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兩代始終是分不開的,講明朝一定說到清朝,說清朝時也不例外。明清兩朝中央集權和專制統治達到頂峯,進而再度強化。清朝對明朝的借鑑意義,不可以說不大。可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出京,你認爲那種做法更高明?

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出京,哪種做法更高明?

明朝不準王爺進京

大明開國皇帝淮右布衣出身,元朝末年的亂世僅憑自己,打造出一個新的王朝。沒什麼根基的布衣天子朱元璋,對天下進行着自己的理想統治,將20多位子侄分封各地,外有九大塞王坐鎮邊關,擁有着強兵悍將。朱家天下至此安穩,不易動盪。

朱元璋分封諸王多少有些“逆流”,畢竟秦漢後的王朝都在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及藩王權力的。可朱元璋分封的藩王們有着高度軍事指揮權,只是無行政權和財權。朱元璋設想中央大臣脅迫天子,地方藩王可起兵勤王,還可督察地方;另外地方官員及百姓也能監視藩王一舉一動。這纔是朱元璋的目的,完全符合鞏固大明江山的目的。

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出京,哪種做法更高明?

朱元璋也深知藩王危害,因此設下諸多限制條件。禁止藩王隨意進入京城,明確規定下3年進京一次,減少藩王與朝中大臣勾結,更不準藩王之間互相聯繫,還特意錯開他們的進京時間。甚至朱元璋死後留下遺詔不允藩王進京弔唁,防止出事。

可惜還是出事了,朱棣登基後將“藩王不得進京”貫徹的更加徹底。王爺基本沒什麼權力,圈養在地方宅院,出門都難,還受地方巡撫時時監察。什麼事都做不了,因此私下做些什麼欺男霸女的事也沒人管。這些藩王就是被養在一個地方的人而已,明末大多做他人傀儡,難有作爲。

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出京,哪種做法更高明?

清朝不準王爺出京

清朝是少數民族滿族建立的政權,全族皆兵,馬上得天下。滿清的制度有點原始,清初貝勒也就是後來的王爺,驍勇善戰,勢力龐大。皇位歸誰,受他們直接影響,並不是簡單的先帝遺詔選誰。清初“八大鐵帽子王”,是在大清開國初立下卓越戰功的皇親宗室,從而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

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出京,哪種做法更高明?

清初四位著名“鐵帽子王”多爾袞、豪格、代善和多鐸,哪個不是努爾哈赤的子孫,哪個沒有繼承大清皇位的名分,哪個不是勢大可以割據一方。建國後他們以前的部將遍佈全國及朝廷各部,他們若是出京,或是他們子孫出京,稱機作亂不要太容易。

而且愛新覺羅的親王郡王們,出京只能奉皇帝旨意,以欽差大臣的身份離京。晚清恭親王奕訢外出都是偷偷摸摸,被人抓到告發就完了。

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出京,哪種做法更高明?

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出京,你認爲哪種做法更高明?其實這都是明清兩代統治者結合實際情況弄出的,難分高低優劣,都有着明顯的優點和弊端。

相關文章