲了優化防曬的防護波段、使用感和穩定性,很多時候防曬產品都採用物理防曬劑+化學防曬劑的搭配,也就是物化結合。這類產品算是如今最主流的產品了,很多網評很不錯的防曬產品都是這種結構。

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哪個更好

“買東西一定要買到最好的”,這是很多人的心態。但其實,很多時候買東西並不需要知道哪個最好,只需要知道哪個更適合自己。最適合自己的那個纔是最好的,不是嗎?

不要去管網上其他人說“XX防曬特別好,不買損失一個億”這種話。你需要考慮的是“適合自己嗎?能用下去嗎?跟自己現在的搭配能搭配到一起嗎?”,如果不能的話,買了反而還損失幾百塊。

所以,選擇什麼樣子的防曬,還是要從自己的實際需求出發。

防曬霜如何選擇

看到這裏很多人就會一味的追求高SPF或PA值,這是不對的。因爲SPF、PA值越高,其配方原料的種類越多,透氣程度也就越差,反而容易造成毛孔堵塞。其實應該根據具體場合選擇不同的防曬霜。

1室內防曬

室內環境,SFP15 PA++,每隔三個小時補塗一次。

2戶外運動防曬

外出運動,SPF25~30 PA+++,每隔1.5-2小時補塗一次。

3游泳時防曬

應選擇防水型,SPF30 PA++++以上,每隔1小時補塗一次。

4長時間停留在室外或光敏者

長時間停留在室外或患有光敏性皮膚病患者應選用SPA>30,PA++++的防曬霜,但皮膚病患者最好在醫生的囑咐下使用防曬霜及其它護膚用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